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有没有像把"白糖放到水里,让它慢慢地( )A.融化B.溶化C.熔化"一样的选择题?

有没有像把"白糖放到水里,让它慢慢地( )A.融化B.溶化C.熔化"一样的选择题?

以前一直自认为语言水平不算很高但也还过得去,到国考时行测中的语言题的准确率却是低到让我汗颜。收集了一点常见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希望这次考试大家在做这类题时不再左右为难。另外,选病句的时候也用得上哦。

1、度、渡”二字,都有“由此及彼”的含义,但具体含义却有区别:度,义为“由此时及彼时”(时间);渡,义为“由此岸及彼岸”(空时)。例如:“度假”、“欢度春节”、“度过一生”,都是表示“时间”的,所以都用“度”,用“渡”是错误的;“渡江”、“渡过难关”都是表示“空时”的,所以都用“渡”,用“度”是错误的。

也存在特殊情况:“过渡时期”表示的是“时期”,却不能写作“过度时期”,因为“过度”是副词,不能作动词或形容词用。类似的还有“过渡政府”、“过渡金属”。

2、“复”是“复”和“复”两个字的简化字。复字的含义是“往而仍来”(循环往复,反复,复信,复电,翻来复去);复字的含义是“重”(重复,繁复,复写,复印,复述,复发)。作为两个字的简化字,自然兼有复、复的含义。

覆,本义“翻转、倾倒”,如“覆巢”、“覆辙”。引申为“完全、彻底”,如“覆灭”、“覆亡”。覆字的“翻转”义与复字的“往复”义相同,所以,“翻来复去”、“循环往复”、“复信”、“复电”中的“复”也可以写作“覆”,它们是同音同义的异形词。

3、“词典”和“辞典”,按照先秦的语用实际理解,“词”指单个的字词,“辞”指成句、成篇的话语。但是,自汉以来,“词”也指成句、成篇的话语,于是“词”、“辞”同义并且形成了一系列异形复合词。语言文字专家们建议,依据通用性原则作如下选择:字词,义正词严,理屈词穷,词汇,词讼,辞采,辞赋,辞令,辞章。“词典”和“辞典”,指称义略有不同;“词典”表示所收条目以词为主体;“辞典”表示所收条目以知识性词目为主体。

4、“消”与“销”:“消”,水字旁,本义“水流尽”,“消失”即本义;销,金字旁,本义“金属熔化”,固体变成了液体,原来的形态消失了,也有“消失”之义。故在古汉语里,消、销通用。在现代汉语里,消、销二字在“消失、除去”义项也通用。如“取消”、“消歇”也作“取销”、“销歇”,“撤销”、“销魂”也作“撤消”、“消魂”,但在使用习惯上,把“取消”、“消歇”、“撤销”、“销魂”作为首选词形。除此之外,二字不能通同。

“消声器”中的“消声”,义为“降低或消除气流噪音”;“销声匿迹”中的 “销声”,义为“不再露面了”。“消除”和“销毁”,都有“使不存在”的意思;但“消除”用于除去不利的事物(如“消除隐患”、“消除误会”),“销毁”用于毁掉物资(如“销毁黄色读物”、“销毁化学武器”)。上述词语中的“消”和“销” 不能互换

5、“不愧”与“无愧”:简言之,“不 + ×”构成偏正关系,“无 + ×”构成动宾关系。“不愧”是偏正,表“承当得起,称得上”,多跟“为”或“是”连用,如“我们的军队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军队”;“无愧”是动宾,指“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如“问心无愧”“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

6、“造访”与“到访”:“造访”指“到别人那里去拜访”,是从访问者的角度说的,如对别人说:我准备下月登门造访。“到访”即“来访”,是从被访问者的角度说的,如:今天到访的客人很多。

7、“截止”与“截至”:这两个词都表示行为、动作等完成的时间界限,但“截止”的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截至”的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二者的用法也不同,前者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后者则置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前,情况正好相反。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 6 月底截止。”“这项工作截至今年 6 月底。”

8、“即”和“既”;“即”通常是的意思,比如“华夏即中国”。有时它只当“就”讲,如“海湾战事一触即发”。它还可以作接近靠近解,像“可望而不可即”,是说可看到而不能靠近;“若即若离”则说又像接近又像分离的情形,常用于两者关系的不近不远,不亲不疏。

