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是由形近字而演变来的。
例如:日·月·山·删·册·典---他们的开始字形就是:日:一个○加横;月:如同一个耳朵;车:一个人在上,后面两个车;——————
象 形 法
这 是 形 成 汉 字 的 最 早 方 法, 因 此 创 造 了 最 原 始 的 文 字, 例: “日” 写 成 , “月” 写 成 , 水 写 成 , 牛 写 成 等 等。 这 些 象 形 字 经 过 逐 渐的 演 变, 到 后 来 都 改 变 了 原 字 的 形 体, 变 成 了 后 来 方 正 的 字 体, 有 的 笔 画 减 少 了, 有 的 笔 画 增 添 了, 由 不 规 则 变 成 了 有 规 则 的 字 体。
会 意 法
象 形 字 比 较 容 易 看 出 造 字 的 道 理, 但 它 们 不 能 表 达 抽 象 的 意 思。 古 人 便 创 造 了 另 一 种 造 字 法 —— 会 意 法。 就 是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或 借 用 “象 形 字” 加 上 一 些 符 号 来 表 达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思。 例: “明” 字 写 成 , 意 为 “日” 和 “月” 带 来 光 明。 “旦” 字 写 成 , (意 为太 阳 出 地 平 线 而 升 起。
形 声 法
象 形 字 和 会 意 字 都 能 从 字 形 上 看 出 字 的 意 义, 但 却 不 能 读 出 声 音。 因 此 又 创 造 了 形 声 法 来 造 字。 把 表 示 声 音 的 声 旁 和 表 示 意 义 的 形 旁 搭 配 起 来, 组 成 很 多 新 字。 例: “爸” 字 是 表 音 的 “巴” 字 和 表 形 的 “父” 字 的 结 合; “ 芭 ” 字 是 由 “巴” 和“++” 搭 配 而 成。 这 样 文 字 越 造 越 多, 据 统 计, 形 声 字 占 汉 字 的 90% 左 右。 汉 字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成 为 人 们 交 流 思 想 的 重 要 工 具, 适 应 了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需 要。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构件。写字的时候,从开始下笔到把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除少数几个字外(一、乙),汉字都是由多笔画构成的。
1、分类
对笔画的传统分类,是采用“永”字为代表的八种笔画名称:横、竖、撇、捺、点、提六种。而笔画又可分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两种。
(1)单一笔画
有点、横、竖、撇、捺、提六种。为使汉字构成方块形,单一笔画在字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偏旁中,还有不同的变形。如:①点有左点(办)和长点(风)的变形;②撇有平撇,竖撇(月)的变形;③捺有平捺(之)的变形;④带钩变形,如竖带钩成竖钩(水)。
(2)复合笔画
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包括:
①折类(横折:丑);②钩类(横折钩:丹;横折弯钩:凡);③点类(撇点:女);④横类(横折折:凹);⑤竖类(竖弯:西);⑥撇类(横折折撇:及);⑦提类(横折提:计 )。
汉字总数有五万(宋代丁厚《集韵》收字53525个;清代张玉书《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1986年起逐册出版的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6000左右),都是由这八类笔画组成。
⒉、笔数
每个规范的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书写时不能错。正确计算笔画,对于查字典和索引很重要,新闻中排列人名也往往按姓氏笔画的次序。
⒊、笔顺
汉字笔画的书写是有先后顺序的。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①先横后竖(十);②先撇后捺(八);③从上到下(六);④从左到右(村);⑤先外后内(回);⑥先中间后两边(办)。多数汉字的写法是这一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但也有少数位结构特别:①多数先撇后折,但“力,刀,乃,方等是先折后撇;②“又,丹”后写内点;③“占,非”是先竖后横;④“匹,巨,臣,可”是先上内后竖折或竖钩;⑤“凶,建”也是先内后外;⑥“ ㄗ,卩”是先右后左(后写竖)。
还有的笔顺不易弄清,如:
凹(5笔);凸(5笔);母(5笔);乘(10笔);鼎(12笔)。
