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 《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应用———李四光学术思想的新探索》[138]前言中写到:
“李四光教授是 21 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家的一位杰出代表,对地质事业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四光地质系统整体观的集中体现在他一生最后一部著作——— 《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该书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道: ‘这样看来,我们的时代,不是地壳运动和缓,而是正处于相当强烈的时代’。李四光以火山活动频繁为例,暗示了自然灾害活动将要加剧。
事实上自然灾害早已是李四光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1962年广东新丰江地震以后,李四光十分重视地震工作。同年即在广东建立了第一支专业地震队伍,以加强构造活动性构造体系的研究。1965 年组建了西南地震地质大队,发表了 《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一文。1966 年发生邢台地震,李四光独排众义,提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观点。1969 年成立了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四光任组长。在李四光的亲自领导下,全国普遍开展了地震地质调查研究,李四光 80 岁高龄时,仍多次跋山涉水进行地震地质考察,在他指导下,编制了 《中国主要构造带与强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开展了地应力及多种地震前兆观测,并对华北、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地震发展趋势与地震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部署,对河间、唐山、渤海、海城、通海、松潘等地区强震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战略性的预测。李四光开创了包括地震地质调查和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地应力及多种手段的地震前兆观测、地震预报、地震危险区划分和寻找 ‘安全岛’,防震减灾等一套地震工作新途径,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6 年邢台地震之后,河间地震、渤海地震、唐山地震相继发生,其他自然灾害如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也同时增多。这一相关联增长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认为地质力学应该向地球系统科学方向发展,地球表层系统及自然灾害应该列为其重要的研究内容。
基于 20 世纪 80 年代相关的研究成果,1988 年作者向地矿部呈送了 ‘关于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报告’,原文如下……
为了进一步阐明上述意见,于 1988 年发表了 《试论地球运动与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系统》[32]一文,认为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时而缓和,时而激烈地运动着和变化着,地球就是在 ‘渐变’与 ‘灾变’交替过程中发展的。地壳运动强烈,将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该文中不仅提出了 ‘自然灾害系统’的新观念,而且认为它的形成受控于地球运动与天体活动,并用地质力学的地壳运动观点对自然灾害系统的形成进行了解释,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大胆地写道: ‘综上所述,地球各个层圈运动变化的不同尺度的周期,显示了惊人的一致性,即在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地球活动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地质灾害与各种自然灾害必然有增强的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的灾害形势可能会高于 80 年代……’
1988 年至今,20 年的灾害实况证实了预测。
1990 年全世界开展了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活动。为了推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1991 年国家科委成立了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 ( 后更名为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三部委灾害综合研究组) ,由马宗晋先生任组长,高庆华任办公室主任。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地矿部、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专家***同努力下、对我国地震、气象、洪水、海洋、地质、农、林等七大类35 种自然灾害的概况、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性的全面调研。在对我国各类与综合自然灾害的强度、频次、受灾体易损性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 、危害性、风险性进行了多次评估,编制了中国灾害灾变区划图、灾度区划图、风险区划图。
基于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成果,从 1990 年起,作者等编著出版了 《自然灾害与减灾 600 问答》[43]、《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49]、《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72]、《灾害管理》[67]、《中国自然灾害史 ( 总论) 》[87]、 《基建优化与减灾》[73]、 《中国减灾社会化的探索与推动》[83]、 《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标准化研究》[86]、 《中国长江 1998 年大洪水反思及 21 世纪防洪减灾对策》[93]、《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94]、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与保险区划》[96]、 《灾害学导论》[97]、 《洪水灾后重建问题和需求及对策》[103]、 《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104]、 《灾害 社会减灾 发展》[105]、《地球化学异常 - 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106]、《面对大自然的报复》[107]、 《中国 21 世纪自然灾害态势分析》[120]、《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121]、《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122]、《可持续发展与减灾 》[126]、《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安全性分析》[127]、《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分析》[128]、《地球科学大词典》[129]、《中国干旱化、荒漠化、水资源危机与南水北调问题》[130]、 《自然灾害评估》[135]、 《中国减灾需求与综合减灾》[136]、《自然灾害系统与减灾系统工程》[137]《中国地震应急分区减灾对策》[145]、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146]、 《地质系统整体观理论探索与应用———地质力学研究的进展》[147]、《论地震风险》[148]、《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149]等系列著作和大批论文 ( 见参考著作目录) 。