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词语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词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旧词新义”现象却谈得不多。很多学者在“什么是‘旧词新义’”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概念认识深化”“旧词复活”是否属于“旧词新义”?“旧词新义”与“旧瓶装新酒”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
一.“旧词新义”的界定
如果世界上每出现一个新事物、新现象,语言中都要有一个新形式,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词语外部形式和意义之间如果一对一,不但人的大脑不堪重负,也不经济。语言学的经济原则是:一词多义比一词一义更经济。这就是“旧词新义”这一概念产生的背景。那么究竟如何界定“旧词新义”?我们首先看看学界有关“旧词新义”的说法。
有学者认为,只要旧词语产生了新意义就可以算作“旧词新义”,如熊可嘉、黎昌友。黎认为,“网络语言旧词新义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有非源生和源生两种形式,前者是借用旧词形负载新义,新义与旧义毫无联系,后者是在旧有词义的基础上派生新义。”他们认为,只要旧词形有了新意义都属于“旧词新义”,而不管新、旧意义内容是否有联系。
也有学者认为“旧词新义”的新义与旧义之间须有联系,如钟梓强、张梅。钟认为,“旧词新义实际上是在旧词词义的基础上通过某种方式产生出一个新的义项,是处于同一个词义系统的新旧义项之间的关系,它属于词义系统的内部变化。”然而,在他们论述中的一些用例却与他们的观点有悖,如钟文中的“八卦”“海龟”等、张文中的“猫”“大侠”“斑竹”等,新、旧义之间并无联系。所以他们对“旧词新义”贯彻得不彻底。
相比较,周荐先生对“旧词新义”论述更为全面。“如果因某种原因,一个符号只是外在的形与另外符号外在的形相似,但各形所负载的意义内容却毫无瓜葛,那么就很难说是旧形新义,至多只能说是旧时的义和现时的义所用的形偶然同貌罢了。‘旧形新义’是一个词位而新生出若干义位的问题,非不同词位的问题;状貌偶然相同而各自负载不同意义的形却是不同的词位的问题。”(周荐,2009)我们赞周先生的以上说法。以《2006年汉语新词语》所收词语为例,“晒”的新义为“将私人生活的内容在网上公开,和网友们一起讨论”。这一新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的解释“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在“曝光”“展示”等义素上有着紧密的关联,故“晒”的新意义属于“旧词新义”。我们再看《2006年汉语新词语》所收的另一词语“空调”,“指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诸多调整政策因受到种种明暗抵制而未能贯彻落实”。《现汉》中的解释为:“空气调节器,能够调节房屋、机舱、船舱、车厢等内部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等,使达到一定的要求”。两者间并未有什么联系,故“空调”的新意义就不算“旧词新义”。
二.“旧词新义”相关的几个概念
1.“对概念认识深化”不是“旧词新义”
辩证唯物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客观实际。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观察和体验是由表及里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产生概念。而后经过不断地再实践、再认识,以及一次次去粗取精、除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使概念更加精确地反映实际。语言参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并记录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客观世界中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语言中一般会产生与之对应的词语。但很多时候,词语仅仅是人们对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一种感性认识和最表面的反映,这种认识往往要经过几次飞跃才能达到一种本质的认识。相比最初的感性认识,经过几次认识飞跃之后,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或者说,人们对概念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然而,语言中与概念对应的词语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们并不总随人们对概念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地更换,人们在日常的交际中往往会坚持使用原来的词语。人们对事物概念的认识深化了,语言中的词汇却并没有跟上认识深化进程发生相应改变。这一情形是否属于“旧词新义”?值得我们深思。
举两个常见的例子。如“鲸”,由于“鲸”生活的环境是海,而且其外形与鱼十分相似,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其是一种鱼。《说文》:“鲸,海大鱼也。”对“鲸”的这一认识从其字形中也能反映出来,“鲸”,从鱼从京,“鱼”为其义符,也证明人们最初认为它是一种鱼。随着对“鲸”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不再将其看作一种鱼,而对它有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人们意识到“鲸”不属于鱼类,而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其祖先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所以人们误认其为鱼),从而适应了海洋生活。尽管现在对“鲸”的认识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了,但人们并没有改变对它的称呼,仍呼之以“鲸”。再比如“日食”,古人对其有“天狗吃日”“狼逐日”等不同的解释。于古人而言,日食十分可怕,民间往往以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对付。而现在人们知道它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太阳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尽管如此,人们现在还是坚持用“日食”来称呼它。
是否能够将语言中的语词并未随着人们对相应概念认识深化而变化的情形称为“旧词新义”呢?我们认为不能。理由有二:其一,人们对客观世界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可以说时刻都在变化,照此,我们语言中的大多数词语都算是“旧词新义”;其二,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发展变化到多大程度才算是发生了改变?这个标准也不好把握。
2.“旧词复活”是否属于“旧词新义”?
