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理发店的“发”字是什么字体?

理发店的“发”字是什么字体?

简体汉字宋体

繁体字体

篆刻体

楷书字体

狂草体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春秋时期西周的金文,再发展到秦国前期使用的大篆,发展到秦始皇用来统一全国文字的小篆,直到汉代的隶书、魏晋之后盛行的楷书,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作为辅助字体,与汉隶对应的草书叫章草,与楷书对应的草书叫今草,今草也是章草的演变。至唐代,又从今草发展出狂草。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入了草书的特点,保存楷书的成分多,就叫楷行;比较接近草书的,则叫草行。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通行的刻在乌龟的甲壳、牛的肩胛骨或其他野兽的骨头上的文字。甲骨文结构复杂,构成很有规律性,数量也不少,是比较成熟的、系统的文字。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而又成批的古代汉字材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比较明显,从中可以看到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我们今天的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这个系统发展而来的。

2.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古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金文和甲骨文一脉相承,但二者也有不同的特点。甲骨文是用刀在甲骨兽骨上写的,所以笔画细瘦,金文是浇铸而成的。所以笔画肥大厚实。金文的结构、行款比甲骨文更趋整齐,图画特征明显较少,文字符号特征则进一步加强了。

3.篆书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广义的大篆是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对大篆整理以后而形成的字体。大篆的字体跟金文相近,只是略有改变。小篆由繁复的大篆简化而来,故笔画比大篆简单,结构变化也较大篆小,更加整齐匀称。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小篆的诞生标志了汉字的统一,对汉字的规范花和符号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4.隶书

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秦时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但是小篆的笔画屈曲圆转,仍太繁复,写起来很费事。而隶书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这种字体起初接近于小篆,但比小篆方正一些,实际上是写的潦草一点的小篆,这就是秦隶。秦隶一直使用到西汉中叶,才由一种更简单易写的字体代替,这种字体就是至今仍是书法之一的隶书。这种隶书叫汉隶,也叫今隶,它是汉代通行的正式字体。隶书的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有波磔(即写捺笔有折波),字字有棱角,字形扁平。隶书的形体同古代汉字比较,古代汉字的形体都是以曲线为主的,隶书则变古代汉字的曲线形体和小篆的匀圆线条为方折,变弧形为直线,这就形成了笔画,突破了古代汉字的体式,成为扁方形的字体。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隶变”奠定了近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楷书的基础,他使汉字的繁难程度大大降低,使汉字的书写速度大大提高。因此,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5.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楷书的创始人是钟繇。?“楷书”的意思是端端正正可为楷模的的书体。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它的特点是取消了隶书的波折的笔法,笔画更为平直,字形变扁平为方正,又对隶书作了进一步的简化,书写起来,比隶书方便,又比草书好认,所以一两千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现代汉字的字体就是楷书。?

钟繇作品《宣示表》

6.草书

草书是由于要求书写简易快速而产生的,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与楷书对应的草书是今草。

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图为《张旭狂草图》?

7.行书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楷书过于严整,写时速度慢,有些拘谨。为了便于书写,把楷书的有些笔画变断为连,变折为曲,甚至变多为少,就成为行书。一般说来,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草书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楷书的简易写法,大概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流行。因为它比楷书易写,比草书易认,因此容易通行。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

8.宋体

现在印刷品和电脑字体中,宋体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为汉字的阅读,书写,善及,传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传宋体为秦桧所创。秦桧善巴结,字也写得娟秀,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在公文交往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于是便利用公务之余,潜心研究汉字。出于媚上,他对徽享赵佶的字矸究的恃别深入,在仿照赵佶的字体基础之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字体,正公划一,简便易学,然后他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卷写奏折,引起了徽宗赵佶的注意。徽宗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全国统一按范体字书写公文。这一次改革很快得到了推广,并且被后世继承了下来,这个字体就是我们现在印刷使用的"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