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李长栓的目录

李长栓的目录

前 言 ii

第1章 概述 1

1.1翻译的历史 1

1.2翻译的历史作用 1

1.3职业翻译是一种沟通行为 2

1.4翻译的种类 3

1.5翻译的各种标准 5

1.6适用各种翻译标准时遇到的问题 5

1.7翻译的目的论 6

1.8写作是翻译的基础 7

1.9翻译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8

1.10对原文的调整 8

1.11对中译外水平要有合理期望 8

1.12参考资料 9

第2章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 11

2.1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所占比重 11

2.2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特点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12

2.2.1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一) 12

2.2.2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二) 13

2.2.3文学语言的特点与翻译策略 16

2.2.4文学题材的分类 19

2.2.4.1西方的分类 20

2.2.4.2中国的分类 21

2.2.5非文学题材的分类 22

2.2.6非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成分--“文采”及其翻译策略 23

2.2.7非文学翻译的特点小结 27

2.3纽马克谈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 28

2.3.1文学和非文学的差异 28

2.3.2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比较 28

2.4非文学翻译特点总结 30

2.5 赖斯谈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及其与翻译方法的联系 33

2.6非文学翻译也不容易 35

2.7非文学翻译的特点与本书各章的关系 36

2.8参考资料 36

第3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37

3.1隐喻的概念 37

3.2隐喻的翻译方法 39

3.3隐喻翻译的双重标准 40

3.4汉英隐喻翻译举例 42

3.4.1比喻 42

3.4.2典故 44

3.4.3习语和成语 46

3.5俗语翻译方法 47

3.5.1保留节奏感 47

3.5.2为保留节奏,对字面稍加改动 48

3.5.3不保留节奏,只翻译意思 48

3.5.4把各部分揉合起来翻译 49

3.6缩略语翻译方法 49

3.7参考资料 50

第4章 Google,电子辞书和词语翻译 51

4.1 传统查词工具 51

4.2 现代查词工具 51

4.2.1 认识Google 51

4.2.2 利用Google查专业术语和平行文本 52

4.2.3 使用Google查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54

4.2.3.1 英语到汉语 54

4.2.3.2 汉语到英语 54

4.2.4 利用Google查机构名称、翻译法律条文等 56

4.2.4.1 组织机构 56

4.2.4.2 条约 57

4.2.4.3 回译 57

4.2.5 利用Google查中国特有概念 57

4.2.6 利用电子百科全书查词和平行文本 58

4.2.7 利用电子手段检验词的意思和用法 58

4.2.8 利用电子手段确定普通词语的翻译 60

4.2.9 用Google查图像 61

4.3 当你找不到现成的译法时 61

4.3.1 使用上义词 61

4.3.2 使用下义词 61

4.3.3 使用中性词 61

4.3.4 文化替代 61

4.3.5 使用原文 61

4.3.6 音译 62

4.3.7 音译加解释 62

4.3.8 解释加音译 62

4.3.9 字面翻译 63

4.3.10 字面翻译加解释 63

4.3.11 解释加字面翻译 63

4.3.12 字面翻译夹注原文或其缩写 63

4.3.13 解释 64

4.3.14 概括 64

4.3.15 词类转换 64

4.3.16 视角变换 64

4.3.17 绕过难译的词 65

4.3.18 刻漏字 66

4.3.19 省略不译 66

4.3.20 结束语 67

第5章 电子语料库、搭配和句子结构 68

5.1 把母语译为外语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68

5.2 外语表达难以自如的原因 68

5.3 成语优先原则 69

5.4 利用电子语料库使译文符合英语习惯 69

5.5 电子语料库Webcorp用法介绍 77

5.6 参考资料 79

