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石炭系——石炭纪地层

石炭系——石炭纪地层

嵩山地区和整个华北地区一样,自从中奥陶世地层沉积以后,就整体抬升为陆,以后的1亿多年时间,一直是陆地,缺少沉积物,故缺失了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以及石炭系下统。

石炭纪是全世界最早的成煤时期,所以备受地质学界的重视,研究最早,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嵩山和华北地层区一样,石炭纪沉积类型属于地台型海陆交替相铝质岩-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建造。

对于豫西、豫北石炭系的研究,最早的是19世纪德国人李希霍芬和后来的常新富(1915),到1949年前,多人对地层做过多种划分,但缺乏系统的剖面研究。1949年以后的十来年间,从煤、铝勘探的需要出发,以灰岩、砂岩等特殊岩层为标志层,对煤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但古生物依据相对较少。1962年河南地研所等单位对全省地层展开调查,石炭系的划分逐步转向以生物地层划分为主。1982年后,河南地研所研究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区调队在编绘河南省1∶50万地质图的过程中,重新研究了石炭系代表剖面,取得了大量古生物化石资料,石炭系的研究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表8-3)。

表8-3 河南省华北地层区石炭、二叠系划分沿革表

石炭系在嵩山地区分布在北坡参驾店、涉村一线,东坡玉台、告城以东有零星出露,南坡西起伊川老君堂,向东在登封唐窑、新新煤矿、西白里坪、徐庄一线有连续分布。

嵩山地区缺少下石炭统,中统仅有本溪组,上统包含太原组和山西组。山西组在许多资料中划归二叠系,本文暂按《河南省区域地质志》划分方案叙述。现按二统三组分别介绍如下。

本溪组(C2b) 本溪组乃1926年赵亚曾、李四光创名于辽宁省本溪市以西牛毛岭,当时叫“本溪系”。1951年由楚旭春引入豫西。本溪组在嵩山北坡不整合于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之上(图8-21),南坡不整合于上寒武统崮山组之上。本组厚度不大,但因受基底风化壳地形的控制,厚度变化极悬殊。嵩山地区由于第四系覆盖,大部分地方出露不全,实测剖面较少,仅举巩义市张沟剖面为例,该剖面是1964年前由河南区调(测)队测制的。本组由滨海、潟湖相铁铝岩、泥岩、滨岸相碎屑岩组成。是本区铝土矿、铁矿的主要含矿层位。本溪组化石不很丰富。张沟剖面未采到化石。但周边的登封大冶、费庄、巩义火石岭等地曾采到一些植物化石:博茨须鳞木、斯氏鳞木、猫眼鳞木、希尔霍芬贝叶等。上述植物化石在豫西、豫北本溪组都可见到。本区和邻区本溪组的岩相和含矿性完全可以互相对比。本溪组时代为中石炭世晚期。

图8-21 登封漏风地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上寒武统崮山组假整合接触素描图(据河南区调队,1964修改)

巩义市张沟中世炭统本溪组剖面(图8-22):

上覆地层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灰绿色灰岩

整合

2.灰、灰白、深灰色铝土岩(铝土矿) 3.8m

1.杂色铝土页岩夹鸡窝状赤铁矿 4.5m

假整合

下伏地层 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

图8-22 巩义张沟村本溪组剖面图(据河南区测队,1964)

太原组(C3t) 原名“太原系”,李希霍芬1882年创名于太原市西山。创名后在华北区被广泛应用,但顶底板界线常因人而异,有的太原组包含了本溪组,有的不包含本溪组,大部分人将其划为上石炭统,但《河南省岩石地层》(1997)将其划归下二叠统。本组与上覆地层山西组和下伏地层本溪组均为整合接触。太原组在嵩山附近多被第四系覆盖,仅登封申家 出露较好,其他地段多靠钻孔资料对比。本组主要岩性为含燧石团块深灰色灰岩、灰褐色钙质、硅质粘土岩、砂岩夹煤线。灰岩层数变化较大,一般3~4层,普遍含有燧石结核和生物碎屑。本组化石极为丰富,有 类、珊瑚类、腕足类、牙形石、介形虫、双壳类和植物化石。化石属种繁多。太原组化石以 类对地层对比意义较大,嵩山区产出的 如皱壁 、假纺锤 、球希瓦格 、似纺锤 等多见于我国华北地区太原组的庙沟灰岩至东大窑灰岩中。根据本组的岩性、岩相和化石组合特点,可以与华北、西北相当层位进行对比,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申家 太原组厚79m,密县岳村一钻孔计算厚度仅38m。太原组大量出现的 类化石,是石炭纪晚期地层划分的重要古生物依据。“ ”又称“纺锤虫”,旧称“筳蜗”。我国一般列为原生动物门有孔虫亚纲 目。“ ”字乃李四光先生所创,取“筳状之虫”的意思以代替纺锤一名。其壳为钙质,外壳有凸镜形、纺锤形、球形、圆柱形等。 壳很小,一般长3~6mm,微小的不足1mm,最大的可达60mm(图8-25)。

