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接龙 - 居有常业无变是什么意思

居有常业无变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规律,做事有规矩,不任意改变世代相沿的事业。

语出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弟子规》,选段原文如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白话文释义: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缓慢答应。父母交待事情,要赶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应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训时,应恭顺地虚心接受。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为父母铺床扇凉。早晨起床,应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伺候父母安睡 。

外出时,须告诉父母去处,回家以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他们心安。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规律,做事有规矩,不任意改变世代相沿的事业。纵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禀告父。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私自收起站为己有。如果这样,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是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意思是启蒙、教育子弟尽人伦本分、忠厚生活的读物。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九十行,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李毓秀在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最简单、最根本的人生态度。有现代研究学者指出,《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规》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360句、108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