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人类凭借书面语言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语言交际,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实现了不同的交际功能。为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就对语言材料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安排,从而使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运用的特征体系和方式,这就是语体。
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写作语言主要使用书面语体。书面语体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视觉语言,它具有系统性、规范性、严密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从功能上来看,语体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新闻语体、理论语体、应用语体和文学语体,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语体特性。其中,文学语体是广大写作爱好者和读者接触最多,也是最富于变化而难以掌握的一种语体。本文就以文学语体为重点探索对象,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什么是文学语体?文学语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所谓文学语体是指和一定的文学体裁比如诗歌、散文、戏剧等相匹配而能够显示其特征的语言。这种语体常常非常注重语言节奏的鲜明和韵律的和谐,使人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也就是具有明显的音乐性。其次,文学语体还经常使用词语的变义,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丰富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含蓄性的目的。最后,文学语体还注重使用动态感、情态感、色彩感、立体感强的词语,充分表达写作主体的情感思考,从而使读者既能够感受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又能够唤起读者对作品的进一步想象和思考,也就是说文学语体还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
明白了以上两个关于文学语体最基本的问题,很多热爱文学写作的人可能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文学语体具有音乐性、含蓄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那么,我们在具体的写作和阅读活动中应该怎样运用、欣赏它的这些特性呢?下面我们就从文学语体的四个特征入手对其进行解析。
(一)音律和谐,节奏鲜明,使作品富有音乐美。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讲到:“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也就是说,文章在讲究“为情而造文”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应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这样才能达到“文质彬彬”的理想效果。文学语体在要求语言含蓄、深刻、丰富的同时,还常常把语言的音乐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的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要追求表“音”,甚至有时还会为表音而重组语言,或者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
(二)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声东击西,发人深省。
文字的意义有本义,有变义。本义指从早期文字形体上所反映出来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词义。变义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发展变化。变化又是多方面的,比喻义、象征义等都是对本义而言的变义。《文心雕龙·比兴》里说到:“观夫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意思是兴之类的修辞手段,委婉而有条理,尽管寄托的事物很小,而说明的意义却很大。的确,有时候文章过于质实,就会“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直白是一种坦然,而含蓄也是一种美好。
(三)“流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物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文心雕龙·物色》中的这一段话,说的意思是,春秋万物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和行动,善于观察和写作的人,会根据万物各自的特征联想而没有穷尽:留连依恋于万种物象之间,沉思吟味于耳目视听所及,写状图貌,既随物的大小明暗而婉转尽其形容,连辞合声,也依心的起伏动静而曲折尽其音调。简言之,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在仔细观察写作对象的前提下,抓住事物的特征,或描摹其形状、或形容其颜色、或模拟其情态,或构建其空间、或调和其声调……总之一句话,竭尽全力用语言文字为读者创造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的形象世界,用语言构建读者的审美殿堂和精神家园,充分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力和对文本的再造热情,使文学语体具有充分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用充满动态感的词语。
动态感的词语往往会使作品在字里行间充盈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活力和张力,使作品形象具有动态的感染力。
2.善用充溢色彩感的词语。
文章中表示色彩的词语不光会让文章生动活泼,还会使作品的形象姹紫嫣红,光彩夺目,令人留连忘返、心荡神驰。
3.巧用富于情态感的语言。
什么是情态?汉语词典中解释:①犹情状。②神态。③人情与态度。④娇媚的神态。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怎样的语言具有情态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使客观物象具有人的情绪、情状和神态,语言中充满了动态美和写作主体的情感体验。
4.重用营造立体感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