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保存完好的古寨西城门
精美的石雕讲述着昔日的繁华
坍塌荒废的古民居
坍塌荒废的古民居
西城门的石头门柱
这是一座湮没在萋萋荒草中的石头式古寨,在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任务以后,它静静地寂寞着,断墙残垣下,山风诉说着它曾经的故事……
近日,某剧组为拍摄一部反映“解放军第一大将”粟裕战斗生涯的电视剧,来我市泰顺、文成、永嘉和瑞安等地选取外景地。古朴而保存完好的瑞安山皇寨是他们此次的重点考察对象之一。
古寨的历史
山皇寨位于瑞安市原江溪镇,现归并到仙降镇。山皇村因古寨得名。从瑞安市区到山皇古寨的距离很近,由于新56省道建成通车,到现在山皇村(搬迁下山后重建)的车程只需要半个小时。从山皇村再到山皇寨的距离也不算太远,一条长约4公里的狭窄陡峭山路从山脚直通山顶。不久之后,省“康庄工程”的一条公路将会修到山中,小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像这古老的山皇寨,留在历史的记忆中。在1992年扶贫搬迁之前,山皇全村140多户、500多口人俱在古寨中生活。村即是寨,寨即是村。古寨坐落在飞云江下游南岸西太山西面山脉延伸带上,海拔约180米。古寨下,四周是肥沃平坦的飞云江冲击平原。历史上,古寨所在地是瑞安通往平阳地区的要道咽喉,是军事上的重地。
据《瑞安市志》记载,山皇古寨建于北宋宣和二年初,距今已885年。北宋宣和年间,宋王朝一方面对外作战不利,另一方面加紧对内盘剥。同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方腊在安徽歙县七贤村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方腊起义。起义以浙江、安徽一带为中心。方腊军队迅速占领了浙、皖、赣、苏等省众多州县。温州地区由于较为偏远,并没有马上遭到起义的冲击。时任瑞安县令的王公济害怕方腊军队来袭,就发动瑞安当地的乡绅地主募捐筹款,在瑞安通往周边各县的重要隘口修建了十座石寨,选取石寨周围村庄的精壮村民和兵丁一起驻守,以防方腊起义军的攻击。山皇寨就是当年十座石寨中的一座。不过,十座石寨中只有一座“迎来”了方腊部将吕师囊的进攻,山皇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时光如梭,在岁月的变迁中,其他几座石寨已经被毁殆尽,只有山皇寨穿过历史的时空被保留了下来。
走进山皇寨
山皇古寨是石头式城堡建筑,全寨面积约为100多亩。整个古寨被被包围在一条长约3公里、宽约4米、高约6米的石砌城墙中。上下两个城门至今保存完整,寨内曾有36口水井,有两条溪流自东向西流淌,成为古寨的“护城河”。古寨最高处建有“烽火台”。山皇寨历史上曾经几次翻修重建,今天保存下来的建筑大部分为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备倭寇侵扰重修的遗迹。
1992年,承载了800多年风风雨雨,护卫了无数百姓安全的古寨以及寨中世代居住的“寨民们”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岔道口。一边是为了经济发展和脱贫的需要,不得不离开古寨下山重建村庄的客观要求;一边是山皇村人对于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古寨的一种眷念。最后,147户山皇村民还是开始了“下山脱贫移民”,几年的时间内几乎全部搬离山皇寨。2003年,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的陈彩莲老人最后一个搬离了山皇寨。
运粮地洞
作为在山皇寨长大的人,今年45岁的黄远泽在山路上走了整整35年。到底走了多少次,黄远泽自己也数不清楚,只记得自己小时候上学要走,砍柴下山换生活用品也要走。寨子里的人跟他一样,进出山皇寨都要从这条路走过。在很长的时间里,狭窄山道是山皇寨与外界连接的“命脉”之一。
陡峭的山路,坚固的城墙,山皇寨离山下很近,但是又很远———大门一关,重兵把守,来犯的敌人纵使刀锋枪长,也只有望寨兴叹的份。寨中还有一条运粮地洞,传说运粮地洞直通平阳的鳌江口,即使在山寨被围的时候也可以保持寨中粮食供应。清光绪年间,以劫富济贫、反抗清廷暴政为口号的“神拳会”曾经利用山寨与官兵对抗。官兵几次围攻都没能攻下山皇寨,最后不得不采取了围寨的方式,想一举将“神拳会”困死寨中。围困持续了几个月之久,但山皇寨里照样炊烟袅袅。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山寨中的“叛民”还有吃不完的新鲜鱼挂出来晒鱼干。清兵官员非常奇怪,就派出士兵四处查找。最后,在几十里外的平阳鳌江口找到了这条运粮地洞的出口。后来,出口被清兵堵死,寨中断了粮食供给来源,“神拳会”不得不选择突围。如今,每一位山皇寨的人都能讲述这段故事。
“真的哩,祖辈就一直传下来,小时候我就听老人讲过了,至于具体的情形,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了。温州鼓词还有《大破山皇寨》呢。”谈起山寨的历史,61岁的陈振水老人很骄傲,他这几年当起了山皇寨历史的整理人和收集人,挨家挨户去走访,通过村民口述的方式得到一些零星的故事、传说和资料,他再将其整理成文字。在山皇村,像陈振水这样的“义务整理员”一***有六人。“如果再不拯救的话就没有了,像我这种年纪的人多少还知道一些,但是慢慢地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子孙后代恐怕只能看到古寨,对古寨的历史就会一无所知了。”
