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沙盘游戏疗法<7>

沙盘游戏疗法<7>

第三章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

卡尔夫所创立的沙盘游戏疗法包含着对于三种理论和思想的整合,其一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其二是卡尔夫所理解的东方哲学和文化,尤其是周敦顾的思想;其三是她本人对于洛温菲尔德游戏王国技术的改造和发展。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沙盘游戏疗法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沙盘游戏与荣格思想

卡尔夫是荣格的学生,曾在苏黎世的荣格研究院进行了六年的分析心理学研习,并接受荣格的夫人爱玛·荣格的个人心理分析。卡尔夫自己认为,在其发展“沙盘游戏疗法”的过程中,“荣格的指导与帮助最为重要”。

(一)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要点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要点,在于其“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cngseo1s5)、“原型”(archetype)和“原型意象”(archetyeal inges)的概念,“情结”(complex)和人格类型等的理论,词语联想、梦的分析和积极想象(acive imnagination)的临床方法,以及作为心理分析目的的“自性化过程”(individsntion proess)等,这些也都是沙盘游戏治疗运作的重要基础。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m.scious)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荣格自己在给“集体无意识”下“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荣格把“原型”看作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认为“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根据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同时,荣格还提出,主要是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在这种原型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如同道之存在与道之体现的不同,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我们很难对原型本身直接认识,于是他又引入了“原型意象”的概念,认为这是原型将其自身呈现给意识的主要形式。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一旦被觉察,它便以意象的象征形式呈现给意识,象征性便是无意识的主要语言,这已经是所有从事心理分析者的基本***识。诺伊曼在其名著《大母神》中,对于原型以及原型意象,有着出色的阐述与解析。在诺依曼看来,源自无意识的象征性意象,是人类精神在其全部表现中的创造性源泉。不仅意识及其对世界进行哲学理解的概念起源于象征,而且宗数、仅式和崇拜、艺术和习俗等等,也都起源于象征。由于无意识的象征形成过程是人类精神的源泉,所以语言,其历史几乎与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同步,也永远开始于某种象征性。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种原型内容,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在意象中表现其自身。荣格曾根据自己的分析与体验,以及自己的临床观察与验证,提出了“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内在儿童”、“阴影”和“自性”等诸多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意象”。这些原型意象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水平上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就心理分析的目的来说,荣格用自性化这一概念所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安德鲁·塞缪斯(Andrew Samuels)在其《荣格心理分析评论词典》中,在比较了“自性化”与“自性”(self)、“意识自我”(ego)和原型(archetype),以及意识性(cons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scious)等概念的关系与整合意义之后说:“自性化过程是围绕以自性为人格核心的一种整合过程。换句话说,使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他或她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女。”

荣格在许多不同的背景中对自性化现象的描述,都与他个人的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他对炼金术以及炼金术者心理状态的研究,尤其是他自己的“曼荼罗”体验。对于荣格来说,“曼荼罗”就是自性的显现,“茶”也包含着自性化的发展,于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性化”或“自性化过程”,也放带上了某种宗教性的色彩,荣格在一次回答提同时曾这样说,“自性化是一种神性的生活,正如要亲罗心理学清楚地表现的那样。”

荣格留在波林根的石刻,已经成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象征

下图是荣格所绘制的第一幅曼茶罗(1916),在此图画的背后,交用英文这样写道:“这是我在1916年所绘制的第一幅曼荼罗,完全是无意识的自发表现。卡尔·荣格。”

(二)童年游戏与无意识体验

在荣格的传记《回忆·梦·思考》的“接触无意识”一章的开始,他叙述了自己与弗洛伊德分裂之后所陷入的低谷,一种无所适从之感,甚至是深深的抑郁。这无所适从和抑郁,正是他所面临的危机,也是在危地中逢遇的机会:善射者师弓不师羿,善学者师心不师圣;失去弗洛伊德的理论支持而转向面对无意识本身。

荣格正是这样做的。在当时的状态下,不管是对于梦的分析还是治疗的方法,所有的书本和理论都不能给他满意的解释或帮助。于是,他也就对自己说:“既然我什么也不懂,那就做点心中能想到的事情。”于是,荣格自己说,他也就有意识地让自己服从于无意识的指引。

最初浮现出来的是10岁或11岁时的一个童年的记忆。荣格说:“那时候,我非常喜欢玩积木。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如何用积木搭起小房子和城堡,用瓶子架成门框和拱顶。后来我用普通的石头来代替,并用泥浆取代灰泥。我沉迷在这些建筑结构里很长一段时间。”在跟随无意识的指引,让自己重新体验这童年记忆的时候,使荣格感到惊奇的事情发生了,与那童年记忆涌现出来的,还有很多生动的情绪和感触。“‘啊哈!’我对自己说,这些东西是仍然具有生命力的。那个小孩就在附近,具有我所缺乏的创造性生命。但是我怎样才能找到通往这创造性生命的路呢?”①

已经是成年人的荣格,感到在成年的自己与这11岁孩子之间搭起一座桥来似乎是很难的。于是,他想:“如果我想与那童年重新建立联系的话,我只能是重返过去,去玩那童年的游戏,重新体验那童年的生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② 进入“儿童”的世界,去感受那世界中包含的创造。有了这样一种思想,也就有了后来整个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最重要的特色。荣格十分肯定地说:“这一刻是我命运的转折点。”3

