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学教育大师——傅种孙?
傅种孙(1898一1962)当时在北京师大附中教几何。他教几何时,每逢考试,必预先告诉学生要带圆规和直尺。但当时的学生大多不很认真,常常忘带,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就用铅笔杆代替直尺,再从兜里拿出一个铜圆(形同现在流通的硬币)来画图。傅先生针对这个情形,干脆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研究“用一个铜圆代替圆规,能否作直尺与圆规所能作的一切工作?”显然,傅先生的这道题对学生来说应该算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众所周知,平面几何作图工具仅限于圆规和直尺。其中,直尺是没有刻度的,是一根具有理想的直且有有限长度的棍子。傅先生的学生用铅笔充当尺子虽不符合要求,但还不算离谱。用铅笔一类的物品充当直尺的关键不在于他是否是直的以及能否利用它画得很直,而在于画图者的观念或思想是否把它看作直线或线段。公元前三世纪以前,即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诞生之前,圆规和直尺曾被当时的数学工作者看成是地位平等的画图工具。人们在作图时,对利用圆规和直尺,或只用圆规、或只用直尺是不加区别的。当时的人们有个风气,喜欢以增加问题条件的严苛性来挑战问题,用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智慧。他们不断的给问题设立苛刻的条件或前提,例如,在平面上作图只用直尺行不行、只用圆规行不行等,用以挑战智慧的极限。之后,欧几里得撰写教科书《几何原本》(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传播科学真理和方法的教科书,建议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专家首先应该读懂这本书)时,才规定了以圆规和直尺为几何作图的基础。?
在之后的二千年间,用尺规作图的研究并未停顿。直到1797年,意大利数学家
Mascheroni证明了“所有用圆规和直尺可解的作图问题,只用圆规也能够精确地解决。”(注:有事实说明在他之前已有人率先证明了这个结果)?
1833年瑞士数学家Steiner证明了:在平面上给出一个定圆和它的中心,则每个用圆规和直尺可解的作图题,只用直尺也能够解决。十九世纪,非欧几何产生,尺规作图仍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数学家们随即证明了在罗巴切夫斯基平面上也可以不用直尺作图。另外,对尺规作图问题的研究也导致了十九世纪的一些重要的数学进展,例如群论的产生就是作图问题代数化所促成的结果。
更多网址:/p-27436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