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考场作文的话题,常以某个概念或概念间的关系表达形式出现。在审这类题目时,不少考生往往陷入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缺乏“抓手”的写作,常出现泛泛而谈、东拉西扯的现象,题材撞车,立意陈旧,文体不明。如何帮助学生从云里雾里走向“柳暗花明”呢?我想,不妨让他们学点“碰撞”法。所谓“碰撞”,就是联系,这种联系的广泛、科学和灵活程度,决定着文章在题材、立意和文体等各方面的独创性、新颖性。
“碰撞”可以产生与众不同的立意。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一词的解释是“配合得当和匀称”。音调、色彩、气氛讲究和谐,自然生态、人际交往、社会发展也讲究和谐。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和谐”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光从“和谐”这一概念出发,基本脱离不了“在人际交往中和谐是十分重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十分重要的”等这类一般性的立意。如果将“和谐”与其它词语产生碰撞,如“人云亦云”“出类拔萃”“贫困”等,就会产生“和谐并非人云亦云”“要为出类拔萃者提供一片和谐的土壤”“消灭贫困就是为社会消灭不和谐因素”等这些富有个性的立意,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碰撞”可以引出写作题材。例如,某同学以“探索”为话题写作,想到平时上学时妈妈经常关照要系好鞋带,与话题相碰撞,产生了将“系好鞋带”抽象为“探索前的充足准备”这层意思,思维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写作题材不断引出,写出了《请系好你的鞋带》的文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该文的一个片断:
从小到大,每次我要出门时,母亲都会提醒我:“孩子,系好你的鞋带。”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提醒我系好鞋带,她提醒我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踏上征程。
……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因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而被双双授予诺贝尔奖。不要惊叹于这两个科学家年轻有为,殊不知,在探索之前,他们做了多么惊人的准备工作。早在发现NA结构的十年前,两人就开始收集各方面的科研资料,与数十位DNA研究人员合作、探讨。经过漫长的猜想、比照、论证等准备工作,他们终于在1953年提出了有关DNA结构的观点。沃森、克里克的探索终获成功。试想,如果没有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没有踏上探索道路前的厚实积淀,他们又怎能如此从容,如此辉煌!
探索,就像搭乘一列火车,在上火车之前,你要买好车票,收拾好行李,有充足的准备,你才能及时赶上机遇的列车,不错失沿途的美景。所以,朋友,在你上路探索之前,请系好你的鞋带!
“碰撞”可以产生文体灵感。这种文体灵感来源于立意或题材,因为后两者会给作者提供一些十分妥当的叙述切入口。仍以话题“探索”为例,某同学在电视里看到了“动物世界”节目中一些纪录片,发现这些敬业的外国摄制组人员为了拍出精彩镜头,不惜冒着危险与动物“零距离”接触,时而亲身爬进臭哄哄的狼窝拍摄,时而跟踪毒蛇拍摄。与话题产生碰撞后,突然发现可以拟一封信,向这些可敬的摄制组人员询问他们身上的探索精神来自何方,并作出各种猜测,在夹叙夹议中悟出当今教育的一些不足,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一些建议,效果很好。又如以话题“目光”来作文,与词语“我行我素”相碰撞,产生“他人的目光就是一种约束,一种评价,切不可我行我素,任意胡来”这个立意,根据这一立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手中的素材,我们可以拟一封给某位亲友的信,可以写一篇演讲稿,也可以写一篇小小说等。
总之,通过“碰撞”,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打开和拓展,学生的习作就会呈现出“千文千面”、气象万千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