于是,荣格开始了他自己的“沙盘游戏”:他开始收集各种石头和建筑材料,有些石头是从湖边捡来的,有些则是从湖里捞起来的。然后就开始建造别墅、城堡、村庄……“但是还没有教堂,于是我就建造了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物,顶部有个六角形的鼓和一个圆顶。教堂还得有个祭坛,但在动手的时候我却有所犹豫……”荣格在其自传中记述道:“每天午饭后,我就外出做我的建筑游戏,不管天气如何。一吃过饭即刻就开始游戏,一直玩到病人来的时候。若是下午的工作结束得早些,我也会再继续我的建筑游戏。在这建筑游戏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变得清新,我意能把提住隐隐约约出现在脑海中的种种幻想的含义。我自然想到了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我自问:‘说实在的,你现在到底在做什么呢?建造一个小城镇,仿佛在举行祭礼似的。’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内心确信,我正走在发现自己的神话的途中。这个建筑游戏只是开端,释放出来一系列的幻想和思绪,我后来全部都仔细地记下来了。”而记录下来的这些想法,也就成为荣格著述的最重要的资源,因为它们来自于无意识。

在许多著名沙盘游戏治疗师的著述中,如茹思·安曼(Ruth Am-manm),都把荣格通过童年游戏来与无意识的接触,作为沙盘游戏之荣格分析心理学起源的重要内容。而荣格的童年游戏本身,也是其分析心理学最具特色的方法——积极想象的开始。而积极想象,同样也是荣格沙盘游戏疗法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性基础。

(三)积极想象与心灵自主性

正是主动与那内在生动的儿童沟通,通过童年游戏去体验内在意象儿我的的造性意义的经验,使格获得了他的“积极想象”技术。在分析心理学的理解中,意象本身即具有心灵的自主性,积极想象是荣格心理分所的三大方法之一,也是其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特色。

在来称通过游戏去重新体验内在儿童的过程中,他一方面是像孩子样投人真实的“游戏”,一方面是要使自己进人想象的世界,在一种象征而真实的情景中,与活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孩子进行交流。荣格曾把“积极想象”称之为“一种睁着眼睛做梦的过程”D。但积极想象与“白日梦”不同,后者多少是个人主观的发挥,总是停留在个人日常体验的水平上。而积极想象与意识性的发挥正相反,由积极想象所导演的剧情,似乎是“要迫使观众的参与;一种新的情景被推出,其中潜意识内容被展现在清醒的意识状态”。荣格从中发现了一种超越性的机制,也即一种意识与潜意识因素之间的合作性,并且认为想象性的意象,自身具有其在心灵生活有序发展与转化中所需要的所有因素。

荣格曾用自己的童年经历,来解释“积极想象”的自然发生。在荣格的姑妈家里,有他爷爷的一幅像:作为主教的爷爷,配着徽章,走出房门,站在台阶上……荣格说,他常常跪在一把椅子上凝视这幅画像,直到觉得他走下了台阶。而他姑妈每次看到荣格在那里出神,总是会说:“嗨,乖孩子,他不会动的,还站在那里呐。”荣格说,在1935年为塔维斯托克作讲演的时候,“但我知道我看见他走了下来”。荣格接着说,你们看,就这样,那幅画像开始动了起来。同样,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头脑中的一幅图景的时候,它会开始动起来,意象会变得更加丰富,还会变化发展下去。在这次讲座中,荣格还说:由于通过积极想象,所有的意象都产生在有意识的思维中,这些意象比不确定的梦更完整。这些意象也比梦有更丰富的内容。于是,积极想象意味着意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意味着象征性事件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根据,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我们可以与这些具有生命的意象进行直接的沟通。

荣格在其与卫礼贤合著的《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密旨》)的评论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积极想象”的思想,而正是在这次合作毕,卫礼贤为荣格开启了中国文化的大门,那是对于荣格整个分析心理学发能是关重要的事件,把荣格从与我洛伊德分裂后的抑郁和孤独中桥教了时来。来且付语了其创造的机会与力量,通过对道家内丹功法的闹释,荣整表达了这样的思想:道家的无为,是获得自身解放的关键。荣格说:“让事物自发地表现的艺术,道家为无为的教诲……成为我打开无意识大门的朝思,我们必须要让它们在心灵深处出现。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一种艺术。”而这种很少有人知道的艺术,通过与荣格的整合与实践,也就演化为分析心理学的积极想象技术。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许多重要的思想,都与其积极想象的体验有关,比如“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面具”、“自我”、“自性”等等。在其最后的著作《神秘参与》中,荣格阐述了积极想象如何作为自我认识的途径,以及积极想象如何反映在自性化过程中。在这种意义上,积极想象就不单单是一种心理分析的方法与技术,而是一种具有意象本质的象征性态度,一种深刻的内在心性修养。

荣格在自己的《红皮书》中描绘的梦中意象,

蓝色背景的内在儿童,及其心灵的自主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