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清代的满语大体上分为南音、北音、东音、西音四种方言。以辽宁省一带,特别是盛京(沈阳)城一带的口音称为南音,有以属于这个方言区域的建州音位标准音编制文字(满文);以黑龙江省以及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口音为北音,该口音与赫哲语、鄂伦春语等接近;从乌苏里江以东到东海之间所属的各地口语被称为东音;清朝入关,满族迁入北京城之后,各地满族人以书面语(即建州口语)为标准语,又带来各自本地方言口音和地方性词汇所讲出来的话最终形成了北京口语,即西音。西音大体上与建州口语是一致的。
满语本族语书面语有6个元音音位,19个辅音音位。元音分阳、阴、中三性,同性元音互相和谐,辅音也有和谐现象。满文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的书写方式不同。 以下表格列出穆麟德转写/太清转写(太清转写与穆麟德转写所用字母不同时的括号内为太清转写)和国际音标。
辅音 唇音齿龈音舌叶音/硬腭音软颚音、小舌音鼻音m /m/n /n/ ng /?/塞音及塞擦音送气清音p /p?/t /t?/c(q) //k /k?, q?/不送气清音b /p/d /t/j /?/g /k, q/擦音f /f/s /s/?(x) /?/h /x, χ/颤音 r /r/ 近音w /w/l /l/y /j/ 其中软腭音和小舌音在本族语中不对立/k?, k, x/和e、i、u相拼,/q?, q, χ/和a、o、ū(v)相拼],但在外来语中可以对立(/k?, k, x/可以和a、o、ū(v)相拼,穆麟德转写/太清转写作k', g', h')。
另有三个外来语辅音:ts' (c) //、dz (z) /?/和? (r') /?/。
元音 前中后i /i/ u /u/ e /?/ū /?/ a /ɑ/o /?/a、o、ū(v)是阳性元音,e是阴性元音,i和u是中性元音。
与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和蒙古语相似,满语中存在元音和谐现象,即词干元音决定词缀元音,词干以a、e、o结尾,则词缀也以相同元音结尾,例如sula-ha,mute-le;词干以i、u结尾,词缀多为e,如bi-he,ku-he等。 满语和开音节语言接近。元音及n辅音作词尾收音的词汇占绝大多数,和日语近似。满语部份词以复辅音分隔元音,例如abka(雨、天空),ilha(花);其余大部份词则以单辅音分隔元音。这种开音节语言的特质,在作为书面语的满语南部方言中是确定无疑的,在其他方言中未必尽然。在满语书面语产生以后,满语向开音节语言的趋势遂渐明显,例如 abka(雨)和abtara-mbi(暄闹)在书写时多简化成aga及atara-mbi。
满语最初以建州女真方言为规范语,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吸收了其他女真部落及锡伯族等民族的语言后,满语在北京发生音变,产生新方言,称为“京音”。其特点包括动词词尾-mbi的b不发音,ci、ji的元音发音极轻,ong、oi读成eng、ei等。但是满语的口语与书面语一致,发生音变之后,书面语也随之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