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

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

1. 中考古文阅读考点有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优秀篇目一 关雎 《诗经》二 蒹葭 《诗经》三 观沧海(曹操)四 饮酒 (陶源明)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 使至塞上(王维)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 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九 行路难(李白)十 次北固山下(王湾)十一 望岳(杜甫)十二 春望(杜甫)十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十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十五 观刈麦(白居易)十六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十七 雁门太守行(李贺)十八 赤壁 (杜牧)十九 泊秦淮 (杜牧)二十 夜雨寄北 (李商隐)二十一 无题 (李商隐)二十二 相见欢 (李煜)二十三 渔家傲 (范仲淹)二十四 浣溪沙 (晏殊)二十五 登飞来峰 (王安石)二十六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二十七 水调歌头 (苏轼)二十八 游山西村 (陆游)二十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三十 过零丁洋 (文天祥)三十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三十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三十三 已亥杂诗 (龚自珍)三十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戏。

行成于思,毁于随。

2. 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365在线答疑网老师”帮你解答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3.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误区提醒例 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

4.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

小学文言文复习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5. 初二文言文考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常考语句

一般文言文的话呢,会考到通假字,词性,常见的虚词,词类活用,还有就是一些句式.举例子的话呢,像通假字呢,“曾”同“增”,“说”同“悦”……词性呢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或”……词类活用指的是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形容词做动词,动词做名词.最后就是文言文的句式,举个例子……者,……也其实不同的年级学的是不同的,不能死学,只要张去哦方法的话呢,文言文就能掌权偶的很好.加油。

6. 中考课外文言文怎么复习

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

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是最佳复习方式 。 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整体把握,分析文章是最关键的。

通过阅读,分析抓住文章的内容。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

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解题技巧 1、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同学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正确答题。 2、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 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提醒同学们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提醒同学们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4、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中考课文文言文考试内容: 1.考查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具体要求:(1)了解一些古诗文的基本常识,为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打下基础,进而不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理解文言课文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篇目,并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3)能正确阅读和翻译文言课文及课外浅易文言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4).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考查重点 (1)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2)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 (3)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和中心。

(4)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7. 文言文阅读(25分

7.C 8.A 9.A 10.A 11.D 12.(1)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2)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 (3)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 解析 7. 试题分析:殆,几乎、差不多。

“殆”没有“必将、一定”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 兼并 ” 古义 :同时并列,两全。

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绝等,推敲不厌详明。”;;并吞。

指土地侵并,或经济侵。《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

《荀子·王制》:“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汉·晁错《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A“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乃”副词,“竟”/副词,“才”;C“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助词,“的”;D“其”代词,“他”/代词,“其中”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本题中“知、迁”为官职升迁调动的术语。

要熟悉常见的官职名。另外在 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他们并没有把王旦接回家,王旦此前早已回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中重要实词为“虑、咎、益”。

固定格式为“何以、所以、无所”。文言文翻译中的得 分点有: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文言句式(省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地人。王旦幼年时沉稳文静,爱好学问,言语有文采。

他的父亲王佑非常器重他,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

担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后来晋升殿中丞,任郑州通判。

上表请求在全国兴建常平仓,以杜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

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有一次有事向皇帝上奏,退下来的时候,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实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王旦以工部侍郎的职衔参知政事。

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

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前王旦对皇帝说:“请求您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

寇准到来后,王旦启奏皇帝说:“假如十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前线的捷报,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为帝吧。”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颁布严令,要求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

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景德三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授予同中书门下评章事之职。

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差不多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

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定罪处死的有一百多人。

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当初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告知天下人,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于是)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

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

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

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