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百草霜简介

百草霜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百草霜 3.1 百草霜的别名 3.2 来源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 4.1 拼音名 4.2 百草霜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状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 4.8 摘录 5 《中华本草》·百草霜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百草霜的别名 5.5 来源 5.6 性状 5.7 化学成份 5.8 性味 5.9 归经 5.10 功能主治 5.11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 5.12 注意 5.13 附方 5.14 各家论述 5.15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百草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百草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百草霜 1 拼音

bǎi cǎo shuāng

2 英文参考

fuligo e herbis [朗道汉英字典]

soot [朗道汉英字典]

pulvis fumi carbonisa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百草霜

百草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

3.1 百草霜的别名

灶突墨[1]。

3.2 来源

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烟囱内的烟灰[1]。

3.3 性味归经

辛,温[1]。入肺、胃、大肠经[1]。

3.4 功能主治

功在止血,止泻[1]。

1.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食积,泻痢[1]。内服:煎汤,0.9~4.5g,包煎;或冲服[1]。

2.治咽喉口舌诸疮,研末调敷[1]。

3.5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碳粒[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 4.1 拼音名

Bǎi Cǎo Shuānɡ

4.2 百草霜的别名

锅底灰、锅烟子

4.3 来源

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刮下或扫下,过细筛,除净杂质。

4.4 性状

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手捻即为细末。质轻细,似霜,随风可以飞扬,入水则漂浮而分散。无臭,无味。

4.5 性味

辛,温。

4.6 功能主治

止血,止泻。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腹泻,食积泻痢。外用治外伤出血,衄血。

4.7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4.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百草霜 5.1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5.2 拼音名

Bǎi Cǎo Shuānɡ

5.3 英文名

Plant Soot, Soot from the bottom of a boiler

5.4 百草霜的别名

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尘、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灶额上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锅底灰、灶烟煤、灶煤、锅烟子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uligo Plantae

采收和储藏:从烧柴草的锅底或烟囱内刮取,用细筛筛去杂质,置瓶中用。

5.6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粉末状,或粘结成小颗粒状,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体轻,质细似霜,入水则漂浮而分散。触之沾手,无油腻感。气微,味淡微辛。以色黑、体轻、质细、无杂质者为佳。

5.7 化学成份

主含碳粒。

5.8 性味

苦;辛;性温

5.9 归经

肝;肺;胃经

5.10 功能主治

止血;消积;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

5.11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5.12 注意

阴虚内热者慎服。

5.13 附方

1.疏血丸(《医宗金鉴》),治肠出血及子宫出血。2.六神丸(《中药制剂手册》),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疔疮痈疖等症。3.治衄血不止方(《本草纲目》):百草霜末吹之。4.治口舌生疮方(《方脉正宗》)。5.治咽喉无故肿闭方(《方脉正宗》)。6.治小儿食积疳膨方(《方脉正宗》)。7.治血痢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治卒下血不止方(《外台秘要》)。9.治妇人白带方(《永类钤方》)。10.治妇人崩血大脱方(《本草汇言》)。

5.14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2.《纲目》: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

3.《玉楸药解》:敛营止血,请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

4.《医林纂要》: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下气消积行痰。

5.《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6.《本草经疏》:百草霜乃烟气结成,其味辛,气温无毒。辛主散,故能消化积滞及下食也。凡血见灰则止,此药性能止血,复能散瘀滞,故主上下诸血及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虽能止血,无益肠胃,救标则可,治本则非;故不宜多服。

7.《本草汇言》: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之药也。苏颂主化小儿食积症块,妇人气痞血瘕,取此得火气之轻扬,而散阴凝陈聚之物也。濒湖治黄疸疟胀,咽喉肿闭,口舌生疮,取此得火气之轻升,而发越湿热痰气搏结之疾也。杂病方用治吐、衄、崩血不止者,谓其轻浮火化之质,且色之黑也,血见黑即止,亦从治热胜动血而安营血之暴走也。

5.15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