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岁的程鹏参加武汉大学自主招生。与众不同的是,他以一篇千字文言文自荐,获得了历史学院第一名的成绩。7月29日,这位安徽安庆男孩如愿以偿,收到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
今年1月3日,程鹏在自主招生平台上报名,并寄出自荐材料。他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整体综合实力不强,但特点突出。结合自身实际,程鹏的最高目标是武大,其次是中山大学,然后是华东师大,保底是川大。写就这篇千字文言文自荐信,程鹏告诉记者,自己花了3天时间,“主要介绍了自己之前的学习情况,也表达了对武大的向往。”但能否打动评委老师,程鹏自己也没有底。通过初审后,程鹏连过笔试和复试两关,最终以历史学院第一名成绩获得武大入场券。今年高考,程鹏的分数超过了一本线,最终被武汉大学录取。
熟读数百本国学经典
从初中开始,读书就已经成为程鹏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之一。从最初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语》,再到后来的《周易》、《孟子译注》、《左传》、《资治通鉴》。
5年来,各种经典书目程鹏已经读了不下400本。读书的同时他还喜欢做笔记,读过的书都被他用铅笔密密麻麻的写了标注。程鹏尤其热衷古代史中的思想史,对孟子更是“情有独钟”,《孟子译注》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书上更是找不到一处空白的地方。经典书籍看一两遍根本不能领会其中的精华,程鹏说,遇到不懂的古文他就会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字典》,或者请教老师。现在,文言文对程鹏来说就像母语一样,写起来自然而然,没有障碍。但程鹏也坦率地承认,自己写的白话文反而没有文言文顺畅。
10岁拜学者罗祖基为师
程鹏的“国学之路”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他就是著名学者罗祖基,自从初一时拜师于罗老先生门下后,不同于之前的“小打小闹”,程鹏开始了对国学系统的阅读。刚接触时,程鹏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会用本子记下来,一有时间就去向罗老先生请教。除了登门拜访,程鹏与罗老先生更多的是利用网络在博客上写文章进行相互交流。从初中开始,程鹏就开始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文写作,也经常在空间和博客上发表论文和读后感。“他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看过,很有思想。”谈到他的学生程鹏,罗老先生一直赞不绝口,他眼中的程鹏称得上是“天赋异禀”。
“程鹏是我见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的,很多问题一点就通,而且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可以说是过目不忘。”经过罗老先生的指导,程鹏在国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文学和史学功底也越来越深厚。当得知程鹏要去参加武大自主招生考试时,罗老先生还特地为他写了封推荐信。“程鹏能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一点也不意外,他有这个实力,我也希望他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坚持下去。”罗老先生说。
出身普通家庭 钟爱京剧和动漫
除了名师指导,良好的家庭氛围对程鹏也有很大影响。虽然程鹏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都不高,平时在学习上也没有能力去指导,但他们总是力所能及的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和言语上的鼓励。这次能获得武大自主招生面试第一名,程鹏的妈妈表示很满意,“我们对他的要求不高,只希望他能快乐的成长。”程鹏平时也很喜欢看动漫和听京剧。一般人觉得晦涩难懂的京剧在程鹏看来却是一种享受。不仅因为京剧是文化国粹,也是受到顾颉刚、罗祖基几位学者的影响。京剧几大派别中他尤其喜欢听老生余派,他还特地下载了几百首京剧段子,没事就会听一听。
附:致武汉大学自荐信(全文)
癸巳年十一月廿六日,安庆后学程鹏,谨奉书于武汉大学诸公:余姓程名鹏,乃皖省宜城人也。祖居徽州,因经商之故迁居安庆,已有百年矣。少好旧学,性喜读书。然年幼之时,蒙昧无知,但凭一时之兴,杂阅群籍,而不晓学问当以何而入焉。后幸受业于古史辨派传人,童丕绳太夫子之徒湖北阳新罗祖基先生门下。先生虽以故谪居安庆僻壤一隅之地,然未尝有愤懑之心,授余学问亦未尝有毫厘之爽,使余得识学问之正道。自己丑仲春入罗师门下以来,初以《三百千》及《幼学故事琼林》开蒙,再以如《四书》之诸要籍识旧学之大体,后受罗师亲点,读《史记》、《左传》、《国语》及诸子书等以攻上古史,尤好穷其间之思想,亦稍涉汉魏以下。至于所读近人之书,盖皆关乎此伦。余从罗师,非比课堂之受学,而代以入室之答问,如有片言只语不能详述者,则先生以每日之博文授余。先生之所授者亦非句读之细,而诲余当读何书,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如何分析之属。今方近五载,谨致余受学所属之文(余按:即《谈孔孟的几点差异》)于后以供诸公斧正。
余平生所志在于史学,然国史浩瀚,不能穷尽,至于世界诸邦之故事,则更不待言。故余特好其中两端:一则上古史,且尤重其间之思想;二则宋明之儒学。其前者何故哉?余好古史,非但师承之故,亦本性之使然。上古史史料甚少,故史识尤要,需于众人皆读之史料中见他人未见之事,如钱宾四先生据《汉书》作《刘向歆父子年谱》以驳康南海之谬说。《汉书》人人可读,然《年谱》举世无二。余言此例,非敢自比于钱宾四先生作《年谱》一事,然于先生《年谱》此一特点,则甚表拜服且心向往之,乃以为天授余之所长在于兹矣。其后者又何故哉?盖理学为吾国最近西洋之“哲学”者,而明末儒学本为吾国宜行之大道也。兹两者于今世之意义甚显而重。又以紫阳余姚之所化逾中国而布东亚故,则其又关乎中国学术与世界之联系矣,不可谓不重,此余所以欲涉此道也。
巍巍武大,创立有年,三镇之地,素称人文渊薮,江汉之汭,长见名士荟萃。湖广总督倡学于前,中研院长执鞭于后,闻子布道,周公登坛,吴唐并举,名重一时。金声震乎中南,令名扬于神州。凡吾国有志于学者鲜有不慕,而余亦不外,自受学于罗师以来,思慕已久,知欲为实学,难脱大学而有,勉成国器,岂舍高校以得,将变所好为所工,一扫为学之陋习,武大其康庄坦途矣!故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门墙,以成生平贡献学问之志也。茍蒙相识,必勤 学自励以报,余虽不敏,然定不负伯乐之恩!附曰:余攻学之外,尚醉心于皮黄,且最喜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