第6章 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 80

6.1翻译是一种写作形式 80

6.1.1 翻译和写作的关系 80

6.1.2 什么是好英语 80

6.1.3 关于简明英语的总统备忘录 80

6.2简明英语 82

6.2.1什么是简明英语 82

6.2.2为什么使用简明英语 83

6.2.3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 83

6.2.4消除对简明英语的误解 83

6.3简明英语运动 84

6.3.1英国 84

6.3.2澳大利亚 85

6.3.3加拿大 86

6.3.4美国 86

6.3.5南非 87

6.3.6瑞典 87

6.3.7欧盟 87

6.4简明英语流行的原因 87

6.5掌握简明英语不容易? 88

6.6简明英语的启示 89

6.7参考资料 89

第7章 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 90

7.1 篇章布局合理 90

7.2 言简意赅 90

7.2.1 避免重复 90

7.2.1.1 两个词意思相同的,只留一个 91

7.2.1.2 修饰语的意思已经被隐含的,不用修饰语 91

7.2.1.3 词本身已经隐含其范畴的,不用范畴词 91

7.2.1.4 避免冗长的表达方式和“慢启动”句子 91

7.2.2 直截了当 92

7.3 信息流动通畅 93

7.3.1 指出每个施动者,按逻辑顺序叙述各项动作 93

7.3.2 保证段落各句层层推进 93

7.3.3 句子的结尾要有力 93

7.4 使用短句 94

7.4.1 用简单的句型 94

7.4.2 限制句子长度 94

7.5 多用主动语态 95

7.5.1 被动语态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 96

7.6 使用强势动词,避免把动词变为名词 96

7.7 使用读者熟悉的词汇 96

7.7.1 避免使用大词、抽象词、行话、拉丁语、流行词、外来语、古语 96

7.7.2 一个词可以说清楚的,不用短语 97

7.8 避免含糊不清 98

7.8.1 避免修饰语放错位置 98

7.8.2 避免连续使用两个以上的介词短语 98

7.8.3 使用单数名词,不使用复数 98

7.8.4 避免一连串的名词修饰名词 98

7.9 用人称代词拉近与读者距离 98

7.10 避免涉嫌性别歧视的说法 99

7.11 避免否定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双重否定 99

7.12 外观设计醒目 100

7.13 “人物加动作”--简明英语的重要手段 100

7.14 结束语 103

7.15 参考资料 103

第8章 句子的长短和简繁 104

8.1 简明英语提倡短句和简单句 104

8.2 汉译英时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105

8.2.1 流水句 105

8.2.1.1 断句 105

8.2.1.2 分清层次 106

8.2.2 复杂句 108

8.3 注意句子长短搭配 109

8.3.1 并列结构 109

8.3.2 从属 111

8.3.2.1 重复式修饰 111

8.3.2.2 总结式修饰 112

8.3.2.3 自由式修饰 112

8.4 参考资料 113

第9章 核心句分析:克服句法障碍的有效手段 115

9.1 核心句种类 115

9.2 核心句分析 115

9.3 核心句分析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117

9.3.1 翻译复杂句 117

9.3.2 翻译长句 119

9.3.3 翻译主题句 120

第10章 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强势动词 123

10.1 为什么用主动语态 123

10.2 不仅用主动语态,还要用强势动词 124

10.3 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 124

10.4 使用被动语态应注意的问题 125

10.4.1 避免两个被动语态连用 125

10.4.2 避免用弱势动词做被动语态谓语 126

10.5 翻译时多用主动语态 126

10.5.1 汉语无主句不一定译为英语被动句 126

10.5.2 汉语被动句很少译为英语主动句 127

10.6 必要时使用被动语态 129

10.6.1 用主动语态不符合段落主题的,可以用被动 129

10.6.2 用主动语态违背信息流动规律的,可以用被动 129

10.6.3 动作发出者显而易见或不重要的,可以用被动 130

10.6.4 提请读者注意动作接受者的,可以用被动 131

10.6.5 避免指出动作发出者的,可以用被动 131

10.7 结论 131

10.8 参考资料 131

第11章 译文臃肿和减肥方法 133

11.1 活用英语曲折变化 133

11.1.1 时态表达方法 133

11.1.2 数的表达方法 134

11.1.3 例外情况 134

11.2 调整篇章衔接手段 135

11.2.1 动词性重复 135

11.2.1 名词性重复 136

11.2.1.1 用代词照应 136