“即”还常常用在当下、目前的意思,我们常见的有“即日”、“即时”“即期”字眼,可作这种解释。“即”也有接触的意思,“即景生情”是常用的一个成语,指接触前景物有所感触,产生某种感情。引申开来,“即席”是在宴会或集会之上之意,如“他作即席讲话”;“即兴”是有感眼前情景突发兴致而创作的意思,例如“他做了即兴表演”。“即使”是连词,表示假设让步,如“即使下雨也要去”。

“既”也可做连词,注意不是假设让步之意了,是与“且、又、也”等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有的意思,如“她既有天分又很努力”、“既高且大”。“既然”是用得较多的词语,若用“既然”,注意通常用于提出一个前提,然后加以推论的句式,例如,“既然知道错了,就应立即改正”。

9、融·熔·溶:“融”字指某物本身消融,不靠其他溶液去“溶”它,也不必烧烤它“熔”它,比如常说“春雪易融”,北方冬末雪后能见到春雪消融景色,那雪就是这么个“融”法。它还有调和的意思,因此“融洽”、“水乳交融”便容易理解了。“通融”则是通达调和、解成变通。

“熔”和“溶”字不同,它们在把固态化作液态时不是本身“消融”,前者“火”字边,当然靠烧烤完成,如“熔化”铁块、“熔解”铝锭、石头的“熔点”、金属的“熔炼”等;后者三点“水”偏旁,是用水或溶液将固态就液态了,如把盐放在汤中“溶化”、糖“溶解”在牛奶里、酒精是樟脑的好“溶剂”等。它们的区别是明显的

10、情意:对人的感情。

情谊: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

情义: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

11、示例: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事例:具有代表性的、可以做例子的事情。

12、势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势利: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

13、自恃:1、过分自信而骄傲自满;2、倚仗;仗恃。

自视:自己认为自己(如何如何)。

自是:1、自然是;2、自以为是。

14、忠心:指忠诚的心。

衷心:出于内心的。

15、“发奋”与“发愤”:意义有别。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

范围有别。“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只指个人。

功能有别。“发奋”可以说“奋发”。如:“发奋努力”可以说“奋发努力”,“发奋图强”可以说“奋发图强”。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需要区分两个成语的意义。发奋图强和发愤图强,两个都有“谋求自强”之义。前一个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后一个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一个侧重于“振作精神”,一个侧重于“下定决心”,侧重点有所不同。

16、“收集”和“搜集”:“收集”的“收”,是“把外面的事物拿到手里;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的意思。也就是说,需要“收集”的事物是不用费多大功夫的。或许这东西原本就在这儿,只不过乱了、散了;或许这东西是别人送来的,你只需要接纳整理。

“搜集”的“搜”则不然,它的准确意思应为“寻找”。“搜集”就是“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我们就知道了,这就不是简单的集中了,而是要花力气和功夫的!

17、推托: 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推脱: 推卸责任 、错误等,侧重推的结果。

18、隐晦: (意思)不明显。如: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不容易懂。

隐讳: 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如:我从不隐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9、入骨三分:只用于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 。

入木三分:既用于反面揭露,又用于对正面事物的议论深刻

20、精炼:提炼精华,除去杂质。为动词。

精练:说话作文扼要简单。为形容词。

21、“源于”与“缘于”:“源于”和“缘于”都是表示主语对象产生、存在、发展趋向的动词,都含有“来自”意,。“源”本作“原”,水流起头的地方,如源泉、源远流长。后引申为事物的来源、根据和出发点,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缘”本为佛教用语,谓宇宙中一切事物皆待缘而起、因缘而定,如缘起、因缘。后引申为事物产生、存在、发展的起因、原因。:“源于”着重强调主语对象产生、存在、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缘于”则重在突出主语对象产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即表示“从……中来”时用“源于”;主宾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时用“缘于”。

22、“停止”与“停滞”:“停止”:表示不再前进,不再继续的意思。也就是指行为、动作的终止。例如:“这家饭店生意清淡,顾客门可罗雀,决定停止营业。”

“滞”:不流通。原指因液体物质积留而不流通。如:“在急剧的冷冻和复温过程中,温度下降时,血管强烈收缩,致使血流停滞。”引申为工作或事业受阻,不能顺利发展。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社会长期于停滞状态。”

“停止不前”与“停滞不前”意思不同。“停止不前”表示就此停住,一动也不动了。“停滞不前”表示长时间不见进展或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