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接龙 - 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老师总是按自己的意愿教学生,只要学生做错一次,那么以后都被否定.老师门总认为自己是伯乐,其实他们是”食马者”.小学的时候,只要是某个老师的儿女,都会被关注.读到初中后,家里越是有钱的(不言而喻),老师越是关注,亲戚也不例外.所以,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都不被老师重视,许多个性发展的机会都回被抹杀.

肤浅而“快乐”?——中小学生读书状况调查

本报记者 雷玲

现教传媒网 2004-10-14 来源:现代教育报

我们都知道,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中小学生们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他们都在读些什么书?他们应该读些什么书?本报记者通过近5个月时间进行网上采访调查、电话调查、现场调查,从“平均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主要是读哪些类型的书?”“读名著吗?家长、老师要规定读什么书吗?通常去看吗?不看是为什么?”“每个月购买几本新书?主要是什么书?阅读的情况怎样?”“平常与同学、朋友、老师交流读书心得吗?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对现在市场上学生课外读本认可吗?最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对学生课外读物有什么建议?”等几大方面问题进行综合。希望本次调查结果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关心孩子教育的每一个人以思考和行动。

爱读什么书?

小学生:

卡通、童话类书籍最受小学生青睐

据记者在网上和通过电话采访对近100名6至13岁的小学生调查发现,100%的小学生拥有5至50本卡通或童话书。这些书大都是由他们自主挑选的。家住丰台区的四年级小学生陈锐告诉记者,他经常到书店买或跟同学交换《卡通先锋》、《鸡皮疙瘩》等读物。在东城区一所小学读六年级的王雯雯最爱读的是童话故事。她拥有将近200本童话故事书。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她的思路,她的作文不仅在全年级颇有名气,而且还在全国大赛上获过奖。

科技、百科类图书也受小学生欢迎

此类书由于语言通俗、画面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孩子的幻想欲望,也很受小学生欢迎。像《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彩绘本,《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等,这类书籍大都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画面,系统地介绍自然科学中的地理奇观、动物世界、宇宙奥秘、植物园地、自然之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等内容。孩子们通过阅读,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可以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动手类书籍让孩子爱不释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侧重于让孩子学着做的书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同欢迎。记者在多家专营少儿读物的书店了解到,《跟我学折纸》、《飞机模型》、《百种小饰物制作》等书籍尤其好卖。

新版古代文学读物重受孩子欢迎

记者还发现,由于在学校要学古诗词等,加之家长也十分重视,插图新颖、配有通俗注解的新版古代文学读物重受小学生的欢迎,由家长督促读此类书的学生很多。江苏省扬州市小学二年级的小蕊目前已经能背300多首古诗词。

中学生:

选择最多的是侦探类和科幻类书籍

中学生中,多数人首先喜欢看侦探破案类的书,其次是科幻小说,然后是探索宇宙的书和卡通书;在我们列出的14类书籍中,喜欢看哲学书的人最少只占10%。

中学生最爱看侦探破案类和科幻类书籍,这是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相吻合的。青春期预示着思维方法的新发展,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称这是“第二次诞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一种新的能力出现:青少年的大脑开始使用新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它超越了小学儿童字面的、图标的思维方式。青少年这时开始探究逻辑思维的、清晰的、非感情的方法,他们突然看到了因果关系,注意到思维和行为的二分法性质。当他们感到自己可以自由思考时,他们欣喜而振奋(在回答开放式问题“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很多孩子的答案是“解难题”,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急切地进行思考,探索因果关系,苦苦思索抽象的理论。侦探类、科幻类书籍给他们提供了场景和引导,他们可以尽情地在那里进行逻辑推理,探索因果关系。

课外阅读存在哪些问题?

记者在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教育论坛上了解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在进行课题实验前,针对江苏省扬州市中小学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的一次2000份问卷形式的调查显示:学校图书馆藏书、家庭藏书都很不足,有较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也不多,有67%的学校未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这门课的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真正将这节课用起来。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91%的小学生和87%的家长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课外阅读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而很少让他们读书;3.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该给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4.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市场缺乏正确的鉴别,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

应该读什么书?

家长观点:

在北京图书大厦,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陪孩子购书的家长。一位家长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说:“我的孩子都上六年级了,还是喜欢卡通,没办法。”与卡通书相比,比较受家长好评的是童话故事书。在五彩缤纷的图书市场,最容易让家长掏腰包的就是科技、百科类图书,科技、百科类书籍已成为家长们的首选。让孩子打下良好的古代文学基础有助于孩子文学修养的提高。这一点越来越被广大家长认同。也正因此,唐诗、宋词等少儿版书籍也成为孩子们阅读的一项内容。带着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来选购图书的刘女士特意为女儿挑选了《一日一诗》、《一日一词》等,准备督促女儿每天念诵。而另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则告诉我们,她为孩子讲解四书、五经。此次,她用儿子春节得到的压岁钱,为儿子买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少儿版图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由于年龄、阅历等的限制,对自己该选择看什么样的书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往往因为读过多消遣类的书而浪费时间,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益处。而家长则能够替孩子考虑该读哪些书,如何来读,怎样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孩子按照家长的指导来读书是很有益的。