11.2.1.2 省略修饰语 136

11.2.1.3 用其他名词作总结 137

11.2.1.4 用首字母缩写 137

11.3 多用强势动词 137

11.3.1 如何把名词句还原为动词句 140

11.3.2 检查汉语动词是否有必要译出 141

11.4 使用简单的句型 141

11.5 浓缩句子 142

11.6 省略汉语范畴词 143

11.6.1 名词性范畴词 143

11.6.2 动词性范畴词 144

11.7 消除同义重复现象 148

11.8 省略不必要修饰语 152

11.8.1 意思明显重复 152

11.8.2 意思不言自喻 154

11.9 慎用加强词 155

11.9.1 合并 156

11.9.2 省略 156

11.9.3 经常需要省略的加强词 157

11.11 慎用限定词 159

11.11 避免陈词滥调 160

11.12 整合句子层次的重复 160

11.12.1 表现方式 160

11.12.1.1 简单重复 160

11.12.1.2 不言自喻 161

11.12.1.3 正说一遍,反说一遍 161

11.12.2 处理方法 161

11.12.2.1 对照原文,发现新意 162

11.12.2..2 删除重复部分 162

11.12.2..3 改变措辞 164

11.12.2..4 保持重复不变 164

11.12.3 产生重复的原因 165

11.12.3.1 先抽象后具体的思维习惯 165

11.12.3.2 审美习惯差异 166

11.12.3.3 正反对比修辞法 167

11.12.3.4 汉语本身也经不住推敲 167

11.12.3.5 对原文理解不透或词不达意 167

11.13 精简慢启动句子 167

11.13.1 元话语 167

11.13.2 多余的引导性动词 168

11.14 如何识别多余的词 169

11.15 参考资料 170

第12章 新旧信息和信息流动 171

12.1 介绍 171

12.2 把不重要的信息移向句子左侧 173

12.3 把重要的信息移向句子右侧 174

12.4 使用倒装句 175

12.5 删除多余的结尾 176

12.6 使用被动语态 176

12.7 重组句子主语和从句 177

12.8 几种表示强调的句法手段 178

12.8.1 There 179

12.8.2 What 179

12.8.3 It 179

12.8.4 倒装 180

12.9 参考资料 180

第13章 语篇的衔接 181

13.1 介绍 181

13.2 识别原文的衔接关系 181

13.3 转换衔接手段 184

13.4 显化隐含的衔接关系 186

13.5 参考资料 188

第14章 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译文连贯的保障 190

14.1 什么是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 190

14.2 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文字背后的客观事实 191

14.3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者的意图 192

14.4 运用批判性思维发现和澄清歧义 194

14.5 运用批判性思维显化原文隐含的逻辑关系 195

14.6 运用批判性思维保证译文语气连贯 200

14.7 运用批判性思维改善原文 202

14.8 运用批判性思维发现译文问题 202

第15章 原文错误的识别与翻译方法 205

第16章 段落与篇章的布局和重组 208

16.1 是否调整原文结构的决定因素 208

16.2 调整或增加段落主题句 208

16.3 如有可能,使段落各句主题部分保持一致 212

16.4 对逻辑不清的段落进行重组 213

16.5 简化臃肿的段落 216

16.6 篇章内的调整 219

16.7 参考资料 223

第17章 酌情改写原文 224

17.1 文化差异 224

17.2 意识形态差异 227

17.3 外语能力不足 229

17.4 参考资料 232

第18章 译文的修改 233

18.1 概述 233

18.2 修改他人译文 234

18.2.1 反复修改 240

18.3 被他人修改 243

第19章 法律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246

19.1 情态动词 246

19.2 条件的表示方法 248

19.3 隐藏的条件: “的”字结构 248

19.4 同义词 251

19.5 You和we 252

19.6 列举方法 253

19.7 用肯定句 254

19.8 用现在时 255

19.9 修饰语的位置 256

19.10 介词短语连用 257

19.11 用单数名词 257

19.12 避免名词串 258

19.13 参考资料 258

附 录 260

附录一 避免使用和尽量不用的单词和短语 260

附录二 How to Write “Gooder” English 264

附录三 英语标点符号应用一览表 266

附录四 翻译质量控制标准样本 268

准确表达中文原意 268

用词准确 268

语法与结构 268

格式规范 268

附录五 汉英翻译练习 270