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系列著作虽然只是灾害科学体系研究的一部分,但是已经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双重属性; 自然灾害不是孤立的,形成灾害链、灾害群,构成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其规律服从地球系统的发展演化规律和全球变化,并受着太阳及其他天体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现在人们已清醒地意识到,人类本身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环境的行为已经使地球环境趋向恶化,甚至能破坏大气层的结构,改变全球气候,由此产生的灾变,给人类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灾难。因此,全球变化问题便成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我们认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可能引起全球变暖,但是,是否全球变暖都归因于人类活动呢? 那就不一定了。根据我国确凿的地质记录和历史记录,过去许多时期,气温远比现代为高,而那时根本不会存在 ‘温室气体过多排放’问题。
因此,我们一方面应重视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更应深入研究气候冷暖、海平面升降等现象的自然规律。
全球变化不是单纯限于气候变化,完整的概念应指地球方方面面的变化———既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也包括地球运动和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变化; 既包括地球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层系统的变化,也包括地球内部的变化; 既包括各个圈层变化的物理过程,也包括各个圈层变化的化学过程及生物过程; 既包括地球各个圈层单独的变化,也包括地球整体的变化; 既包括地球现今的变化,也包括历史时期的变化; 既包括引起全球变化的 ‘因’,也包括全球变化导致的 ‘果’……全球变化涉及的范围已从人类活动、气候系统的变化,扩展到地球表层系统和整个地球系统的变化。因此,应从全球变化现象的研究,深入到全球变化的全过程和形成机制的全面研究。只有了解整体,才能认识局部;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
通过以上的工作与研究,促进了自然灾害系统的综合研究。大量的灾害科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使我们对自然灾害系统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1995 年高庆华、马宗晋、孙殿卿***同提出地壳运动整体观,1996 年高庆华、毕子威、徐炳川、周显强等编写了论著 《地壳运动问题》,初步探索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地球自转的关系。2001 年面对日益严重的灾害与环境问题,高庆华、马宗晋、苏桂武发表了题为 《环境·灾害与地学》的论文[109]。该文摘要中写到: ‘环境与灾害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保护环境、减轻灾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科学支撑。环境与灾害的形成主要受两大因素控制: 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类社会活动。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致使人类、地球、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表面看,地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地质环境的变迁和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产生; 水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水环境的变化和水灾害的发生; 气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气候环境的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发生; 地球表层系统和生物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灾害的发生。然而,从深层次看,由于地球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各个圈层自身运动变化的同时,彼此也在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各个圈层的运动与变化受控于全球运动与全球变化,并受太阳及其他天体运动和变化的影响。由此看来,地球各个圈层的环境与灾害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彼此相关,形成环境-灾害系统,并作为地球系统的一个分支,属于全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环境与灾害应当是地学研究的新命题。’ ( 图 3-1) 。这一新的命题正是地质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地质力学也应该勇敢地面对。我们必须进一步开拓地质力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用地球科学系统观去研究自然灾害系统,根据自然灾害系统新的内涵去设计减灾系统工程,为国家减灾作出新的贡献。
因此,在对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和地质及生物灾害研究的基础上,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将各种自然灾害作为一个灾害系统来看待,全面开展了天、地、生、人等巨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的发展变化的研究。经过 20 年的调查研究,加深了对地球气、水、石、生诸圈层物质运动规律和地球整体运动及天体变化关系的深层认识,提出了太阳活动—地球自转运动—地球表层系统变化—自然灾变系统—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系统的研究框架。应用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了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和活动规律,提出地震预测整体观。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是能够为我国减灾作出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