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对汉语的影响,总体来说很小。
满语语法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北京方言及东北话的影响,如表达过去进行时时态的“……来着”,表示“不过……而已”之意的“罢了”(来自满语助词dabala)等。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受满语影响的汉语语法(八旗汉人所用)的例证。
汉语方言之满语借词: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是、好)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磨蹭(mò cuo),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咋呼(zhà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胳肢(gé zh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邋遢(lā tā, 北京话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哨叨(shào dao):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 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克(kē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敞开儿(chǎng kā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块儿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摘歪(zhā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该漏(gá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的瑟(dè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磨即(mò ji):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duo 个色(gé shǎ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é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额吝 (é lìn): 北京方言, 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看看就会发现,其实常用的也没多少,比起日语对汉语的影响,还是比较微弱的。除此之外,对于老北京等满汉在一起***同生活了很久的那种,还有一些来自满语的其他地方不常见的词汇:
如北京话“瞧!你二爹不喝,一句话也没有,只要喝上二两“猫尿”,嘿,就犯牛沾爷了”!此地区对人的称谓上管二叔叫“二爹”,管大妈叫“大大”,管大伯叫“大爷”,管二婶叫“二妈”,管母亲叫“讷讷”,管父亲叫“阿玛”,管祖母叫“太太”。管酒叫“猫尿”,管喝多了蛮不讲理,胡搅蛮缠叫“犯牛沾爷”了,这“牛沾爷”三字牛为姓,“沾爷”二字汉译为“章京”,本是官名,满文为janggin。“章京”口语变成“沾爷”。不过这样的话也没进入普通话,在全国的传播也很少,甚至在北京也在减少。
一般来说,这种外来的音译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非常多的,算不上出现“满汉语”的层次。一般交融成新的语言,是语法、语音的变化,而满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非常微弱,只有很少几种不多的用法。而语音的变化也不算大,有人做过上古汉语一直到现代汉语的读音的变化,听听就会发现,其实从明朝到现在,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