练习1 世界贸易组织 270

练习2 对中国有关立法情况的介绍 271

练习3 改革以前收入分配的特点 272

练习4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 274

练习5 家庭暴力研究概况 275

练习6 中国电力改革 276

练习7 中国公路五十年成就及二十一世纪初发展展望(节选) 277

练习8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78

练习9 讲话:推进合作***谋发展 279

练习10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280

练习11 中国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的成就、前景和BOT方式 282

练习12 大明宫含元殿 283

附录六 汉英翻译练习参考译文 285

练习1 285

练习2 286

练习3 288

练习4 289

练习5 290

练习6 292

练习7 293

练习8 294

练习9 296

练习10 297

练习11 300

练习12 301

主要参考文献 304

前言 v

绪论 1

0.1 翻译学习 1

0.1.1 翻译标准 1

0.1.2 批判性思维 1

0.1.3 写作能力 2

0.1.4 学习方法 2

0.1.5 作业流程 2

0.1.6 团队精神 3

0.1.7 翻译的乐趣 3

0.2 翻译教学 3

0.2.1 老师的作用 3

0.2.2 教学的误区 4

0.2.3 教学目标 4

0.2.4 教学重点 4

0.2.5 教学手段 5

0.2.6 公正和效率的关系 7

0.3 教材的使用 8

0.4 专业领域的翻译 8

第1章 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和实现途径 1

1.1 非文学翻译 2

1.2 非文学翻译的标准 2

1.2.1 翻译作为职业活动 2

1.2.2 翻译作为社会活动 3

1.2.3 时代变迁和以准确为核心的翻译标准 4

1.2.3.1 翻译的职业化 4

1.2.3.2 翻译的实用化 5

1.2.3.3 知识的大众化 5

1.2.3.4 价值观念的趋同 5

1.2.4 翻译的准确性与译者的能动性 5

1.2.4.1 译者的能动性——案例研究 6

1.2.4.2 影响译者能动性的因素——译者的自我定位 9

1.2.4.2.1 译者的就业形式 9

1.2.4.2.2 译者作为倡导者 9

1.2.4.2.3 译者作为翻译机器 10

1.2.4.2.4 译者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 10

1.2.4.3 译者的能动性——更多实例 11

1.2.5 翻译单位 13

1.2.5.1 整体翻译 14

1.2.5.2 以词句为基础的翻译 16

1.2.6 职业翻译与应试翻译 16

1.2.6.1 目的不同 17

1.2.6.2 完成方法不同 17

1.2.6.3 评分标准不同 17

1.2.6.4 读者不同 17

1.2.6.5 后果不同 18

1.3 实现途径——翻译复查清单 18

1.3.1 准确理解 18

1.3.1.1 宏观 19

1.3.1.2 微观 19

1.3.1.3 中观 19

1.3.2 通顺表达 20

1.3.2.1 无表面错误 20

1.3.2.2 词语 20

1.3.2.3 句子 20

1.3.2.4 段落 21

1.3.2.5 连贯性 21

1.3.2.6 一致性 22

1.3.2.7 修辞 22

1.3.2.8 简洁性 22

第2章 非文学翻译的职业化发展 1

2.1 翻译的职业化 1

2.2 职业译员的素养 2

2.3 职业译员行为准则 4

2.3.1 职业行为 4

2.3.2 保密义务 5

2.3.3 译员能力 6

2.3.4 保持中立 7

2.3.5 准确性 8

2.3.6 就业机会 9

2.3.7 职业发展 10

2.3.8 相互支持 10

2.4 翻译用户须知 10

2.4.1 什么是好译文? 11

2.4.2 谁有资格判断译文好坏? 11

2.4.3 如何挑选译员? 11

2.4.4 用户联系译者时应注意的问题 11

2.4.5 译者可能询问用户的问题 12

第3章 以英文写作的原则指导汉英翻译 1

3.1 翻译和写作 1

3.2 欧洲委员会翻译写作手册 2

3.2.1 读者为本(Put the reader first) 2

3.2.2 用动词,不用名词 (Use verbs, not nouns) 4

3.2.3 要具体,不要抽象(Concrete, not abstract) 5

3.2.4 用主动,不用被动(Active, not passive) 7

3.2.5 明确动作执行者(Whodunnit? Name the agent) 10

3.2.6 重点信息后置(Making sense—managing stress) 12

3.2.7 控制长度,多用小词(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14

3.2.7.1 控制长度(Keep it short…) 14

3.2.7.2 多用小词(…and Simple) 16

3.3 其他资源 17

