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湖北道情的历史溯源

湖北道情的历史溯源

湖北( 沔阳)道情是道教的产物,古时是道徒传教、化斋必备一种基本技能。随着道情题材的扩大,道情作者和演唱者也在扩大。清乾隆年间,由于一批文人雅士介入道情创作,使道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后逐步衍变成汉族民间的说唱艺术。

据《中国音乐词典》载:沔阳道情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传入沔阳后衍变发展而成。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有著名渔鼓艺人皮思金、皮思银、张洪显、刘泡等四人,民间称之为沔阳渔鼓中的“三根半筒子”。后又产生了“沔阳渔鼓行会”。1911年前后,渔鼓曾与皮影戏合流,常为皮影戏伴唱。1931年后,沔阳渔鼓流传到武汉、宜昌、沙市、黄石、鄂城等地,其影响逐步扩大。

至1940年前后,盛行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1952年以后获得进一步发展,除继续为灯影戏伴唱以外,又恢复了独立的说唱形式。1958年,沔阳渔鼓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皮影艺人龚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选车记》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制成唱片,向全国播放。由于沔阳渔鼓好唱,好听,深受群众喜爱,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乐协会正式改名为湖北渔鼓,全省各地普遍传唱。沔阳渔鼓艺人周忠全、黄玉堂、李海林、李福林、荣廷清扎根在武汉,成为沔阳渔鼓(后湖北道情)的曲艺家。

1953年沔阳渔鼓艺人周忠全、黄玉堂加入武汉市曲艺队,即现武汉市说唱团,后来,又有蔡贤臣、邹立等专业渔鼓演员。邹远宏则丰富了道情的唱腔曲牌,编创了一批新的道情唱段。 在沔阳打硪号子、天沔花鼓戏唱腔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在表演、曲目、曲牌音乐上不断积累演变而成的。其唱腔曲牌有的由沔阳、洪湖一带的打硪号改编而成,有的由湖北渔鼓曲牌衍化而来,其曲目也多数从其他曲种中移植。

湖北道情多作为舞台演唱,以一人站唱为主,由小型民乐队伴奏。其曲牌由沔阳打硪号子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