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解释“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同体,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中华民族”特指“中国民族”。
最早提出“中华民族”的是梁启超、杨度、章太炎这些国学大师。自1912年元旦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告:“国家之根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实现民族之统一。”
当时民国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国家没有精力去统计到底有多少民族,只是把“五大民族”提了出来。即五族***和。
抗战时期,“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真正凝聚起了民族力量一致抵御外辱,民族情绪达到了空前的高涨。《义勇军进行曲》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让中华民族的观念传遍了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我国最后确定是由56个民族组成。“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这就是我国民族的真实写照。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统计上报的民族不止56个,而是400多个,为何最终认定为56个民族呢?这事说起来话长,建国初统计全国有多少民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统计上来的数据是400多个。
统计并不难,难的是识别,汉民族占人口的92%,这容易甄别,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难度较大。这是因为迁徙的原因,同出一民族可能有不同的称呼,这需要时间来判定。识别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国成立到1954年,这5年间属于第1次全国人口普查,最终确定了38个少数民族。
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38个少数民族)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64年,这10年间为第2次全国人口普查,最后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
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15个少数民族)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这17年间为第3次全国人口普查。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综上所述,建国初上报的400多个民族只是自己认定的,经过国家专业人员的甄别及时恢复,去伪存真确定我国是由只56个民族组成,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这才是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