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日本佛教史

日本佛教史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北传佛教之一。佛教传入日本,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初传时期为佛教最初传入日本一般以钦明天皇13年(552)时百济的圣明王进献佛像、经论、幡盖和上表劝信佛法,?佛教传日之始。但在此以前,日本、中国和朝鲜人民之间已有濒繁交往,可能已接触佛教。南粱人司马达於522年在大和(奈良)首先建立佛教草堂,安置佛像,进行礼拜。一说是继体天皇16年(522),南梁司马达等来到大和,建立草堂,安置佛像礼拜,为日本知有佛教之始。不过,当时世人不知佛像为何物,视?异域之神未加崇奉。百济的佛像传入日本以后,在朝廷贵族之间,引起激烈的争论。天皇乃依请求将佛像交给大臣苏我宿祢稻目试行礼拜。稻目舍出向原的住宅安置佛像。后疫病流行,屡有死亡,大臣物部舆认为是国神的谴责,奏将佛像投於难波(今大阪)的堀江,并烧毁供佛的殿堂。苏我氏和物部氏之间的信仰之争,实际上反映了皇室和苏我氏?代表的主张接受大陆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与以物部氏和大伴氏?代表的贵族反对接受大陆政治文化的政治之争。后以拥护佛教的苏我部族一派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佛教在宫廷和一部分贵族之间取得了立足之地。

奈良时代(710~784): 公元710年日本首都从飞鸟迁至奈良,史称奈良时期(710 - 794),圣武天皇治世的天平年间,奈良佛教极盛,有五大寺。天平13年(741),又敕建东大寺,并于诸国建国分寺,以东大寺?总国分寺,统辖国分寺。东太寺是圣武天皇发愿,良辨僧都奠基,行基菩萨劝化,天竺婆罗门僧菩提仙那导师完成的。他们被称?东大寺的四圣。中国唐代鉴真受请赴日传戒,天平宝字3年(759)于奈良建立唐招提寺。天平宝字8年,又於奈良之西建立西大寺,与东大寺相对。於是有了奈良七大寺。这时期形成了著名的7大寺(东大寺、西大寺和唐招提寺等)并逐渐形成了"南都六宗" 。

在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之间,直接和间接从中国传入了六个佛教宗派或学派:即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学派、成实学派、华严宗和律宗,称奈良六宗。后迁都平安(今京都),又被称?南都六宗。三论宗以高丽僧慧灌?初祖。慧灌曾入唐从嘉祥吉藏学三论,推古天皇33年(624)赴日,把三论传入日本。慧灌门下,人材颇多,福亮?其高足。法相宗是道昭传入日本的。道昭在白雉4年(653)随遣唐使入唐,受教于玄奘,与窥基同学,在唐7年,回国后住奈良元兴寺,并巡历各地,大弘法相唯识。华严宗是因新罗僧审祥在日本开讲《华严经》而成立,故审祥被奉?华严宗初祖,以请他宣讲《华严经》的良辨僧正?第二祖。律宗是奈良六宗中最后传人的宗派。开始有兴福寺的荣睿与大安寺的普照,鉴於日本戒律不兴,入唐求律,并敦请鉴真东渡。鉴真曾5次航行失败,经过12年苦心精进,始到达日本,先在东大寺佛殿前建筑戒坛,?天皇、皇后和皇太子等授菩萨戒,一时受戒的达400余人,继於寺内建戒坛院,?随从比丘依受戒羯磨(作法)重受新戒。后在唐招提寺终其一生。生前由其弟子所塑的遗像,至今犹存,为日本的国宝。

平安时代(784~l192) 或称平安朝。794年日本的都城由奈良迁至平安(今京都)开始了平安时期(794-1192),在恒武天皇建立新都时,为了缩小奈良僧人在政治上拥有的影响,一度限制佛教的发展,后来为了学习中国新的佛教并藉以改革日本的佛教曾派遣一批僧人去唐朝学习秘密佛教, 在这些僧人回国后建立了"平安二宗"即日本的天台宗和真言宗。

这一时期的日本佛教,因受盛唐的影响,多在名山建立寺院,开创了日本的“山岳佛教”。与政治的联系也不如前代那样密切,可以说从政教合一转变?政教并立。佛教的任务是祈祷国家平安。以后的日本佛教派别,不再单纯是中国的佛教。最澄的天台宗已是台、密、禅、律的“四宗合一”、“圆密一致”。空海的《十住心论》对佛教本身来说是一种发展。

