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的核心就是“让人人都成为生活艺术家”
生活美学是一个经常被美学家提及的概念,它主张美学向生活回归,着力发掘生活世界当中的审美价值,提升现实生活经验的“审美品格”。通俗来说,生活美学就是将艺术向上拉而将生活向上拉,最终实现审美化生活。生活美学的整体思想酝酿于实用主义美学的兴起。生活美学与实用主义美学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但具体的内涵却有很大的区别。实用主义美学理解艺术如经验,从艺术的角度把经验审美化;但是生活美学是从生活经验角度把生活艺术化。与柳宗悦在《工艺之道》中倡导的工艺之美相同,生活美学的理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生活美学反对将美或艺术束之高阁, 进而无关功利, 远离现实生活, 割裂了生活与艺术间的密切关联, 成为一种脱离尘世的、绝对的、抽象的精神追求。它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回归实践, 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一切此在的、感性的、具体的生活和文化现象。这也促使美或艺术走向生活, 拥抱生活, 回归世俗大众, 更为本土化、生活化、艺术化。
中国现代的生活美学研究积极与西方对话,广泛借鉴并吸纳西方生活美学理念的独到之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生活美学植根于传统,中国古典美学诞生之初就有了生活美学的雏形。中国古典美学立足于人,关注人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而非将艺术束之高阁,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现世关怀,对现实生活展现出了热忱与关注。生活美学的观念一脉相承,审美的传统未曾改变,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大”到“小”的特点。
中国传统美学并不是超出生活之外去追求的美学, 那是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开始的西方美学传统的根本特质, 中国人的审美恰恰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当中来求的。所以, “生活美学”才是中国最原本的那个原色, 也是最基源的那种底色, 儒、道与佛禅基本构成了三原色。
生活美学融合了儒家的“综合美学”,道家的“自然美学”和禅宗的“观念主义美学”,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本土化的美学,可以分为十个基本面向:天气时移的“天之美”、鉴人貌态的“人之美”、地缘万物的“地之美”、饮馔品味的“食之美”、长物闲赏的“物之美”、幽居雅集的“居之美”、山水悠游的“游之美”、文人雅趣的“文之美”、修身养气的“德之美”和天命修道的“性之美”。通过天、人、地、食、物、居、游、文、德、性这十个方面,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大智慧可以被深描出来。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中国传统的生活美学呈现出“大”的特点,大智慧,大境界。虽然涵盖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主要集中在中上阶层和文人士大夫群体,对于文化水平和财富实力的要求偏高,不具有普适性。
而到了现代,随着互联网和大众传媒的兴起,生活美学方面的专家刘悦笛提出“微时代”的概念,“微时代”下的生活美学是一种小,快,即时性的美学。微博,动态,朋友圈就是微时代下生活美学的集中载体。正如《工艺之道》中所说:救助不只是智者的专利,凡夫也是走向净土的旅人。几张图片,几句文字便可以组成一条朋友圈,不需要诗词歌赋,押韵平仄,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美好生活。其实这也是传统审美的一种回归,微博中每天更新的内容,无论是小聚别离,还是乐山乐水,也是传统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我们中国审美化生活的传统没有变。高高在上的生活美学完成了落地,让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审美化生活带来的乐趣。
这种“微时代”的生活美学不仅体现在社交平台和大众传媒的兴起上,也体现在民众消费观念的迭系再平衡的代上。明清时期,文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型,出现了进步思潮,他们不再遵循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儒家论调,开始提倡以“物”为尺度,他们所提倡的“玩物”而不“丧志”,是一种基于包容和肯定“物欲”之前提的寻求“心物”关日常生活之道。而要回到“物本身”, 就要像《老子》所言的那样, 摒除令人“目盲”的“五色”、令人“耳聋”的“五音”、令人“口爽”的“五味”、令人“心发狂”的“驰骋畋猎”、令人“行妨”的“难得之货”, 摒除一切外在的感官欲求和功利目的。他们将中国文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想融入进现实生活,与前期的生活美学相比,更加“接地气”。生活美学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哲学观念,它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现在生活美学对消费观念的影响呈现上升趋势,从无印良品进入中国开始,名创优品,宜家等外来和本土的品质家居品牌迅速成为国民消费的新宠。它们践行品质,审美生活的理念,打造好用不贵的日常生活用品。他们的产品简洁大方,舒适耐用,简洁的美观和实用性兼具。民众对家居的审美也从华丽转向极简,消费观念也由“买贵的”转向“买好的”。
生活美学其实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美学或哲学概念,也不是一个严峻崇高,需要仰望的领域。我认为生活美学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是美与生活的对话。正如刘悦笛先生提到的,生活美学的核心就是让人人都成为生活艺术家,而并非只有那些了解生活美学理论的美学家才能定义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生活美学的要义不在理论,而是实践。针对现在生活美学存在的弊端,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制,净化网络生态。我们也应该坚守自己的审美标准,不被市场和主流所控制。美很广阔,生活更有千万种色彩,将生活美学的观念内化于心,努力过审美化的品质生活,才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生活美学的终极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