老师观点:

谈及当今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许多教师深感忧虑。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在读书中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浮躁,甚至带有功利色彩。

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邓虹分析说,在一个理想状态中,阅读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中考、高考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升学考试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阅读活动要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另外,她指出值得忧虑的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娱乐化、消遣化倾向。她认为现在的许多图书过于注重个人感受,虽然这样在写作上可以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但是势必会缺乏大气,忽略一些厚重、深刻的东西,有时流于孤芳自赏或无病呻吟。学生经常阅读这样的书籍或刊物,会使他们的情感得不到丰富。体现在作文写作中,则是“小资情调”的明显增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孩子该读什么书的问题上,济南十九中学的张晓梅老师特别提醒家长说,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上存在的误区之一就是急功近利,认为孩子看书就是为了提高作文成绩,所以给孩子买很多作文书,孩子不愿意看,也就起不到任何效果。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要从长远着手,要让孩子广泛地涉猎,读比较高层次的书,同时不要仅限于某一两个门类。读书对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培养。”“但是我们很多的学生不喜欢静下心来读书,这是很让人担忧的,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怎么会提高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语文教师郑晓龙认为,语文能力的提高要依靠阅读实践。

北京十一学校优秀语文老师刘丽云对此也很忧虑:“中学生的文学类作品阅读面相对来说还是很窄。学生往往对言情类、科幻类、武侠类作品的阅读兴趣比较浓厚,其中,言情类的作品比较受女生的偏爱,科幻、武侠类作品比较受男生偏爱。比如卫斯理小说,我们发现很多中学生一本不落地都读,在时间和精力都非常少的情况下,中学生大量地进行这种重复性的阅读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中学生阅读畅销书的多,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比较少。四大名著以及国外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或者作为任务强制性要求他们阅读,很少有学生阅读。”

一位校长说:“现在很多家长都主张孩子在暑假里读点有关下学期课程方面的书,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的。首先,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学起来比较吃力,这样一是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容易形成一知半解的情况。此外,由于学生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课内书籍上,影响了知识面的拓展,最终也会影响课堂知识的学习。”

专家观点:

一位教育局领导告诉记者:“学生在课外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主要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特点来看,而不应强求。兴趣是因人而异的,老师和家长要善于观察、培养、指导,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一刀切”,只能适当地加以引导。如果硬让中小学生阅读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书,他们会形成一种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一般来说,只要是健康有益,趣味性强,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他们都可以选择阅读。”

教育学专家霍懋征认为,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深浅与内容偏重也要有所不同。而阅读那些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容纳了大量的成语与谚语的知识性图书对孩子来说永远大有裨益。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对中小学生阅读而言,是经典著作还是畅销书本身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出他自己的阅读兴趣,使他对阅读产生热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要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或现在有多么重要,而是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自己感受到这本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温老师说:“一次,我一个正读高一的侄子在看《大话水浒》时,看得‘咯咯咯’地笑,特别高兴,我就问他笑什么,他一翻,指了两段就是在那儿胡扯的、瞎逗的话给我看,当时我那种悲哀感油然而生。这一类的东西现在特别吸引孩子,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现在的很多青少年脑袋里装的全是这些东西,他们把课外仅有的一点时间‘奉献’给了这些很肤浅、但又可以让他们很‘快乐’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忧虑的问题。”

采访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对记者说,家长和教师对中小学生的读书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站在一个理性、客观的角度上,既引导好孩子,又根据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看他们喜欢的、健康有益的图书。

特别调查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在今年9月扬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儿童阅读教育论坛上,记者初次接触“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徐冬梅老师,便被“亲近母语”这一提法所吸引。“亲近”是一种姿态,当我们以这样的姿态面对母语,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当我们的每个毛孔张开时,浸润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价值才有可能渗透我们的灵魂——这也就是阅读的意义吧。

教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记者在本次论坛上亲身感受到,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目标,旨在对儿童阅读教育进行研究、倡导、推广的“亲近母语”实验,正是以这样一种情感的方式,用一种亲近儿童的理念教孩子亲近文学、亲近母语,教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母语的温暖。

徐冬梅对记者说,在她看来,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和渠道,我们除了告诉他们现实的残酷,也该给他们一些足以柔软他们内心的东西,这就是那些经典的、富于思想和美质的文学作品。在《草房子》、《彼得·潘》、《爱的教育》……中,在不断地接受经典阅读的熏陶中,孩子们不仅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感觉并体会到母语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2000年初,徐冬梅做了一个统计:12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以800字计,学生如果只读教科书,那么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四分之一部《三国演义》。