(据河南区调队,1989)

(据河南区调队,1989)

(引自《地质词典》,1979)

图8-26 皱纹珊瑚隔壁构造(引自《地质词典》,1979)

石炭纪的另一种重要化石是珊瑚。珊瑚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为腔肠动物门的一纲。单体或群体,群集珊瑚常成珊瑚礁。其中的皱纹珊瑚、异珊瑚及床板珊瑚等类化石甚多,是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图8-26)。

登封徐庄申家 上石炭统太原组剖面(图8-27):

(河南区调队,1989)

图8-28 巩义张沟—五顶坡山西组剖面图(引自河南区调队,1964)

上覆地层 上石炭统山西组(C3s)浅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整合

太原组(C3t) 厚79.3m

6.灰白色薄层泥岩 42.4m

5.深褐灰色含铁质硅质岩薄层 2.3m

4.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含 化石希瓦格 (图8-23)、似纺锤虫、鲁任采夫皱壁 等;珊瑚类化石顶轴脊板珊瑚;腕足类化石长身贝、马丁贝等 23.2m

3.灰褐色含钙质、硅质粘土岩,含腕足类化石太原府网格长身贝 3.1m

2.深灰色灰岩,含燧石团块,含 化石大豆形似纺锤 、紧A似纺锤虫、李氏似纺锤 、凯祜似纺锤虫、后硬壁希瓦格 、龙门希瓦格 、平常假纺锤 (图8-24)、假平常假纺锤 、球形球希瓦格 、亚圆形球希瓦格 8.3m

整合

下伏地层 本溪组(C2b)铝土矿、铝土页岩。

图8-29 科达(引自《地质词典》,1979)

(引自河南区调队,1989)

山西组(C3s) 原名“山西系”,由维里士于1909年创名于山西省中部。山西组自创名以来,被广泛应用,但划分颇不一致。分歧之一是顶底板各家划分有出入,目前底板确定渐趋一致,多在太原组灰岩之上,顶板主要意见有两种,一种是划在大占砂岩之下,一种是划在砂锅窑砂岩之底。分歧之二是山西组之归属,一种划归二叠系,一种划归石炭系。本书山西组仍放在石炭系,顶界划在大占砂岩之底。山西组在嵩山周边多为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好,徐庄申家 剖面顶部被覆盖,巩义市张沟尚完整。山西组厚度变化较大,登封申家 >64m,密县岳村钻孔中厚105m,巩义张沟厚67m。嵩山区在登封张沟、申家 、箕山,禹县磨街大涧,密县平陌、超化、米村等地采到植物、 、珊瑚、腕足、牙形石、双壳、介形虫等化石,其中植物、 对划分地层意义较大。植物有轮叶、首要科达(图8-29)、长椭圆楔叶、滨口丁氏蕨等。 类有豫西希瓦格 、高尚希瓦格 (图8-30)、美丽希瓦格 、格兰德希瓦格 、苏伯特 、布尔顿 、麦 等。上述植物化石和 类化石都是山西省同名组中的常见分子,尤其豫西希瓦格 和苏伯特 数量最多,是山西组的重要 类化石。山西组含二组煤,除煤以外,尚有耐火粘土、高岭石粘土,***有3~4层。二1煤(B1煤或大煤)为河南省主要可采煤层,二2煤在嵩山周围局部可采。

巩义张沟—五顶坡上石炭统山西组剖面(图8-28):

上覆地层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棕褐色厚层砂岩

整合

8.黄绿色细—中粒薄层砂岩,顶部为炭质页岩及煤层 11m

7.暗绿色厚层状砂质页岩,顶部为薄层黑色页岩 12m

6.铁红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砂质页岩 7m

5.上部黄绿色页岩夹煤层,下部为薄层中—细粒砂岩 6m

4.上部暗绿色砂质页岩,中部灰黑色砂质页岩、炭质页岩,下部为蓝灰色薄层细砂岩 12m

3.黄褐色、蓝灰色薄层细砂岩 6m

2.灰绿色页岩夹灰黄色砂质页岩及灰白色砂岩 3m

1.黄褐色页岩夹灰黄色砂质页岩及砂岩 10m

整合

下伏地层 上石炭统太原组燧石灰岩及燧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