镰仓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l192~1603): 镰仓至安土桃山时代(1192 - 1603)历经南北朝时代(1333—1392)、室町时代(1392一1573),直至安土桃山时代(1573一1603)为止,是日本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佛教开始转换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不少新宗教运动,其中重要的有法然、亲驾指导的阿弥陀信仰运动。除前代备宗延续外,又建立了净士宗和禅宗,还?生了日本特有的净士真宗、时宗及日莲宗等派别。日莲指导的法华经信仰运动,这些运动在群众中有著深厚的基础,并且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

中国禅宗早由道昭、道睿、义空等传入日本,然未独立成?宗派。宗派的成立则在镰仓时期、临济宗和曹洞宗分别由荣西(1141 - 1215)和道元(1200 - 1253)传入日本。睿山的觉阿於南宋乾道七年(l171)到中国,从杭州灵隐寺佛海禅师慧远受临济宗杨歧派法脉,四年后回国,是日本有临济禅之始。荣西曾两次去宋朝留学,从虚庵怀敞学禅,及荣西入宋回国,传临济宗黄龙派的法系,才开创日本临济宗。修"看活禅", 荣西灭后,日本禅宗逐渐得势,但多属临济宗派。及道元入宋归国,於嘉祯2年(1236)在山城京都极乐寺旧址,开堂讲法,设立僧堂,赐寺额?兴圣宝林禅寺,是日本有曹洞宗之始,现该派分为15个支派。

德川时代(1603~1867): 在日本封建制变臻於鼎盛的德州幕府时期(1603 - 1867),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取代了佛教,成?德川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佛教的影响进一步缩小,但在民间还有潜在的力量。当时京都佛教虽趋衰落,但关东地区(指箱根以东的关东八州,即今东京横滨地方)的佛教渐盛。德川幕府一方面采取锁国政策,同时订立各方面的制度。德州幕府对佛教采取统制和利用的政策。对於佛教,自寺院的等级,僧阶的高下,乃至僧侣的法服等,都有一定的规制。颁布了一系列寺院的法规,加强了对各宗的管理,前一个时期的佛教各个派别(天台、净土、直言、日莲、禅等)虽然仍被保留下来,但由於推行了寺檀制度(寺院与檀家建立固定的关系),他们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先定皇室的佛教制度,明示“门迹”、“院家”以下的级别。门迹有“宫门迹”,“摄家门迹”及“准门迹’之别,订立晋级的法规,禁止僧位、僧官的滥授。划定区域,一寺一山皆令有所隶属。以总本山德大本山,以大本山统摄其所属各寺。如净土宗以东京增上寺迹本山统辖关东诸寺;天台宗以日光门主统辖一宗:真宗东、西两派的别院各设“轮番”(别院轮流住职之称)等。这些制度小自一寺、大至一宗一派,其应遵守的法规,修行的阶段,僧阶的晋级,法衣的等差等,完全具备,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以前。

明治维新后 明治维新后,日本兴起改革运动,为了适应天皇亲政的需要,在明治初年(1868)提出王政复古、“神佛分离”和“废佛毁释”。颁布了"神佛分离令",命令门?亲王复饰(还俗),废止宫廷的佛教仪式,排除神社内的佛像,废止供於神前的佛具,禁止僧侣参加神道仪式,禁止“神佛混淆”,颁布所谓“神佛判然”的法令。从而日本各地发生了烧弃佛像佛画、破坏寺庙堂塔、命令僧尼还俗、把守院改作医院和学校等事件。明治5年4月25日,新政府乙太政官布告,许可僧侣带妻食肉和蓄发,同时又命僧侣于法名上加姓,於是某些寺院的僧侣便公开娶妻食肉。佛教徒?适应新的形势,兴办各种社会事业,派即解遣僧侣出国考察和留学,创办学校,陪植人材,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佛教及从事监狱的教化等。明治22年(1889年),日本政府颁布宪法,允许信教自由,佛教恢复了合法的地位,日本佛教为了适应近代社会经济的急遽变化,进行了一系列自我改革,建立了不少新兴的教会、团体,创办了各类宗教、文化学校和社会福利事业,改革了中世纪的寺院教育和方法,编纂、刊印了大藏经等。各宗竞相兴办大学或专门学校,出版了不少佛教著作,同时于备大学设佛教讲座,一时佛教虽有复苏的?象,但总的趋势是影响越来越小。

新兴教团开始产生於战前,战后依《宗教法入令》而被公认。由於传统佛教考虑的主要是生死大事,对於现实问题不很关心。新兴教团所关心的不是死后,而是要实现天国於地上。如创价学会就主张把“真善美”,改为“利善美”,换“真”为“利”,追求地上幸福的实现。这种思想比较适合时代潮流和日本国内形势,故新兴教团不断得到发展。到目前为止,佛教仍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现在日本各地有佛教各宗宗立男女大学20余所。还有许多学会、研究团体,专门从事佛教的研究。各宗还派遣传教师到欧美各国建立别院,进行佛教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