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公紸→苡.葑泪~ > 日志 > 宁静的心 2007-04-01 | 且行且歌:"流行音乐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标签: 流行 成长 青少年 流行音乐是青少年成长中的旋律,是他们生命历程的见证。它记载着青春的故事,青春在音乐中飞扬。边走边唱,青少年就这样慢慢成长。 “流行音乐”:边走边唱 流行音乐,最早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起初,它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传唱,其目的也仅仅是闲时的娱乐而已。1910年起,流行音乐才真正兴盛起来。它逐渐与爵士乐合流,一方面促进了唱片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唱片的广泛发行,流行音乐也日渐为人所知、传唱。发展到今天,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在普通民众中广泛流传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是相当晚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是近十几年的事。在“文革”前和“文革”中,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社会原因,流行音乐一直是被禁唱的,是被批判的对象。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的解放,流行音乐才得以进入中国内地。尽管起步晚,但流行音乐在内地发展的速度却是相当快的,先是港台音乐,接着是欧美流行音乐,蜂拥而至,很快就席卷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形式。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音乐对他们生活的意义再怎样夸张都不为过,流行音乐于街头巷尾到处传唱,戴着耳机、边走边听流行CD的青少年也随处可见。 流行音乐是现代人的音乐,是青年人的音乐。一位音乐学者说:“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流行音乐随时尚的风向不断变幻,而喜欢新奇、奔放、刺激的青少年也为流行音乐鲜明的情感,流畅、新颖的旋律如痴如狂。据调查显示,83.5%的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而喜欢严肃音乐的仅有20.8%,其中有8.7%的人既喜欢流行音乐、又喜欢严肃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喜欢严肃音乐的人。 流行音乐是青少年“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流行音乐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从直观上也可以感受得到。但为了准确深刻的反映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入把握流行音乐背后的青少年心态,“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研究”课题组在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对广东、北京、黑龙江等地部分青少年(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社会青年)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显示,流行音乐已经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方式。 透视“流行音乐”:涵义与特征 流行音乐,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报刊、电视、电台、日常口语中,到处可见它的字眼、语词,流行音乐可谓无处不在。但是流行音乐的涵义是什么呢?它具有怎样的特征呢?却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源于美国,包括“布鲁士”、“爵士流行曲”、“摇滚乐”、“乡村歌曲”等多种形式。《新格罗夫美国音乐大辞典》是这样界定“流行音乐”的涵义的:“流行音乐,一种音乐类型,包括多种风格,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对于它的欣赏无需多少音乐知识或音乐技能。在某些方面它与古典音乐、民谣音乐以及爵士音乐有很大不同。流行音乐的篇幅一般不长。突出旋律线条(声乐作品居多),和声语音比较有限、简单。”英国《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似乎更侧重于流行音乐的历史:“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的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 流行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当今中国的流行音乐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与最初国外的流行音乐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广义上看,任何一首流行的音乐都可称为“流行音乐”。狭义的“流行音乐”是专指那些在我们当今音乐生活中覆盖面比较广,主要以电声乐队为演出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唱法自由,主要为青年人喜欢的,常有较强商业目的的音乐。 流行音乐,从文化属性上看,毫无疑问是属于流行文化的。流行文化是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是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以特定的年龄成员(主要是青少年)为受众,以批量生产为特征,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一种媒介文化。迈克尔布雷克认为,流行媒介文化是“以音乐、时装、杂志、电视和电影为消费对象,建立在大众传播媒介的青年消费所肯定的价值观念、活动和角色基础上的一种青年分层文化。” “流行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既有流行文化的***性,又有自身的特性。 第一,流行音乐具有鲜明的通俗性。这是流行音乐的基本属性。与高雅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歌词相当浅显易懂,没有任何理解的障碍,这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必要条件。相反,如果歌词意义隐晦、诘齿聱牙,那么这些音乐便很难在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大众层面广泛流传开来。从专业演唱的角度看,流行音乐音域较窄,也最适合未经过专门声乐训练的普通听众演唱,这又促成了“流行音乐”的流行。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音乐内容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流行音乐很多作品都是抒发自我的真实感受,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边的氛围,听到的是如同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唤起广泛的情感***鸣。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把艺术生活化了,同时也使生活艺术化了。 第二,流行音乐具有大众娱乐性。流行音乐在大众文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歌舞厅、卡拉OK、“练歌房”的兴起,使得流行音乐越发成为大众的娱乐方式。在现阶段,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接受主要是娱乐,而非教化。尽管很多音乐内容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从听众的角度来说,他们所希望获得的更多的则是感官刺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卡拉OK、音乐磁带、CD、VCD、DVD、SVCD的流行更加强了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功能。它用自娱、自我表现的方式替代了充当听众的被动角色。人们在流行音乐中得到的最主要是“快乐”,一般听众很少对它的内容进行思考,而是从其优美明快的曲调和浅显动人的歌词中,获得轻松与享受。 第三,流行音乐的流行是短暂的,具有快速更替性。流行音乐在时间上流行的周期是很短的。在商业社会中,流行音乐迅速火爆,又迅速消歇,这正是大众文化的属性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中,流行音乐很大程度上投入了商业运行的轨道,它的即时消费性决定了它的流行短暂性。大众文化成为一种文化工业,它大批量的生产文化产品,快速的撤下旧产品,推出新产品,不断满足着消费者文化消费的需要。感官的愉快需要不断的刷新,大众追逐的是当下的快乐与时尚,因而,许多音乐便获得了瞬间的辉煌,而又被快速地更替。 第四,流行音乐是青年人的音乐,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这是流行音乐的根本文化属性。流行音乐属于青少年亚文化,记载着青少年的故事,诉说着青少年的心情,这是与中老年人所喜欢的音乐绝然不同的。青少年往往不满于现状,不满于家庭生活空间的狭小,不满于家庭观念的守旧、信息的匮乏、交际的贫缺,他们在思索中观望人生、爱情与社会。流行音乐正是其情感的外化与表达。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往往需要激情的表达和柔情的倾诉。而流行音乐多以爱情为主题,使他们在流行音乐中获得一种与沉甸甸的生活截然相反的轻松和宣泄后的释然。因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并受到青年人的宠爱。 第五,流行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商业性。流行音乐的生产是按照商业运作的,它的目的也是以商业利益为指向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消费社会与媒体社会,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潮流是面向市场的。当它被推向市场时,也就进入了杰姆逊所说的“商业化逻辑”之中,“钱便成了起重要作用的强大杠杆,促使这种文化成为商品。”“流行歌曲一旦被纳入工业化生产体制之中,音乐人便趋于人们的心理需求,往往以利润为目的来决定自己的制作行为,以牟取利润。”另外,“包装”是流行音乐推向市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需要与市场保持高度一致。“包装”后的歌手在强大的宣传媒介的配合下,作为“产品”被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推上市场,以达到市场效应。流行音乐的设计与包装也是迎合消费者文化消费的需要,或故意相悖以开启新的时尚。由此文化艺术已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按照市场逻辑生产运行。因此,商业性是流行音乐的最主要特性,也是其文化本质所在。 反思流行音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现代社会传媒建构的产物。它将青年人的意识形态集中地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媒介的传播与推广,形成文化消费的时尚,引领青少年的消费,同时也产生时尚的压力,促成新一轮或主观追逐或被动跟风的文化消费。流行音乐就这样被生产、被消费,这是流行音乐的内在文化逻辑。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反映青少年的情感,迎合青少年的需要,青少年在流行音乐中被表达,在文化消费中被“欺骗”,形成青少年自我认同的“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