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闻的定义,国内外新闻界颇有争议。我国新闻界目前一般认同陆定一1943年给新闻下的定义,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国新闻界认为,这个定义言简意赅,概括了新闻的本质特征,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
笔者以为,这个定义并不十全十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里依据商务印务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新闻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逐个进行分析。“新近”:不久以前的一段时期。这符合新闻时效性原则,应该充分肯定。如果不讲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新闻就成了旧闻,就成了资料,就成了历史。“发生”:产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用“发生”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仅用“发生”又有局限性。如,我国科学家1993年发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可以想见,这个大峡谷绝不是1993年才形成的,一定有悠久的历史。这个世界第一大峡谷难道因为不是才形成的而不是新闻吗?当年10月,新华社播发的有关稿件,被国内外新闻媒体广泛采用,谁能说这不是新闻呢?可见原来就发生了的,现在才被发现的重大事情,仍然是新闻。因而,这里还要把“发现”与“发生”并列在一起。“发现”:发觉;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这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闻作品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成了文学作品。“报道”: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告诉群众”,只是一个过程,怎么能说是“新闻”呢?“发表的新闻稿”都是新闻吗?新闻媒体中经常出现不少司空见惯,毫无新意、毫无价值的东西,谁敢说新闻媒体上发表的新闻稿都是真正的新闻呢?如果说没有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东西都不能成为新闻,那么,在新闻媒体出现之前,是不是就没有新闻呢?由于世界之大,自然、社会现象丰富多彩,记者纵然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把能成为新闻的事实全部捕捉到,也就是说还有不少东西不能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人们的嘴去传播。虽没有发表,但能引起广大群众关注的事实,谁又敢说不是新闻呢?因此,说新闻是“报道”是不妥当的。
通过分析,笔者以为把上述新闻的定义作如下改动为好,即: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能引起广大群众关注的事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新闻的解释是:报社、通迅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新闻的第二种解释与笔者对新闻定义的愚见有相似之处。
简单地说,新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