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砂炒豹骨的炮制方法 4 砂炒豹骨的性状 5 豹骨的性味归经 6 豹骨的功效与主治 7 砂炒豹骨的炮制作用 8 砂炒豹骨的贮存方法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砂炒豹骨 1 拼音
shā chǎo bào gǔ
2 概述砂炒豹骨为豹骨的炮制品。豹骨始载于清代《医林纂要》。豹骨为猫科动物豹Panthera pardus Linnaeus、雪豹 Uncia uncia Schreber或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Griffith)的骨骼[1]。砂炒豹骨深黄色,质酥脆,略有腥气[1]。豹骨味辛,性温,归肝、肾经,具有强筋骨,祛风湿,止痛的功能[1]。经砂炒醋淬后,可增强止痛作用[1]。
3 砂炒豹骨的炮制方法豹骨始载于清代《医林纂要》,谓其“功用略同虎骨”[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醋淬、油制等[1]。
净豹骨的制法:取原药材,用水浸泡,除去残余筋肉,洗净,阴干,锯段,砸碎[1]。
砂炒豹骨的炮制方法为:先将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加入净豹骨段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砂子,趁热倒入醋液中淬酥,取出晾干,捣碎[1]。
每100kg豹骨,用醋25kg[1]。
4 砂炒豹骨的性状豹骨呈不规则的碎块或小段,表面淡黄白色,断面类白色[1]。气微腥[1]。
砂炒豹骨深黄色,质酥脆,略有腥气[1]。
油制豹骨焦黄色,质变酥脆,气腥香[1]。
5 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1]。归肝、肾经[1]。
《全国中草药汇编》:豹骨味甘、辛,性温。归肝、肾经。
《中华本草》:豹骨味辛、咸;性温。归肝;肾;脾经
《中药大辞典》:豹骨味辛,性温。
《药材学》:"性微温,味辛。归肝、肾二经。"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咸,无毒。"
6 豹骨的功效与主治《中药炮制学》:豹骨具有强筋骨,祛风湿,止痛的功能[1]。经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1]。
《全国中草药汇编》:豹骨具有祛风通络,强筋健骨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脚膝酸软。
《中药大辞典》:豹骨具有追风定痛,强壮筋骨的功效。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
《中华本草》:豹骨具有祛风湿、强筋骨、镇惊安神的功效。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
孟诜:"豹头骨,烧灰淋汁,去头风白屑。"
《医林纂要》:"功用略同虎骨。"
《药材学》:"定痛镇惊,健骨强筋。"
《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四肢痉挛屈伸不得。"
7 砂炒豹骨的炮制作用豹骨质地坚硬,有腥气[1]。
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1]。
8 砂炒豹骨的贮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