宝宝诞生后,取一个好名字成了自己当时的头等大事,取名记可谓“ 一波三折 ”。在宝宝尚未出生时,一个自认为好听且寓意丰满的“小名”早已在心中埋下了“种子”,坐等“开花结果”。
宝宝出生的那一年,正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在全党如火如荼的开展,给宝宝取名“初心”的想法越发强烈,经与妻子商量后便“草率”的确定了“小名”。后来朋友们听闻后,有人说自己政治觉悟高,有人说自己紧跟时代潮流,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想要二胎“使命”……其实不然,主要有二层涵义: 一是希望宝宝寄托父母“津‘誓’唐‘盟’”的初心;二是希望宝宝保持“人之初,性本善”的初心。 相比取“小名”时的草率随意,取“大名”时显得格外谨慎,“大名”在一波三折中“诞生”。
一折反对,寄托理想,取名“张毅卓”。 回忆着自己的求学读书经历,钟情于《南渡北归》(作者:岳南,该书讲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知识分子命运的史诗巨著)中西南联合大学(中国近代最顶尖大学,诞生于 抗日中 ,解散于 抗日后 。)的校训,取“ 刚毅坚卓 ”中二字“毅”和“卓”,给宝宝取名“张毅卓”,由于此名考虑欠佳,男子气息浓厚,太刚太硬,在众亲友的反对声中迫于“流产”,可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
二折欠佳,标新立异,取名“张博一涵”。 在众亲友的反对声中,自己陷入沉思,思考着,回忆着……上高中看的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初次夜访板仓杨寓”的场景在自己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赶紧拿起手机重温画面,板仓先生对少年毛泽东说:“ 年轻人,修学储能要先博后渊 ”。受益于这句话的启示,结合自己的“短浅”见识,随机脱口而出“ 博才众长,专一而精,涵养万物 ”这三个成语,便给宝宝取名“张博一涵”,在微信群中征求意见时,反对者众多,特别是叔叔给自己提供的两点意见(一是“四字名”虽新颖,但不符合传统;二是“四字名”不便于日常交流沟通。),对自己触动很大、影响很深,二次取名只能再次“流产”,可谓“ 标新立异不可取,尊重传统是王道。 ”。
三折统一,尊重传统,取名“张茹涵”。 既然尊重传统,就需要重温传统国学文化。听闻取名要“ 男离骚、女诗经 ”,于是乎,自己 买《诗经》、读《离骚》,阅《周易》 ,从经典著作中寻找灵感、从古代伟人处求索答案。通过生辰八字查五行(向“神人”大姨夫取经学习),查知宝宝命中“ 缺木少水 ”,名字中需要“带木带水”,一生方可逢凶化吉,高歌向前。“水”字好确定,其实就在眼前,这便是 “涵”,涵者,滋润之意。 “木”字是真不好找,既要与“涵”字搭配,还要寓意美好。一连好几天,自己都没有睡踏实,查阅着,思考着……,眼看办理出生证明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无意中看到了“茹古涵今”这个词,赶紧上网找“百老师”。 茹古涵今,形容知识丰富。茹古涵今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为古代皇帝冬季读书之地。 “茹古涵今”这不就是知识分子毕生的最高追求吗?“木”字有了,那便是“ 茹 ”。“茹涵”一名便在一波三折中“诞生”了,可谓“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PS:写在宝宝二周岁生日之际,给张茹涵的寄语:
爸爸寄语:“ 茹古涵今非吾愿,皆因年少中国梦 ”。
妈妈寄语:“ 快乐永相伴、 健康 常相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