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的介词,连词,副词怎么判断
文言虚词的复杂性及其用法的特殊性——古代汉语的虚词
也包括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五大类。有的语法书将文言虚词分为语气词和关系词两大类。不管怎样分类,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古今大体相同。但除虚词外的其它文言虚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有些用法甚至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文言中常用的副词有:“益、少、略、略无、但、方、几、既、既而、固、盖、乃、弗、非、未、毋、勿、莫、窃、谨、敬、请、幸、辱、愚、相、见”等;常用的介词有:“以、于、为、与、及”等;常用的连词有:“而、且、则、虽、然、然则、固”等;常用的助词有:“也、矣、耳(尔)、焉、乎、
欤(与)、邪(耶)、哉、夫、者、所”等。助词中除去者、所这两个特殊的助词外,其它都是语气助词,即叹词。
文言虚词的复杂性表现在它们的数量之多,使用的频率之高,且具体用法与现代汉语又大相径庭。文言虚词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们的“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和“一词多性”的特点上。现代汉语的虚词多数是一词一义,一种用法,词性一般也是固定的。古代汉语的虚词则不同,例如文言中极为常见的一个虚词“之”,多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有时也可用作代词(相当于“他”或“他们”);有时用作动词(相当于“到”、“往…去”)。其后两种用法已变成实词了。在汉语的发展变化中,唯独虚词的变化最大,只有少数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的某些特殊语句中继续使用,其余已极少使用,或虽在使用,但意义已完全变了。例如古汉语中的“所以”和“虽然”这两个虚词,“所以”是表示“…的原因”的意思;“虽然”表示“即使这样”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它们只是一般的连词,没有上述的意思。
确切理解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不仅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对于提高阅读、鉴赏古文的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如何才能正确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虚词呢?一是要多读一些名家的古文作品,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力求甚解,增加对文言词汇的感性认识。二是可将常见的文言虚词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并与现代汉语的相同词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特别是不同点,熟悉它们在用法上的一般规律。久而久之,功到自然成。
2. 求教:文言虚词“乃”作连词和作副词的区别,以及用法.
“乃”作连词和作副词的区别:一般地说,用在句首 连接句子或短语的是连词;在句里做状语的是副词.(此句来源于文言文虚词手册)`作连词例: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乃 作连词,表承接)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 入见.(乃 作连词,表承接)作副词例:1、良 乃 入,具告沛公.(乃作状语是副词 )2、陈王 乃 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作状语是副词 )乃 作副词,连词都可以当“于是”、“就”讲.希望对你有帮助(明天的秀才家长回复)。
3. 如何分辨文言文中介词,副词,连词1、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介词在介词短语中是两个实质性结构成分中(介词+名词性词语)的一个;而连词在实质性结构中只起连接作用。下面以“和”为例谈谈如何区别介词和连词。
①当“和”作介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不能互换,前面可加副词作状语,后面可以有停顿。
②当“和”作连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前面不能加副词性修饰成分,后面不能停顿。
2、连词与副词的辨析
副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充当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连词可以连接各类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但不能作句子成分,只表示前后成分之间的某种关系。 连接分句或句子的连词经常与关联副词配合使用,可以出现在主语前的是连词,只能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具有修饰作用的是关联副词。
4. 区别文言文中“乃”是连词还是副词加给我吧,我是专家!
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 在文言文中,如何区别“乃”是连词还是副词,“乃”作连词和作副词的区别:
一般地说,用在句首 连接句子或短语的是连词;在句里做状语的是副词。(此句来源于文言文虚词手册)
`
作连词例: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乃 作连词,表承接)
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 入见。(乃 作连词,表承接)
作副词例:
1、良 乃 入,具告沛公。(乃作状语是副词 )
2、陈王 乃 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作状语是副词 )
乃 作副词,连词都可以当“于是”、“就”讲。
6. 语文中所有的介词,连词,副词1、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词类,它在句中的作用仍带有动词性质的痕迹。
它能带宾语,但不能单独进入句子结构,更不能充当谓语。大约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十几个。
2、介词的语法特点: (1)介词带宾语,有时宾语前置。 (2)古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大多可以省略。
(“于”字的宾语不能) (3)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但“于”字介宾结构表时间处所意义的还可做补语。“以”字结构表工具方式的既可做状语,又可作补语。
3、于(於、乎):用法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译为“在、从、到”或“在……中”“在……方面”等。
(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或状语,可译为“向、跟、给、对、对于”等。 (3)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在形容词和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作补语,译作“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此外: (1)介词“于”和代词“是”结合,构成介宾关系的凝固词组,在句中作状语,意思是“从此”“在这里”“在这个时候”或“在这种情况下”。
后来虚化为连词,一般用在句子的开头表承接。 (2)“乎”:用作介词,其作用与“于”或“於”基本相同,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对象等,译为在、比、到、向等。
乎的使用频率较低,“乎”字结构一般只作补语,一般也不引进主动者。 4、“以”:原是动词,义同“用”,由此虚化为介词。
主要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 (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种行为方式。
我们以“率领”来翻译它。如“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率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
这也许是动词的残存用法,但是已经虚化,与介词“以”难以分开。 (3)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以”字结构通常作状语,可译为“凭着、依靠、按照”等。
(4)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
(5)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把”。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此外, (1)“有以”、“无以”是动词“有、无”和介词“以”组成的凝固结构,相当于“有东西(或办法)用来……”、“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的意思。
这种结构只能作状语。 (2)“以故”是“由于这个原因”、“根据这种情况”、“用这个东西”的意思。
(3)“是以”是宾语前置的介宾结构,意思是“因此”,用于句子开头表示结果。 5、“因”:本义是茵席(坐垫),名词。
引申为依靠、凭借的意思,动词。介词“因”即由动词“因”虚化而来,由它组成的介宾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
有两种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通过…”之类的意思。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有“因为…”“由于…”之类的意思。
6、“为”:原是动词,读wei ,常用基本义是做。虚化为介词。
读wei.它的用法有五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这种用法至今仍保留。
(2)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3)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4)引进动作行为的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对”“向”。 (5)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构成“为+ 名词(或代词)+ 所+ 动词”的句式,读wei. 7、“与”:原来也是动词,基本意义是帮助、给予、参与。
由此虚化为介词。主要用法有三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给”。
(2)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可译为“跟”“同”。 (3)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跟……相比”。
连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 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副词 一、程度副词 1、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
2、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 3、表程度轻:少、稍、略。
二、范围副词 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
7. 文言文的副词分类有什么文言副词汇总
文言文中虚词中,副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分类也是最复杂的。它总***分为八类:
一、程度副词
1、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
2、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
3、表程度轻:少、稍、略。
二、范围副词
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
2、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
3、表总***或***同:凡、***、俱、并、同、相、相与。
三、时间副词
1、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
2、表正进行或正巧 方、会、适、质
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
4、表动作将发生: 行、行将、且、垂。
5、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
四、情态副词
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
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
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
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
五、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
六、否定副词
表否定: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
七、语气副词
1、表猜测:殆、庶、几。
2、表祈使:幸、唯、愿。
3、表转折 :顾。
4、表反诘:岂、其、宁、独。
八、谦敬副词
1、谦词: 窃、请、敢、敬、谨。
2、敬词 幸、垂、辱、惠。
8. 在文言文中什么是副词1.在文言文中,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包括语气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等。
2.“盖”可以当副词。
3.“盖”读 gài时两种情况下可以当副词:
①<;副>;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②<;副>;大概;大约。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与妻书》:“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盖”读 hé 通“盍”。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当副词:
<;副>;何;怎么。《庖丁解牛》:“技盖至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