第4章 以电子工具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 1

4.1 电子工具的特点 1

4.2 电子工具对翻译的意义 2

4.2.1 改善质量 3

4.2.2 提高速度 3

4.3 网站介绍 3

4.3.1 谷歌 3

4.3.2 维基百科 6

4.3.3 Answers 8

4.3.4 The Free Dictionary 9

4.3.5 Word Reference 10

4.3.6 Dictionary.reference 11

4.3.7 联译网 14

4.4 桌面电子词典介绍 14

4.4.1 巴比伦 14

4.4.1.1 一次查询多个词典释义 15

4.4.1.2 可查同义词 16

4.4.1.3 可查词语搭配 16

4.4.1.4 可查词源 18

4.4.1.5 容易查到生僻词 19

4.4.1.6 汉字全文检索 21

4.4.1.7 拼音检索功能 21

4.4.1.8 语种多 22

4.4.1.9 有百科全书 23

4.4.2 灵格斯词霸 24

4.4.2.1 有传统词典 24

4.4.2.2 有双语例句 24

4.4.2.3 有Google网络释义 26

4.4.3 有道桌面词典 27

4.4.4 Collins COBUILD 30

4.5 结语 32

第5章 以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 1

5.1 什么是平行文本 1

5.2 平行文本的获得 3

5.3 平行文本的用途 3

5.3.1 获取专业知识 3

5.3.2 学习专业术语 6

5.3.3 借鉴表达方法 11

5.3.4 模仿写作风格 12

5.4 平行文本的相关性 16

5.4.1 高度相关 17

5.4.2 局部相关 19

5.5 小结 21

第6章 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

6.1 翻译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1

6.1.1 严谨的工作态度 2

6.1.2 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3

6.1.2.1 交叉检验法 3

6.1.2.2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3

.1.2.2.1 定性分析 3

.1.2.2.2 定量分析 4

6.2 交叉检验法举例 4

6.2.1 例1:“提倡” 4

6.2.2 例2:“低票价” 8

6.2.3 例3:“人口过少的民族” 9

6.2.4 例4:“科学发展观” 10

6.2.4.1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11

6.2.4.2 流行译法分析 11

6.2.4.3 建议译法 14

6.2.4.4 建议译法的好处 17

6.3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举例 17

6.3.1 例 1:“温室气体排放” 17

6.3.2 例 2:“顺应历史潮流” 18

6.3.3 例 3:“文化遗产” 19

6.3.4 例 4:“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 21

6.3.5 例 5:“***同利益的汇合点” 21

6.3.6 例 6:“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 21

6.4 并非所有的词都需要译出 22

第7章 以宏观视角解决微观问题 1

7.1 谁在对谁说话? 1

7.2 说什么? 5

7.3 何时?何地?为什么? 8

7.4 总结 18

第8章 以批判性思维贯穿翻译活动始终 1

8.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2

8.2 批判地理解原文 2

8.2.1 理解每个词的含义 3

8.2.1.1 表面含义和实际含义 3

8.2.1.2 辨析一词多义 3

8.2.1.3 理解相对词义 5

8.2.1.4 理解言外之意 6

8.2.1.5 避免表达歧义 7

8.2.1.6 区别近义词 7

8.2.2 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10

8.2.2.1 看清楚再译 10

8.2.2.2 不要想当然 11

8.2.2.3 理清句子逻辑 11

8.2.2.4 纠正原文疏忽之处 13

8.2.3 在更大的背景中理解原文 14

8.2.3.1 例1 国有企业改革 14

8.2.3.2 例2 政府承诺 16

8.2.4 从符合常理的角度解读原文 17

8.2.5 修改原文 18

8.3 批判地分析和使用参考资料 22

8.3.1 例1:国有控股企业=国家控股企业! 22

8.3.1.1 初步翻译 22

8.3.1.2 检验假设 23

8.3.1.3 产生疑问 23

8.3.1.4 分析原文 23

8.3.1.5 更多疑问 24

8.3.1.6 进一步分析原文 24

8.3.1.7 消除疑问 25

8.3.1.8 检验新的假设 25

