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词汇,但是,越是司空见惯的概念,解释起来越不是那么容易。《现代汉语词典》中说:“社会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这个说法“学究气”了些。对此,恐怕普通老百姓还是不好理解。在老百姓眼中,社会不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芸芸众生吗?老百姓的认识还是有道理的。 社会,首先是由人群构成的,单个的人不成其为社会。如果我们说“中国社会”,那这个社会可是大得不得了。目前,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由超过13亿人组成的庞大人群。但是,仅仅讲到人群,还涵盖不了社会的全部涵义。这个人群还得是互相联系、互相交往的,是形成了特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的。在中国社会超过13亿的人中,有农民、工人、工程师、记者、教授,等等。例如,我们不一定认识某个具体的农民,但是,我们吃的蔬菜可能就是他种出来的。再如,我们住的楼房可能就是某个建筑队的工人建设的,我们用的电器产品可能就是某个工程师设计的,我们津津有味阅读报纸上的某篇报道可能就是某个记者写的,我们上了大学的孩子也许就在听某个教授的课程。可见,社会中的人群都是相互关联的,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的。所谓社会,就是指所有这些形成了特定关系的人群的整体。 讲到社会,有一点不能不提。这就是,我国古代虽然有“社”与“会”这两个字,个别古籍中也曾出现过“社会”这两个字的连用,但其涵义与上面所阐释的社会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讲的社会,是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西语“society”时,将其译为“社会”两个汉字,后来近代留日的中国学者将此概念引入到汉语之中而来的。可见,今天汉语里的社会概念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形成的,而并非我国古代所说的社会。 近年来,有一个与社会相关的说法,大家都十分赞同。那就是“和谐社会”。和谐是我们的理想,然而,我们每天见到、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虽然有时是和谐的,但也有偶尔出现的不和谐现象。比如,购房者抱怨花了很多钱买来的房屋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同一小区里的居民,有的人喜欢养狗,有的人不喜欢养狗,不喜欢养狗的人抱怨养狗的人家把小区的卫生破坏了。这样就不和谐了。再比如,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全社会曾经极为震惊,甚至在一段时间里,这导致了很多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恐慌,这样的社会当然也是存在不和谐现象的。正是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党中央专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了文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还专门有一个重要部分阐述“社会建设”。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怎样从抓经济建设开始到一步步强调社会建设的?看看在国家政策、政治理论中,“社会”究竟是什么含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那么,当时有没有社会建设呢?应该说,即使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方面的建设也是受到一定关注的。当时用的概念叫做“社会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在制定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概念。从那以后,我国的“五年计划”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现在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而在此之前的“五年计划”都称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名称上经济与社会的并列,岂不是意味着,这里的社会与前面讲的社会或词典里定义的社会不一样了呢?是的,这里的社会有了特定涵义,它不包括经济,甚至就是为了与经济相区别而言的。 此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时,除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目标以外,还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提出“社会建设”,并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列为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四大建设。在这里,社会不仅区别于经济,还进一步地区别于政治和文化了。 对此,读者会产生疑问:文章一开始不是说社会是所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的整体吗?这里的社会,怎么又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相区分了呢? 其实,对此也不难理解。社会这个概念,是有三重涵义的,即可以将社会区分为“小社会”、“中社会”和“大社会”三重概念。一定程度上,这三重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并不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直接使用了“小社会”、“中社会”、“大社会”这三重概念,而是说,在归纳大家(包括一些重要文件)使用社会这个概念时,存在着“小社会”、“中社会”、“大社会”三个层次。 首先,是“小社会”。“小社会”属于狭义的社会,即与经济、政治等相区别的社会。“小社会”概念的运用,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中曾经非常普遍。传统上,当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提到“社会事业”的时候,对象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指,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上文提到的1981年开始的我国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也是将科、教、文、卫、体的计划视为“社会发展计划”的内容。国家统计局曾经成立社会统计司,其负责的统计指标和数据,也是指科教文卫体等方面。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之后,“小社会”概念的运用已经不那么流行了。 其次,是“大社会”。“大社会”就是本文一开始时解释的社会概念。它是社会关系的总体概念,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在内。这个社会是与自然相区别的,是与没有人类社会以前的世界相区分的。这个概念是理论家们常常使用的。马克思曾经指出:所谓社会就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合。他还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马克思所说的,显然属于“大社会”概念。 最后,是“中社会”。“中社会”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小社会”概念,从概念范畴上它也属于狭义的社会。“中社会”比较适用于今天所说的“社会建设”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提到了六个方面,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温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标题下,提到了七个方面的建设:教育、卫生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由此可见,“中社会”概念是有特指的,它不是包罗万象的“大社会”。同时,“中社会”概念比“小社会”要大,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使用也比较灵活。当前,我们所说的“社会建设”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是与民生相关的各个社会因素。除了上面列举的以外,还可以包括: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阶层关系、公***安全与治安,等等。 在我国,社会这一概念的涵义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赋予社会和社会建设以新的内容。这个变化,显示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显示出我国的发展观念更为全面了。经济发展很重要,而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所以,谈“社会是什么”,并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的理解,不仅仅是在学术的意义上咬文嚼字,而是要告诉大家,弄清楚社会是什么,还有着政策制定上的参照意义、推进国家建设的意义,也是与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