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日本侵略者为什么又被称为"小鬼子

日本侵略者为什么又被称为"小鬼子

我们有这样一个邻国,一直都不老实,尤其是明清之际,时不时地会跑来我们海边骚扰一下。这个邻国就是日本。最初,我朝对入侵的日本人有个专有名词——倭寇,"倭"字从人从委,委亦声。"委"意为"身材软缩"、"身材小一号"。"人"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就是身材矮小的匪徒。

后来,倭寇一词少有人提及,而代之以鬼子。那么鬼子的本意是啥?我朝是从何时起将“鬼子”这一称谓颁赐给日本侵略者的呢?

“鬼子”一词,《辞海》的解释是:骂人的话。这样的解释有点笼统,骂的什么人,没说清楚。其实,鬼子一词早在晋代就有人使用了。《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甯有不知?鬼子敢尔!’”

从上文的记载可以看出,鬼子一词是陆机用来骂卢志的。文中的陆机与卢志都不是泛泛之辈,卢志当时任晋成都王司马颖的谘议参军,陆机则是孙吴丞相陆逊之孙,他的父亲陆抗也官居大司马。当时,晋代的文士都是不拘小节之辈,可是,卢志却出口成脏,说人家先祖是“什么东西(何物)”,这是对人家先人的大不敬,所以,陆机就回骂了一句:“你个鬼的儿子,敢辱我先人!”这样,连卢志的先人被骂成“鬼”了,两人战平。

后来,我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中,也有涉及“鬼子”的,但“鬼子”有时候指魔鬼,有时候是“人鬼婚姻”的产物。我国出现“洋鬼子”一词,是在鸦片战争前后。鸦片战争时期,英、法军队入侵中国,由于洋人的长相在当时人看来极为怪异,不像正常人之间交合生下的后代,就把那帮高鼻蓝眼的入侵者呼为“鬼子”,于是,“洋鬼子”一词渐渐成为对外国入侵者的代称。

小日本何时从“倭寇”变成“鬼子”?据传缘于李鸿章的一副对联。甲午海战前,李鸿章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后双方联合举行记者会。此时,有个日本人突然亮出了一个写有楹联的白绢说:“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教于李大人了。”

李鸿章定睛一看,那上联是:“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显然,这是狂妄的日本人在挑衅李大人,说是只要“单戈独战”即可踏平中国!

面对这无礼的挑衅,李鸿章毫不示弱,当即挥毫写出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这个下联的意思很明了:倭就是倭寇,来偷大清龙衣,“八大王”变成“四小鬼”,“琴瑟琵琶”变成“魑魅魍魉”,“并肩居头上”变成“屈膝跪身旁”,“单戈独战”变成“合手擒拿”。

这件事传回国内后,国人由此便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而改称为“鬼子”了。

后来,鬼子一词就泛指一切侵略者,比如美国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