为了改变孩子们的阅读状况,2000年5月,以她为首成立了“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课题组。2002年9月,课题组对扬州市的近30所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孩子们又怎能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修养?”徐冬梅认为,2001年国家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但实际上一般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使得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难以落实。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编写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教材,通过教材建设使大部分学生拥有基本相似的阅读背景。于是,“亲近母语”实验将145万字的阅读量具体为12册《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在72所实验校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此来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最基本的量和质,并利用教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由“读好书”进而“好读书”。

让孩子与好书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的大师对话

几年来,课题组立足教学实际,逐渐摸索和总结出了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语言积累课、班组读书会、大声朗读课、经典诵读课、读写结合课等。其中最有成效的是校园读书会和班级读书会。一位同学在班级读书会上说:“读书让我增添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见识;读书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提高了我的写作、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

两年前,课题组指导维扬区实验小学建立了“亲近母语”多功能阅读实验室,为吸引孩子到实验室来看书,老师们将其布置得颇具童话色彩,书柜更是被别出心裁地设计成书本的式样。走进实验室,看到的是一本本矗立在墙边的“大书”,打开“书本”,却见一排排装帧精美的书整齐地排列其中。孩子们坐下来,就开始了与好书的对话、与书中人物的对话、与写书的大师的对话。可以说,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指导。

依托实验室,他们还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由孩子自己担任部长,自己组织读书活动,自己编写读书刊物《小小书虫报》。在这种自主性、参与式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和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父母是世上最疼爱我们的人,而我们却总是觉得父母爱我们是应该的,就是谈回报,也等长大了呀。读了高尔基的《母亲》后,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父母亲,体会他们的难处。”

“《男生贾里全传》中的贾里是一个有伟人细胞的不平凡的初中生。他一心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但他不能算一个伟人,似乎只是一个不平凡的小人物。但贾里可不这么认为,他太过自信,认为自己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还算有几分伟人的素质。”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是一位非常勇敢的人!他敢于一个人在荒岛上面对大自然的无情挑战。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这些虽稚气十足但却不乏思考的语言来自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学生的读书笔记。在这所学校,学生们每读一本书,都会记下自己的感受,再与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在不断的读与交流中,学生们在人类文明的沃土上一点点扎下根。

我们都知道,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链 接

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百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图书:

以文学、知识和科普类为主,另外还有传记、品德教育、动画图画、低幼等四类。其中传记类有《百年小平——邓小平的故事》、《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青年毛泽东》等8部;品德教育类有《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少年版)》、《青少年道德教育读本》等6部;知识类有《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华读书之旅》、《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19部;文学类有36部,如《奔跑的青春》、《没有孩子是差生》、《杨红樱童话》;科普类15部,如《好玩的数学》、《教你认星星:探索星空的奥秘》、《科学是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动画、图画类有《哪吒传奇》等7部;幼儿类有《幼儿经典枕边故事》等9部。

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语文课文标准〉指定书目》:

小学阶段:《成语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话传说》、《格林童话精选》、《安徒生童话精选》、《伊索寓言精选》、《克雷洛夫寓言精选》、《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

初中阶段:《西游记》(上下)、《水浒传》(上下)、《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芙蓉镇》、《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高中阶段:《论语通译》、《孟子选注》、《庄子选译》、《三国演义》(上下)、《红楼梦》(上下)、《西厢记》、《呐喊》、《鲁迅杂文精选》、《子夜》、《家》、《茶馆》、《边城》、《雷雨》、《女神》、《朱自清散文精选》、《谈美书简》、《尘埃落定》、《哈姆莱特》、《唐吉诃德》(上下)、《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匹克威克外传》(上下)、《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思 考

其一,内容雷同的书太多。现在有好多的书太相似了,而且高质量的书不多。有家长说,书店里少儿百科类书籍重复太多,内容也都相互穿插着,购买时选择起来很困难。

其二,书籍装潢得过于豪华,定价太高。如一本四五十页的卡通连环画图书,通常定价在40元左右。有观点认为针对孩子们的书没有必要装潢得这么好,建议有关出版部门多从孩子家长的经济能力考虑一下,定价适合大多数工薪阶层。

其三,为数不少的“科幻”类、卡通人物图书,表现地球人与“外星人”战斗的场面,画面惊险刺激,吸引了不少孩子。但这些书缺乏科学根据胡乱想象,时空交叉,人物混乱,一些“斗士”、“英雄”等形象,出现在通篇混乱打斗情节之中,有的孩子夜里不敢关灯,睡觉蒙着脑袋睡,甚至夜里宁愿尿床,也不敢上厕所,玷污了孩子的纯净心灵。

(虽然这是2004年的一篇记者报道,但如今读来,仍令人深思。现在的孩子在读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该读些什么书?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好好思量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