一些学者将“旧词复活”看作新词语的一种,这似乎成了不少人的***识。很多学者认为新词语包括三种形式:全新词语、旧词赋新义、旧词语复活。如姚汉铭、刁晏斌、萧雁等。姚认为:“新词语包括:从未出现过的;建国前存在,建国后几乎消失,近几年复活的;一直存在,但近来新意义高频率地出现的。”
事实上,“旧词复活”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情形。既然是“旧词”复活,那么词形当然相同,所以内部的不同情形主要还体现在意义上,可分以下三种情形:旧词形负载旧词义复活、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有联系的新义复活、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毫无关联的新义复活。我们不能笼统地将“旧词复活”看作新词语。一般认为,新词语的表现形式也有三种:词形新且意义所指新、仅词形新、仅意义所指新。
首先看“旧词复活”的第一种情况“旧词形负载旧词义复活”。这种情形的词语如“先生”“小姐”“老板”等词,不管意义所指,还是外部形式,都不是新的,将它们归入以上新词语的三种表现形式中任何一种似乎都不合适。而且旧词语尘封的时间长短也是个问题,究竟是尘封一百年之后重新启用的词语才算作新词语,还是经过两百年或者更长时间尘封后,再重新启用的词语才算作新词语?这个标准不好确定。所以这种情形不能算新词语,更不是“旧词新义”。
再看“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有联系的新义复活”。以“老板”“跳槽”二词为例。“老板”的新义为“一些高校研究生对导师的称谓”。在有的高校中,个别导师名下的研究生人数动辄几十名,研究生为导师做课题,导师也会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些补贴,正因为这种关系,这些导师被学生戏称为“老板”(而后“老板”的范围又继续泛化)。“跳槽”原指牲畜吃盛器内的食,吃了这只又吃那只。明清时多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如明?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塘上行》:“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弛,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而后“跳槽”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今用“跳槽”来喻指“换工作”,《现汉》中解释:“人离开原来的职业或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由于“老板”“跳槽”新旧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这种“旧词复活”应属“旧词新义”,但并不算新词语。
最后,看看“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毫无关联的新义复活”的情形。以“?”为例,《说文》:“?,窗牖丽明(窗子格格交错而明亮),象形。”“?”本来指“窗户透明”,后由此引申为“明亮”,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及《汉语大字典》均列有此二义。“?”(jiǒn?)这个早已在***同语中消失的汉字因互联网而重生,被网民评为“200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是一个象形字,外面的大“□”代表人的脑袋,里面的“八”代表眉眼,小“口”则代表嘴。低垂的眉眼、张开的嘴巴,构成了“?”天然的表情功能。这样的表情,可以表达惊诧、哭笑不得、郁闷等多种不可言说的情绪,有着强大的意义功能。由于“?”的新义与旧义并无联系,所以这种“旧词复活”就不属于“旧词新义”,但算新词语。
3.“旧词新义”与“旧瓶新酒”
很多学者将“旧词新义”类词语跟“旧瓶新酒”式词语等同,在他们看来,“瓶”“酒”仅仅是一种喻称,即以“瓶”喻指词语的外部形式,“酒”喻指词语的意义内容。但是,并非所有的“旧瓶新酒”式词语都能算得上是旧词新义。如上文中讨论过的“空调”,并不算是“旧词新义”,但我们却可以“旧瓶新酒”来喻指。再如,“超生”原属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可以再投生为人,称为“超生”。《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受了宫刑的人,就是死了做了鬼,是一辈子不会超生的。”而如今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过规定的生育指标”称为“超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旧词新义”的表现形式
要确定“旧词新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关键在于对“新义”怎么理解?是理解成“新出现的意义所指内容”,还是理解成“与旧词原有意义有一定联系的其他意义内容”?我们认为应该是后者。但也不排除有人作前一种理解。
事实上,“新义”并不仅指新出现的意义所指内容,我们看看以下几个例子。《2006汉语新词语》收有“鸟巢”一词,释义为:“代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因外形如同编织成的鸟巢而得名。”《2007汉语新词语》收有“水滴”一词,释义为: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的俗称。因其外形酷似水滴,故称。“鸟巢”“水滴”是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词形表达,而此处它们所指也的确是新出现的事物。以上例子中的“水滴”“鸟巢”就属于“新义”指称新出现的意义所指内容的情形。再如“段子”,《现汉》中解释:大鼓、相声、评书等曲艺中可以一次表演完的节目。现在,“段子”还可以用来指涉性的黄色笑话。又如,“花瓶”,《现汉》中解释:插花用的瓶子,放在室内,做装饰品。现在多喻指美丽却无内涵的女人。不论是“段子”,还是“花瓶”的新义所指内容,都不属于新出现的事物或现象,而属于早已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旧事物、旧现象。这样看来,“旧词新义”中的“新义”并不仅指新出现的事物、现象,还包括早已在人们脑海中存在的旧事物、旧现象。
综上所述,“旧词新义”指的是原词形所示意义以外的其他意义,而不管这些意义内容所指为新出现的还是早已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且它们往往在原义基础上以引申、比喻、借代等方式产生,故与原意义有某种联系。如果以“瓶”“酒”关系来喻指的话,那么“旧词新义”类词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旧瓶新酒”式词语和一部分“旧瓶旧酒”式词语。这里的“一部分”是指“瓶”后装的“酒”与原瓶的“酒”有联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刁宴斌.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M].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55.
[2]黎昌友.网络语言旧词新义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J].社科纵横,2009,(8).
[3]熊可嘉.试论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J].涪陇师范学院学报,2007,(1).
[4]张梅.词新义的常见特征分析[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6,(3).
[5]钟梓强.旧词新义探讨[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6]周荐.“瓶”“酒”与词语形义关系论略――以两岸汉语词语为例[J].澳门理工学报,2009,(2).
[7]周荐.2006汉语新词语[Z].商务印书馆,2007.
曾柱,南开大学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词汇学与词典学。在《语文建设》《语文学习》《长江学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本文编校:洪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