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州大学和日本北陆大学的合作研究项目《明清吴语词典》今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
本词典所谓的“吴语”是习惯说法,和汉语方言学上所称的吴方言用不同,是指以苏南地区为中心,包括邻近地区(上海和浙北)的方言。其分布区域相当于吴语太湖片(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中国语言地图集》,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吴语部分)。词典以历史上的北部吴语词汇为对象,广泛收罗明清时代以至民国初年书面文献中出现的吴语地区的方言口语词语。尽可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明代到清末的吴语词汇的面貌,努力整理出词汇发展变化的脉络。
明、清两代是吴语的近代时期,因为在已知的文献中,只有到明代,才出现了跟现代吴语有明显血缘关系、语言面貌相近的材料。要追溯吴语的过去、探究其现在,必须从这一时期的材料出发。就整个汉语来说,对近几百年来的词汇的研究是个薄弱点,而方言词汇的历史研究,就更少了。我们希望这部词典能为学界提供一个区域方言的比较完备的历史词库。当然,我们也希望这本词典能作为进一步研究吴语词汇发展历史的出发点。
词典以明清时代吴语地区作者的作品为主要对象。所谓吴语文献,是指大部或部分用吴语(苏州话的很多)写作的作品,包括:(1)民歌、歌谣;(2)戏剧,尤其是明清传奇;(3)弹词;(4)小说(包括“吴语小说”和基本用官话写作的小说,如“三言二拍”、《型世言》等);(5)地方志;(6)字书、韵书;(7)笔记等文献;(8)方言圣经;(9)外国人编写的词典和教科书。从现有文献的整体数量来说,我们搜罗的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肯定还有很多的遗漏,如清末民初在上海、苏州等地出版的大量报刊杂志上的资料就没能收罗进来(参见《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词典尽量罗列明清时期文献中的吴语词语,不管现代说不说,都收录。如:
咦要我支持拜节个茶汤茶水,咦要我照管个男儿大细个点心。(山歌9卷)
吴俗呼家人为鼻头。(笑府3卷)
(扯生走)(丑)慢点,还有说话商量来。(副)商量买北寺塔?阿是你打勿爽利来?走走! (翡翠园9出)
混堂里讨尽子臭厌,赌场里吃尽子酱瓜。(翡翠园8出)
吴语受人冷淡,辄云“吃糟茄”、“吃酱瓜”。(墨憨斋定本传奇·西楼楚江情12折)
我好好能搭倷说,倷啥格吃仔生人脑子实梗,对仔我生碰碰介! (九尾狐33回)
其中很多词语现在还说,如“咦(又)、男儿大细(孩子、子女)、来(语气助词)、商量买北寺塔(讽刺无结果的、长篇大论的商量)、阿是(是……吗)、好好能、搭(介词,和)、倷(你)、啥格(什么)、吃生人脑子(比喻口气生硬)、实梗(这样)、对仔(对、对着)、生碰碰([口气]生硬)”等。但“吃糟茄、吃酱瓜、鼻头”等今已不用,而原著则明确说是吴语词。这些词语都收入了本词典,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又为读者理解方言的古词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词典还适当收录了一部分明清时期吴地作家作品中很常见的白话词语,以方便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方言词的书面形式很不确定,同音异形词很多。我们根据语义和词源,对同一词语的各种不同写法加以整理,采用符合词源学原则而又比较合理的写法作为主要词目,其他形体都集中在这一项下,综合其各种用例给予确切的释义。希望这能为方言研究者、民间文学作品记录者提供方言用字的依据。
语言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有些已经消失的社会现象和事物,能借助于词语保存下来。词典收录了有关词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明清时代吴地的社会、历史、民俗的史料加以整理,并制成索引,为学界提供检索之便。同时,也是阅读理解明清时期北部吴语区作家的作品提供更详细更可靠的工具书。
本词典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纂。从500多种文献中摘录例句5万多条,并全文录入重要的文献约近40种,构成了本书的基本数据库,***计得19万条记录,约合950万字。各位编者根据以上资料进行编写。编写稿汇总后,由主编根据体例加以整理修改,主要工作是调整体例,核实例句,斟酌释义,还补充和改写了大量的词条。最终收入词典的条目约17000条,总篇幅达到228万字。
在日本著名汉学家宫田一郎教授的积极倡导下,苏州大学和北陆大学于1992年结成了友好关系。作为两校的第一个合作研究项目,就是编纂一部关于近代苏州方言的词典,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定名为《明清吴语词典》。词典编纂过程中,有多位著名的吴语研究者(如翁寿元、钱乃荣、张家茂、刘丹青、汪平、李小凡、陶寰等各位)参加具体的编写工作,还有研究汉语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专家应邀担任审稿委员。这些都为提高词典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编写这样一部词典,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劳动,虽然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会有种种缺点和问题,希望学界朋友给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