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文言文孔孑不统景公之赐

文言文孔孑不统景公之赐

1. 文言文 景公之时 译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 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 入见, 立有间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 闻命矣。”乃令 出裘发粟 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 兼岁 。 孔子 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

注释

(1)景公:齐景公。

(2)雨(yù)雪:下雪。雨,名词作动词。

(3)霁( jì ):雨后或雪后初晴。

(4)被:同“披”散开,穿着。

(5)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这是裘中最珍贵的。成语“集腋 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通“披”,披着。

(6)陛:宫殿的台阶。

(7)间,一会儿。

(8)知:知道

(9)逸,安逸。

(10)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11)睹:看见的。

(12)循,巡,巡查。

(13)疾:病困

(14)与:给(给予)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雨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 正堂 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雪下了三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忍饥挨饿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给已任职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2.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孔子本是平民,官职不过是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

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

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

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

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

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

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

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属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饭上,请昭王下令处死。

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

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

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饭,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

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小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孔子以为看人要看大节,管仲虽然有不节俭与僭越之行,但他能促进文明进步,促进齐桓公联合诸侯以称霸时能不使用武力,所以他还是仁者。这体现了孔子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小题:注意句子结构和朗读节奏小题:见译文小题:无[参考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死: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把天下纳入了正轨,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沦为披头敞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召忽因此而自杀,但管仲却没有自杀。”

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国诸侯合盟,不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4. 文言文阅读

小题1:① 辅佐 ② 没有小题1:C小题1:桓公杀了管仲辅佐的公子纠,按当时的常理,他应该自杀殉主。

但他没有殉主,却辅佐齐桓公。小题1:孔子认为管仲的这种行为成就了大义,是仁德的。

虽然他没有殉主,却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给人民带来了利益,促进了社会文明和发展,是比自杀更好的选择。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用法。例句中和C项中的加点字都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子贡对管仲是否仁德提出疑问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怎样才是“仁“即可。

5. 子贡观礼文言文翻译

子贡

原文

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①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②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五月公薨③。孔子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也!”

注释

①邾隐公:邾是鲁的附属小国,故地在今山东邹县,隐公,名益。

②执玉:周时诸侯相见,执玉璧或玉圭行礼。

③薨:诸侯死谓薨。

译文

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邾国的国主,是颛顼的后裔)来朝,子贡在旁边观礼。邾隐公拿着宝玉给定公时,高仰着头,态度出奇的高傲;定公接受时则低着头,态度反常的谦卑。子贡看了,说道:“以这种朝见之礼来看,两位国君皆有死亡的可能。礼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小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大到国家的祭祀事、丧礼以及诸侯之间的聘问相见,都得依循礼法。现在二位国君在如此重要的正月相朝大事上,行为举止都不合法度,可见内心已完全不对劲了。朝见不合礼,怎么能维持国之长久呢,高仰是骄傲的表现,谦卑是衰弱的先兆,骄傲代表混乱,衰弱接近疾病。而定公是主人,可能会先出事吧?”五月,定公去世,孔子忧心忡忡地说:“这次不幸被子贡说中了,恐怕会让他更成为一个轻言多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