陈振水他们的“资料收集组”8月19日才刚刚正式开始“工作”。在此之前,陈振水就已经着手去整理有关山皇寨的传说和资料。这几年,他一旦听说山皇村或者周围村庄有谁知道有关山皇寨的故事,他肯定会跑到人家家里去问个清楚。一次,他的朋友无意中聊起邻村一个老人小时候经常去山皇寨,知道很多有关古寨的故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振水二话没说,就拉着朋友出门跑到邻村去了。
山寨里的记忆
从古寨搬迁下去之后,很多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了。年轻人基本上都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出去经商或者打工。黄远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生活,他打过工、做过小生意,足迹踏遍了国内很多省份。由于比较忙,黄远泽没有办法像陈振水老人那样去挖掘和整理古寨的历史,但是他同样对古寨怀有深深的怀念。
“让我回来住我还愿意哩!我当然是觉得这里好,子女怎么样我不知道。这里的条件虽然苦一点,没有什么闭路电视,但还是觉得比较亲切。”黄远泽在山皇寨的墙根下长大,从山皇寨的城门把妻子娶进家门,直到儿子10岁才全家搬迁下去。今年,黄远泽的儿子已经22岁了,远在重庆读大学,他们整整搬离这个地方12年了。对于像黄远泽这样年纪的山皇寨人来说,他们的童年充满着美好回忆,像鲁迅先生对百草园一样怀有深深的眷念。那个时候,小孩子可以坐在城墙上看日落,夏天的晚上可以躺在城墙上睡觉,睁眼就是满天的繁星。山皇寨一家连着一家,闲暇时光,一群寨中玩伴就从东家串到西家,从王家跳到李家,没日没月地玩。1965年古寨中设了一所小学,古寨中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就在寨子里上三年学,稍微大一点才每天带着饭盒,沿着山路到山下去上学。寨子里的小学直到1988年才被关闭。
坐在古寨门口的石板上,黄远泽抽出了一根烟点燃,他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后来不上学了,就回来种田了。再大点就娶老婆了。山皇寨的小伙子可抢手着呢!”在古寨的周边,从山顶到山脚是一道连着一道的梯田。山下平原的田地比较肥沃,在过去靠天吃饭的时代,由于经常发大水,水田常常被淹没而遭受损失。而地势较高、土地相对贫瘠的山皇寨反倒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不富裕,但在周边其他村里的人眼中,山皇寨的生活算得上是比较有保障。再加上寨子里的小伙子大都比较勤快善良,山下的姑娘也都愿意嫁上山来。
陈彩莲的老屋
山下的姑娘喜欢嫁到寨中来,也有寨中的姑娘隔着几步路还是嫁在寨中的。75岁高龄的陈彩莲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出生在山皇寨,嫁到山皇寨,老人的女儿也嫁给了自己寨中的小伙。老人一辈子跟这座寨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离开山皇寨,哪曾想到老的时候,还要丢下家搬迁到山下去,老人觉得很难以割舍。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老人最后一个也离开了山皇寨,到山下的新房去住。如今搬下去已经两年了,可老人还是经常早上吃完饭一个人跑到山上老屋中来,晚上再下山睡觉。
陈振水很能理解陈彩莲老人的心情。一进入寨子,看到杂草丛生,过去的家园都成了空房,他就觉得可惜。平时有空了,他也经常带着几个村里的老人上来锄锄草,打扫一下寨边上的“陈十四娘娘”庙。他说,他准备有空的时候就搬回来住,权当避暑。陈振水老人的房子1995年刚刚翻修过。跟先人们建造古寨一样,这里的所有东西都必须依靠人力从山下挑上来。当时,单单雇人挑东西,陈振水就花了好多钱。如果算上其他的费用,陈振水的房子当年为了翻修可是下了大本钱。后来村民慢慢搬光了,他没有办法也就跟着搬了下去。现在,周围的其他建筑基本上都已经坍塌荒废了,陈振水的房子门口虽然也长着齐腰的杂草,但是那份“新”还是显得很特别。不管是古寨还是自己的房子,陈振水觉得很可惜。当然,随着山皇寨的价值慢慢被外人所发现和认知,有关开发和保护的方案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恢复原貌的山皇寨不仅仅可以让更多温州人了解历史,也可以了却“老寨民”们心中的愿望。
寨
寨,以防御功能为主。城池,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城墙和护城河,其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军事上的防御功能。历史上,农耕文明的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城池的修建。至明代,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在沿海地区建造了众多城堡,其中我市苍南县蒲城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各种各样的“城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除了是军事上的工事以外,还为保护一方百姓免受外来武力侵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山皇寨边陈府庙(寨王殿)中咸丰八年的重修城池碑文写道:“山皇寨内有藏身之资,是则黄明王、吴岁翰、黄瑞亮、黄大明酌议合地趋功,惟恐乱民之迫扰民而性命难保其全,手胼足胝。谁谓劳,朝奋夕息,敢曰不暇。城池既修而人民始乐,人云山城重建即万世并立而千古不朽”。保一方百姓安全,御敌于城池之外,这是山皇先民建造古寨的初衷。 (温州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