但笔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灵活掌握,也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与方便,在书写实践中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书写方法。只要能把字写好,就可以了。如“有”一般是 ,也可以 。
按照笔顺去写,不但容易把字写好,写稳,而且能提高书写速度。
(二) 偏旁
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较大的构字单位,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它们作为一个个构字的部件构成合体字。如“昧,魅,妹”,分别由“日,鬼,女,未”两个构字部件,即偏旁组成。这些由笔画构成的结构部件大都偏处于字的侧旁,称之为偏旁。偏旁原指组成汉字的两边,左为“偏”,右为“旁”,现在的习惯把汉字的上下左右统称为偏旁。
1、分类
偏旁,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⑴ 单一偏旁,是不能再切分的偏旁,如上例中的“日、鬼、女、未”。
⑵ 复合偏旁,是可以再切分的偏旁,如“湖”字的右偏旁“胡”就是复合偏旁,它可以再切分为“古”和“月”;而“古”又是复合偏旁,可切分为“十”和“口”。
现今每个汉字中的单一偏旁都是独体字,又可分成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
⑴ 成字偏旁,是从现在来看可以独立成字的偏旁,这是单一偏旁的绝大部分。如“山、水、日月、手、人、马、页”等,当然也有不能作偏旁的独体字,如“凹”。
⑵不成字偏旁,是从现在看来不能独立成字的偏旁,这是单一偏旁的一少部分。然而,它们在古代大部分是独立成字的。如:
两点水,读bīng : (甲) (篆),象严寒下突起的冰块。小篆加水旁以示由水凝成。本义是冰块。
秃宝盖,读mì: (篆),象一块布向下披之形,用巾盖物,表示覆盖意。如“冤(兔在 下,屋曲义)”,“冠(元为头,寸为法度)”。
宝盖儿,读mián : (甲) (金) (篆),象房屋侧视状,本义房屋。如“安(女子在室内表示安定,安全)”,“宇(屋檐)”
单耳刀,读jié : (甲) (篆),象跪坐的人形,古“跽”字。如“即(跪坐在食器旁,引申接近)”。
右耳刀,“邑”字, (甲) (篆),上表示范围,下表示人,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如“郡,都,郑”。
左耳刀,“阜”字, (甲) (篆),象上下山的台阶,本义是阶梯或不太高的土山。如“陟( 脚趾向上),降( 脚趾向下)”。
走之儿,读chuò : (甲) (篆),左“彳”右“止”,象大道上有一只脚印,表示人在路上行走。表示走或跑,楷书作“ ”。
病字旁,读chuáng : (甲) (篆),病人躺在床上出汗,表示病人。
绞丝儿,读mì: (甲) (篆),象拧在一起的一束丝,本义是细丝,如“绪(丝端)”,“绝(断丝)”。
双立人儿,读chì: (甲) (篆),“行( ,十字路口)”左半边表示行动的符号。彳亍,慢慢走路的样子。
读zhuī:象鸟形, (甲) (篆)如“集(鸟在树上)”,“焦(用火烤鸟,烧焦了”。
异字底儿,读gǒng:象双手形,古“拱”字,也作 。如“戒”“兵”。
私字底儿,读sī:象人鼻子侧视状。如“允”“去”“矣”。
包字头儿,读bāo :表示有所裹抱,含有的意义。如“勾”“句”。
三撇儿,读shān :象以毛刷物或以笔画纹之形。如“须”“参”。
建字旁儿,读yǐn :是彳延长变形而成,表示长行的意义。
偏厂儿,读hàn :象伸出岩石的山崖,下面可住人,表示房屋。
折文儿,读zhǐ:如“冬”“处”“夏”。
反文儿,读pū :如“政”“教”“收”。
三匡栏儿,读fāng : (甲) (篆),象竹筐,装东西的器物。如“匣”“匠”。
2、变形
有的字作成字偏旁用时,与独体字的形体有时有所不同,这是由偏旁所在的部位决定的。如
⑴ 在字左的, (人) (水) (示) (衣) (手) (心) (犬) (牛) (子) (火) (土) (木) (女),还有 (言) (金) (食)是由偏旁简化而来的。
⑵ 在字右的, (刀) (文)。
⑶ 在字上的, (牛) (羊) (爪) (川)。
⑷ 在字下的, (火) (心) (水) (肉)。
3、部位
笔画构成偏旁,偏旁组成合体字。但组成一个字的若干个偏旁,不是任意搭配的,而是在整个字形的结构中按一定规律各处一定的部位。如偏旁相同而位置改变,往往成了另一个字“吧,邑”“杳,杲(gǎo)”或成异体字“ , ”。偏旁的部位是指偏旁与偏旁在构成合体字时的组合形式,一般说,合体字的偏旁部位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左右式(包括左中右式):休,到。捕( );谢,嗽( )。
⑵上下式(包括上中下式);忠( );家( );垄( );意( );雷( );望( )。
⑶内外式(包括全包围,半包围式);固( );回( )和历( )这( )甸( )巨( )闪( )凶( )。
⑷品字式部位:森,磊,焱。
⑸其它部位:激( )率( )篮( )器( )樊( )。
许多汉字是由一个单一偏旁和一个复合偏旁组成,其部位往往是上述几种类型的综合。如“徊”基本是左右式部位,但右边又是内外部位;“简”基本上是上下式部位,但下边又是内外部位;“贺”基本是上下式部位,但上面又是左右式部位;“婚”基本是左右式部位,但右边又是上下式部位;“固”基本是内外式部位,但内部又是上下式部位。
