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之隅什么意思?“东隅”、“桑榆”,就是两个方位名词,“隅”字,它的释义是角落。也可以是墙角,也可以是屋角,所以桑榆之隅的意思是桑树和榆树的角落及枝丫。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西汉末年出现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当中的“隅”字和“榆”字,都念作“yú”。
东隅、桑榆这两个词现代不常用,因此有一些年轻人不知道它的含义。“失”和“收”其实很好理解,无非就是“失去”和“得到”的意思。“之”是代词,代指那个失而复得的东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两句,是古汉语中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它的正序表达应该是:(某人在)东隅,失去了“之(某物)”;又在桑榆,得到“之(某物)”。
句中的“东”是一个方位名词,因此“东隅”、“桑榆”,就是两个方位名词。我们再看第一个词中的“隅”字,它的释义是:角落。也可以是墙角,也可以是屋角。
古代农民的识字率极低,平常讲话很难会用到华丽的修辞。而像“东边隐蔽的角落”,和“西边桑树、榆树的枝丫”这种地方,却是他们时常接触到的。
所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两句的意思,就是说在“在东边失去的东西,又在西边桑树和榆树的枝丫上找到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出处:
《诗经·静女》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这里的“隅”就是指城楼上的隐蔽之处,而“桑榆”就是指桑树、榆树。
所以这句成语字面上的解释应为:在东边隐蔽的角落失去,又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之间找到了。不过它在词典上的标准解释则为:刚开始在某一方面失利,后来得到了补偿。
不过它在成语词典上的解释却要“高端”一些,“东隅”在词典上被解释为日出之处,“桑榆”被解释为桑树和榆树,借喻“日落”的傍晚。
所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又可以解读为:日出的时候失去了,又在傍晚的时候收回来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演变:
刘秀这段发言说得文绉绉的,短短三十来字,当中还用到了至少三个华丽丽的比喻。一是以大鹏折翅喻军队失利,二是以东隅喻日出,三是以桑榆喻日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句非常富有诗意的成语,同时“东隅”一词,也在古诗中有了日出的意象。
比如李白作《有所思》,第一句“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就是说仙人在大海东边日出的地方。北宋司马光的“朝阳升东隅,照此庭下桐”中的“东隅”,也是指东边日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