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涨姿势:常见错别字解析

涨姿势:常见错别字解析

> > > 1 > > 不落窠臼 > 错成“不落巢臼” > > > 窠,音kē,不读chao。“窠”是象形字,下面是树木,上面是鸟窝。“窠”其实也是巢,但《说文解字》认为两者有位置的不同:“穴中曰窠,树上曰巢。”即洞中做窝是“窠”,树上做窝是“巢”。“累臼”一词是比喻用法字面意思为动物的窝和舂米的臼,比喻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老格式。“不落窠臼”便是能自成一格。 > > 窠、巢虽然意思接近,但历来只有“窠臼”,未见“巢臼”。 > > > > 2 > > 不胫而走 > 错成“不径而走” > > > “不胫而走”是形容消息传布的迅速和影响的巨大的。他们误解词义了。 > > “径”义为小路《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处的径便是荒山野道。“胫”则指下肢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即通常说的小腿。成语“不胫而走”是固定结构,不宜随意改变,何况“不胫”要比“不径”更有力度。世间没有路可以走出路来,只要迈动双腿,路便在你的脚下。而没有腿却能飞速奔跑,才是令人惊讶的奇。 > > > > 3 > > 编纂 > 错成“编篡” > > > “纂”是中性词。“篡”是贬义词。在感 *** 彩上不能混为一谈。 > > “纂”形符为丝。本义指赤色的丝带。凡丝带皆按一定的规则编织而成,由此引申出编排整理的意思。所谓“编纂”,既可指出版意义上的编辑,也可指写作意义上的撰修。篡,音cuàn,形符为古“私”字。《说文》的解释是:“逆而夺取曰篡。”古代多指臣子夺取君主的地位,也可指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作伪手段来改动文件或典籍。 > > > > 4 > > 床笫之私 > 错成“床第之私” > > > 据我们统计,这个词的错误率在一般人群中达到95%哟。难道是,只会做,不会说。哈哈 > > 严肃,严肃。很多网友在看呢——。“第”本指“以韦束物”。因为“束之不一”,便分出了次第。这是“第”的本义。第、笫均从竹,但下半部分写法有别。笫,音zǐ。和“姊妹”的“姊”同一声符。“笫”本义为床上竹编的席子,所以又可作床的代称。“床”和“笫”联合构成“床笫”一词,常用来指闺房之内或夫妻之间的隐秘,这便是“床第之私”。自古以来,没有“床第”一词。 > > > > 5 > > 出其不意 > 错成“出奇不意” > > > “出其不意”,就字面意义解释,是趁别人没有想到。《孙子·计篇》中的名句:“兵者,诡道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泛指出乎意料。这里的“其”是代词。写作“出奇不意”,可能是因为其、奇同音而受到了“出奇制胜”的干扰,但这是说不通的。“其”和“不意”可以搭配,“其”是他、他们,“不意”是没想到,常见的主谓结构;而“奇”和“不意”搭配,则有点不知所云。 > > 这个词,错误率也很高,但与上面一个词不同,这个词的错误,多半是疏忽所致,有些输入法中也是错的,爱用拼音输入法的小伙伴可要多注意。 > > > 6 > > 额手称庆 > 错成“额首称庆” > > 这个词的错误率也非常高,许多小伙伴可能并不理解词意。 > > 额,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手”,是指以手加额,即把手放在脑门子上,这是人们在表示庆幸时的一种常见动作。首,本义为头.引申指最上面的、最前面的。“额首”,“首”如指头,额、首形成了包容关系,在逻辑上说不通;如果指最上面的,额之首称庆,同样让人莫名其妙。 > > > 7 > > 甘拜下风 > 错成“甘败下风” > > “下风”即风向的下方。“上风”和“下风”常用来比喻有利和不利,优势和劣势。“甘拜下风”即自愿迎风站在不利地位、劣势地位,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心悦诚服的认输。这里的“拜”是 一种礼节,通过“拜”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一成语只用于失败者、技不如人者,在这一意义的暗示下,有人把“拜”误写成了同音的“败”了。 > > 对,属于误解字义致误 > > > 8 > > 迫不及待 > 错成“迫不急待” > > 音同义混致误。“迫不及待”是一个常用成语。“迫”义为急迫、紧迫;待,义为等待,此处可指耽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紧迫得来不及等待,即不能再有片刻耽搁。 > > 是的。也许因为成语强调的是一个“急”字,而“急”义和“及”同音,因此“及”字容易误为“急”字。但“迫不急待”在字面上是说不通的。 > > > > 9 > > 即使 > 错成“既使” > > > 这个不用多作解释了。完全是粗心所致。五笔输入法最容易出错,拼音输入法如果不打词组,也容易错。 > > “即使”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常和“也”“还”等副词搭配使用。既,音jì。“既”也可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如“既生瑜,何生亮”;或者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如“既美观又实用”,“既没有迟到,更没有旷课” > > > > 10 > > 老两口 > 错成“老俩口” > > > 好了,老伴儿,别掉书袋了。咱老两口该休息一下了。现在是21世纪了。 > > 哦,让我再多说一句,就交给年轻人——“俩”是个多音字,通常读liǎng,义为“巧也”,如伎俩;在表示数字时读liǎ,指两个或不多的几个,如姊妹俩、仁瓜俩枣。作为数字用字,“俩”已包含着量词,故后面不能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对此,《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有专门提示。 > > > > 嗯。我觉得或许因为这种用法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人不太熟悉,往往该“俩”为liǎng,并按习惯加上量词,从而导致俩、两不分。 > > 谢谢。感谢牛郎和织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