为了便于称说,还需要给部位定名;
⑴左右式部位,左边部位定名为“旁”,右边部位定名为“边”。如“权“可以说是木字旁,又字边。
⑵上下式部位,上边部位定名为“头”,下边部位定名为“底”。如“宝”可以说是宝盖儿头,玉字底儿。
⑶左中右式和上中下式部位,中间部位定名为“腰”。如“树”是木字旁,又字腰,寸字边。
⑷内外式部位,外边部位定名为“框”,里边部位定名为“心”。如“国”是大口框儿,玉字心。⑸品字式结构,“品、森、磊、淼、焱(yàn)”
另外,汉字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角的部位定名为“角”。如“器”可以不用“角”称说,直接称双口头,犬字腰,双口底。但遇到不用“角”就不能称说时,才用“角”称说,如“骛(wù)”可以称说是左上角矛,右上角反文,鸟字底。
4、名称
偏旁的名称有两种叫法;一是直接称呼其读音,偏旁是现代的独体字,可以直接称其音。如“马,水”。如独体字较生疏,可用常用的合体字定名,如“ ”可定名为钱字边。二是习惯读法,根据偏旁形象起的名,已成习惯,应沿用,如“ ”称立刀儿;“彳”称双立人儿。
5、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即每一部的***同偏旁。如凡从“日”的字为一部,以其为首;,凡从“主”的为一部,以其为首;“日”和“主”就是两个部首。可见,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因为作为部首的偏旁基本上都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见形声字),所以偏旁的数目远比部首多。
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此书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明代梅赝(yīng)祚(zuò)《字汇》合并为214部。解放后编印的新《词源》为214部。《新华字典》改为189部。新《辞海》为250部。近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为200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201部。
汉字的数量很多,但偏旁是有限的(1000个左右)。学习一定数量的汉字后,利用偏旁来掌握汉字,可以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了解汉字偏旁及其部位,可以认识汉字形体的特点,有助于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的搭配,有助于了解汉字的意义,查检按部首编排的工具书,同时也为分析汉字的构造方式打下基础。
二、汉字的构造方式
前面讲的汉字的构造单位,说的是汉字的结构因素,是纯粹从字形分析出来的。世界上文字的结构,唯有汉字有字形。这里所谓汉字的构造方式,即造字法,是按字理,即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三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汉字的构造方式大致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前三种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结构,后一种是带表音成分的结构。
(一) 不带表音成分的结构
这类字的主要特点,是字形能显示它所代表的词或词素的意义,而不能显示出读音。
1、象形
象形是用描画事物形状的构造方式造字,也就是把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特征,用线条描画出来,作为记录该词的符号。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象形字。如:
禾: (甲) (金) (篆),象一棵成熟的庄稼.上是下垂的穗子,中间有叶,下部有根;金文的“禾”象穗子沉甸甸的。
门: (甲) (金) (篆) (楷),甲文上有一条横木,下部很象两扇门,本义是“门户”。
牛: (甲) (金) (篆),象正面牛头形状,上是一双牛角,牛角之下斜上伸展的是一双耳朵,金文的“牛耳朵”则拉成一横。
羊: (甲) (金) (篆),象正面羊头形状,上是一双向下弯的角,金文下部嘴巴很突出。
象形字都是独体字。从古代汉字看还有点象原物的样子,如“田、井、雨、伞、网”,但大部分已不能了,如“牛、马、耳、鸟、鱼”。大多数古代的象形字现在还是独体字,有些现在只是一些纯偏旁的组合,不能算是合体字,也不能算形声字,如“燕、壶、易、鼎”等。
象形造字法是最原始的。这种构字方式局限性很大,因为世界上的实物无穷无尽,相似的又非常多,不能一一画出来,并且难以使它们有所区别;特别是有些复杂事物画不出来,画出来也不便于书写,有些抽象概念无形可象,根本画不出来。因此,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记录汉语的需要,这就促使汉字造字法在象形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出现了指事与会意两种构造方式。