8.3.1.9 结论 26

8.3.2 例2:个别酝酿≠个案酝酿! 26

8.3.2.1 产生疑问 26

8.3.2.2 分析原文 26

8.3.2.3 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7

8.3.2.4 发现和分析新情况 28

8.3.2.5 初步结论 28

8.3.3 经验教训 29

8.4 批判地审查译文 29

8.4.1 违背常识的,可能是翻译错误 29

8.4.1.1 例1:奥运报道 30

8.4.1.2 例2:袭警事件 32

8.4.2 存在逻辑问题的,可能是理解错误 33

8.4.3 存在逻辑问题的,也可能是原文问题 37

8.4.4 没有逻辑问题的,也不一定正确 39

8.4.5 通读译文,发现翻译时意想不到的问题 41

8.4.6 知情省略还是遗漏 41

8.4.7 标题的概括性 45

8.4.8 简洁性审查 46

8.4.8.1 省略隐含的信息 46

8.4.8.2 有简洁的说法不用复杂的 47

8.4.8.3 重复信息可以简化 48

8.4.8.4 不重要的信息可以省略 48

8.4.8.5 看似重复的信息,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 49

8.4.8.6 综合举例 50

第9章 培养专业翻译精神——译文加注 1

9.1 译者注的意义 1

9.2 译者注的范畴 2

9.2.1 分析原文 2

9.2.2 选择策略 5

9.2.3 借鉴译法 5

9.2.4 推敲词句 8

9.2.5 辨析词义 10

9.2.6 简练表达 14

9.2.7 关注细节 15

9.3 文章翻译和注释举例 17

9.3.1 案例一:外交政策 17

9.3.1.1 原文 17

9.3.1.2 译文和注释 18

9.3.2 案例二:经济体制 22

9.3.2.1 原文 22

9.3.2.2 译文和注释 23

第10章 专业译员不能忽视的细节——标点、拼写和格式 1

10.1 细节的意义 2

10.2 标点符号 2

10.2.1 热身练习 2

10.2.2 英汉标点符号和用法的主要差异 4

10.2.3 英语标点用法要点 5

10.2.3.1 句号 5

10.2.3.2 逗号 5

10.2.3.3 分号 7

10.2.3.4 冒号 7

10.2.3.5 破折号 7

10.2.3.6 连字符 8

10.2.3.7 省略号 9

10.2.3.8 括号 9

10.2.3.9 直接引语 10

10.2.3.10 斜体 12

10.2.4 汉语标点用法要点 12

10.2.4.1 逗号 12

10.2.4.2 顿号 13

10.2.4.3 分号 14

10.2.4.4 括号 15

10.3 拼写 15

10.3.1 热身练习 15

10.3.2 注意事项 16

10.3.2.1 一致性 16

10.3.2.2 断词 16

10.3.2.3 外来词 17

10.4 文件格式 17

10.4.1 形式服务内容 17

10.4.2 多留空白 17

10.4.3 字体字号 18

10.4.4 强调 18

10.4.5 练习 18

10.5 其他细节 19

10.6 练习答案 19

10.6.1 标点 19

10.6.2 拼写 21

10.6.3 格式 21

第11章 准专业译员问题分析——从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出 1

11.1 中国翻译现状 2

11.1.1 业余翻译 2

11.1.2 “专业”翻译 3

11.1.3 努力方向 5

11.2 准专业译员问题分析 6

11.2.1 信息输入 6

11.2.1.1 缺乏背景知识 6

11.2.1.2 缺乏调查研究 7

11.2.1.3 没有抓住重点 7

11.2.1.4 没有抓住逻辑 8

11.2.1.5 粗心大意 9

11.2.2 信息输出 10

11.2.2.1 基本规则问题 11

.2.2.1.1 语法问题 11

.2.2.1.2 写作规范问题 17

11.2.2.2 对英语的认识问题 20

.2.2.2.1 大词小词问题 20

.2.2.2.2 名词动词问题 22

.2.2.2.3 句子长短问题 23

.2.2.2.4 信息结构问题 24

11.2.2.3 语言清晰性问题 28

.2.2.3.1 表达力问题 28

.2.2.3.2 用词问题 29

.2.2.3.3 搭配问题 36

.2.2.3.4 术语问题 39

11.2.2.4 语言有效性问题 40

.2.2.4.1 简洁问题 40

.2.2.4.2 节奏问题 43

.2.2.4.3 风格问题 46

.2.2.4.4 敏感问题 48

.2.2.4.5 一致问题 52

11.2.3 信息加工 53

11.2.3.1 翻译目的 54

11.2.3.2 译文用途 57

11.2.3.3 语言习惯 58

11.2.3.4 文化背景 60

11.2.3.5 读者背景 63

11.2.3.6 语感和语法 64

第12章 以专业标准修改译文——案例研究 1

12.1 目的和说明 1

12.2 案例一 2

12.3 案例二 4

12.4 案例三 6

12.4.1 原文 6

12.4.2 原译 10

12.4.3 改译和注释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