这种造字法的特点是:①简约性②典型性③可以是整体的或局部的形象,但局部一定要区别性强。
2、指事
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一种造字方法,也就是在象形字上加简单的批示符号创造新字。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指事字。如:
(甲) (金) (篆),“口”上加一横,表示说话时从口出来的气(或发出的声音),“曰”本义是说。
(甲) (金) (篆),下部是面朝左面侧立的人,上部一横表示头部所在,“元”字本义是头。
(甲)(金) (篆),下面弧线表示地面,其上加一短横表示地面之上,“上”字。
(甲)(金) (篆),上面弧线表示地面,其下加一短横表示地面之下,“下”字。
“木”下部加一点,表示树根所在。 “木”上部加一点,表示树稍所在。 “木”中间加一点,表示赤心之所在,“朱”的本义是赤心松。
除了独体字,也有合体字( “寸”手腕)和变体字( “片” “永”)。
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样都是独体字。这种造字法,虽然可以表示难以画出的抽象概念,但局限性更大,因为用指示性符号表示词义是相当困难的,因而用这种造字法造成的字是绝对的少数。真正的指事字极少,要表示抽象的概念,还可以通过会意来解决。
现行指事字,基本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现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朱、末、甘”等。后起指事字极少,如“卡”是“上、下”***享一横,“乒乓”是近音字,“兵”减去一画,可看作是特殊指事字。
3、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拼合的方法创造新字。会意字是合体字,是会合取义,即把几个独体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凭借它们的联系表示新的意义,如:
(甲) (金) (篆),上部是脚趾朝上的左脚,下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右脚,左右脚向前走叫“步”,“步”字本义是行走。
(甲) (金) (篆),上部是一棵穗子下垂的稻谷,下面是一只手,“秉”字本义是一把庄稼,引申为手拿着。
(甲) (金) (篆),左边是田,右边是犁铧一类的耕田工具。古代耕田之事由男人担任,“男”字本义指能在田中劳动的壮年男子。
据形体构造分类:异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表意图象组合而成,如 “闻”: “即(jí),将要”; “既(jì),已经”; “舂”)和同体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组合在一起构成新字,如 “枣” “林”)。
据形体数量分类:二体会意( “秉”),三体会意( “祭”),四体会意( “暴”)。
会意构字方法所造的字,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象形字,确实能表示出象形字所难以表示的较抽象的意义。由于会意字有较大的表意功能,因而会意字比象形字和指事字要多得多,是一种比较能产的造字法。楷书通行后,就不再造象形字、指事字了。但新的会意字还不断出现,如大小为“尖”,不正为“歪”,不好为“孬”,不用为“甭”,两手中分为“掰”。新造的简化字有一些就是会意字,如小土为“尘(尘)”,山石为“岩”,人本为“体(体)”,目水为“泪(泪)”。
会意造字法虽造出了象形法难以造出的字,但也有严重的缺点:首先,所“会”的“意”带有一定主观色彩,有的原本就很牵强,有的简直象猜谜;其次,为了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要把各种各样的与意思有关的字拼凑在一起,结构极为复杂,而且许多词,也很难用这种方法确切的表示出来。现行的会意字多数是从古代会意字演变来的,但一般容易理解。有些古代的会意字,今还能理解其会合取义。如“涉、明、众、林”等;有些由于字形演变,字义变化,很难了解它们如何会意的,如“弄、视、祭、集、香”等;有些过去的会意字,简化后变成了形声字,如“邮—邮;窜—窜”等;有些简化后称会意字很勉强,如“轰—轰;枣—枣”等;有些简化后成独体字,如“东—东;韦—韦”等,也很难说是会意字。
上述三种构造方式,是以象形为基础的纯粹表意字,字形不含有读音的标志,从字形上看不出该怎么读;然而,字形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词所指称事物的某些特征,人们据形联想,大致上能领悟字所表示的词或词素的意义。但这三种构字方式局限性很大,用来构字的象形符号和抽象符号是有限的,按照所要表示的词的意义逐一设计字形,让字形和词义发生联系,也是很困难的事,何况语言中有些词的意义难以依靠象形符号来表示的。
二、带表音成分的结构
4、形声
是利用形旁(意符)和声旁(音符)组成新字的造字法。
形声字虽然是合体字,但不是会意,而是一形一声。如“枝、沐、袒”等,在这里,“木、水、衣”是形旁(形符、意符),“支、木、旦”是声旁(声符)。由此看来,形声是一种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的半意半音的构造方式。
形声字的形旁是表示意义的部分,大都是由象形字充当,看见形旁,能在大体上了解字的意义;声旁是表示读音的部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都可以充当。如“沐、沫、沽、湖”,这些字转化为声旁后就丧失了它们原有的表意功能,变为表音成分,实际上就等于是该字的注音符号。
⑴ 组合方式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在全部形声字中,左形右声的字最多,其次是上形下声的字也比较常见,上声下形的字较少,内形外声的字也很少。有些字,形旁和声旁安排的位置比较特殊,主要是为了使字的结构匀称些,如
修:形旁“攸(yōu)”缩到右上角,声旁是“ (shān)”。
荆:形旁“艹”缩到左上角,声旁是“刑”。
颖:形旁“禾”缩到左下角,声旁是“顷”。
旗:形旁“ (yǎn)”,声旁“其”在右下方。
衢:形旁“行”,声旁是中间的“瞿”。
有些字作形旁时,位置较固定,如“金、木、水、火、土”等,如果是左右部位,一律在左;“艹、竹、广”等一律在上;“四、皿”只能在下。
⑵ 优越性
形声是一种高产的造字法,形声字的大量出现,大大提高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
形声字采用了一形一声的构造方式,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形声字。一般说,《新华字典》收录的8000多个汉字中,形声字所用的形旁有1000多个;据《现代汉语形声字字汇》一书分析,所用的声旁约1500个,用这些形旁和声旁可以比较省力地造出大量的新字来,如一个形旁“木”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100多个形声字,如“松、枝、杆、材、杖、杈、榆、楠、杜、枯、村、架”等。又如一个声旁“廷”加上不同的形旁可以造出10几个形声字,如“庭、蜓、霆、挺、艇”等。因此,形声造字法一出现,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殷商甲骨文和周代金文里形声字占20%;到了汉代反映在《说文解字》里的已达80%以上;今天常用的汉字里已达90%以上。
形声字的大量出现,在汉字史上是很大的进步。解决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法难以解决的需要创造无数图形符号的问题,使汉字能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如“鱼”是整个鱼类的总称,但鱼的种类却是数不清的,显然不能为每一种鱼造一个字,再说各种鱼的样子又很相似,文字毕竟不是图画,用象形来表示很难从字形上一一加以区别。而形声造字法,可以用“鱼”作形旁,再借用原有的字作声旁,可以造出一系列形声字来表示鱼的种类,如“鲤、鲫、鲸、鳝、鳄、鲈、鲨……”
形旁与声旁的结合,不仅造出了大量的形声字,还使大批汉字在偏旁系统上联系起来,形成了部首,加强了汉字的系统性。《康熙字典》里的214个部首,基本上是从造字法着眼,一般把同一形旁的字归为一部,包括变形部首在内,如“ (在右)”在“邑”部,“ (在左)”在“阜”部,“ ”在“ ”部,“王”在“玉”部等。而《新华字典》189部,新《辞海》250部的部首却从实际字形着眼,同一形旁的字不一定归为一部,如同形旁“刀”的“劈、刊、辨”,分别属于“刀”部,“刂”部,“辛”部。还把变形的部首另列出来,如“人”和“亻”分为两部。
因此,直到今天,还用形声造字法造字。如元素符号百分之百是形声字“氧、氮、氦、镭、铀、镁……”;叹词的摹拟声音的词也大都是形声字“哎、吧、呢……”;繁体字简化后也采用这种方法“艺(兿)、护(护)、邮(邮)、惊(惊)……”。
当然,形声造字法仍然有弥补不了表意文字的缺点:一方面它使汉字无限的膨胀,符号过多;另一方面,它本身并不能准确的表示汉字的读音,形与音方面仍相脱节。要想提高汉字记录的功效,还需要对汉字进一步改革。
⑶ 形旁的表意功能
形旁的表意作用是有限的,只起到指示词义的作用。一般说,形旁只能显示出形声字所代表的那个词的意义类属,即凡用什么形旁的字,大都与什么有关,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如以“劳”为声旁的形声字有“捞、崂、铹、唠、耢(lǎo)、涝、痨、”等,这些字可以通过形旁了解其意义类属——“捞”打捞,捞一把,意义同手有关系;“崂”崂山,山名,与山有关;“铹”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意思同金属有联系;“唠”闲谈,意思同口有关;“耢”一种农具,意思同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有联系;“涝”雨水过多,意思同水有联系。
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