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扁鹊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扁鹊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

小题1:B小题2:D小题3:D小题4:B小题5:1先生该不会是欺骗我吧?为什么说太子能够救活呢? 2私下听说你崇高的行为时间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你面前拜见你。

3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够把死人治活。 小题1:厉:磨砺小题2:以:把/因为;A于:“在”;B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表示并列,连词小题3:无 小题4:扁鹊未进去诊视小题5:无参考译文:扁鹊,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当人家旅馆的主管人。有个旅客叫长桑君住在他那里,扁鹊独具眼光,把他看作特殊的人,常恭敬地对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是个不一般的人。他在旅馆住了十多年,这一天,他就招呼扁鹊私下来座谈,暗地里对扁鹊说:“我有治病的秘方,年老了,想要传授给你,你不要泄漏!”扁鹊说:“遵命。”

长桑君就把秘方书籍全部送给扁鹊。后来,扁鹊路过虢国。

虢国太子死了,扁鹊来到虢国国君的宫门口,询问一个喜欢讲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为什么国都的人都在祈祷求神,把大家的事都耽搁了?”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按常规,交错不能排泄,外面突然发作,就损害了内部。正气不能制止邪气,邪气积聚却不能排泄,因而阳气缓慢,阴气急促,所以突然昏倒死去。”

扁鹊问:“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从公鸡啼鸣到现在。”扁鹊问:“收殓了吗?”中庶子说:“还没有,他死了还不到半天时间呢。”

扁鹊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欺骗我吧?为什么说太子能够救活呢?”扁鹊仰望天空叹息说:“老夫子谈论医道,就像从竹管里看天空,从缝隙里看花纹。我讲究的医道,是不需要按脉搏、望气色、听声音、看形态。

只要说出生病的地方,听说病在背部的情况,就能推断腹部的情况;听说病在腹部的情况,就能推断背了的情况。病因可以从外表得到印证。

如果你认为我的话是不真实的,可以试着进去诊视太子,就会听到他的耳朵有声响,鼻孔张大,抚摸他的两腿到下身,应该还感到温暖呢。”中庶子就把扁鹊的话进去报告了虢国国君。

虢国国君听了,大为吃惊,出来在中阙接见扁鹊,说:“私下听说你崇高的行为时间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你面前拜见你。先生经过小国,如果能够救活我的儿子,我们就主幸运了!”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厥。

太子其实并没有死。”扁鹊于是叫徒弟子阳磨针磨石,选取外三阳和五会的穴位扎针。

不一会儿,太子苏醒过来。扁鹊就叫弟子子豹准备五分之熨,用八减之剂一起煮了,用来轮番熨着两边胁下。

太子就能起来坐了。再恢复阴阳调和,只是服用汤药,两旬就复原了。

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够把死人治活。扁鹊说:“我秦越人并不能把死人治活,这些人本来应当活的,我能让他们起来罢了。”

扁鹊路过邯郸,听说当地重视妇女,就做妇科医生;路过洛阳,听说周人敬重老人,就做治耳、目、 *** 医生;来到咸阳,听说秦国人喜爱小孩,就做小儿科医生。随着世俗的需要变更行医。

秦国太医令李醯知道自己技术比不上扁鹊,派人把扁鹊暗杀了。

2. 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④:“君与知之者谋(6)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⑤,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擅长各科,反对巫术治病。入秦后,太医令李醯自知不如,派人将他刺死。

②示:告诉。

③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

④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

⑤此:如此。

⑥谋:商量。

释义

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给扁鹊,请求扁鹊予以治疗。 秦武王的近臣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间,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把耳朵搞聋,把眼睛搞瞎。” 秦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这怎么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这种法则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今用

说明要“与知之者谋之”,不要“与不知者败之”。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依靠真知灼见,莫听啧声烦言。除病与知政都是同一个道理。

短章新解

《扁鹊见秦武王》这则寓言故事按传统的理解是说,不论办什么事情,要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错误意见所动摇,就会误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故事的寓意在今天看来也就有了新的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秦武王较之《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在对待病的问题上,不再“讳疾忌医”,而是主动“示之病”:然而,一旦面对周围的人建议和劝阻,他又犹豫不决了,结果同样被扁鹊讥讽奚落了一番。

作为一国之君的秦武王在对待自己疾病的小问题上,之所以犹豫不决,关键是对内行和外行的建议缺乏明确的分析和判断,做不了自己的主。诚然,专家和内行的意见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内行,未必是好事;外行的建议,只要是正确的,多听听也是很有好处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只有这样全盘考虑,权衡利弊,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把问题解决好,处理好;才能真正做到既不迷信权威,也不至于被周围的意见所蛊惑。

3. 扁鹊投石文言文答案

扁鹊投石医扁鹊①见秦武王②,武王示之③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④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⑤曰:“君与知之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⑦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n 注释 ①扁鹊: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②秦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③示之:给他看,之,指扁鹊.④已:停止,病愈的意思.⑤石: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⑥之:指治病的事.⑦使:假使. n 知识钩玄 [古今异义]已 今常用义:已经.文中古义:停止;如“除之未必已也”. 石今常用义:石头.文中古义:石针;如“扁鹊怒而投石曰”.左右今常用义:左边和右边;支配;文中古义:近侍,近臣;如“左右曰”.[一词多义]前(1)名词,前面;如“君之病,在耳之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 (1)动词,前进,上前;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使(1)动词,让;如“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2)连词,假使;如“使此知秦国之政也”.(3)动词,出使;如“《使至塞上》”. 与(1)介词,跟,同;如“君与知之者谋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2)动词,给予;如“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明(1)形容词,眼力好;如“将使耳不聪,目不明”.(2)形容词,光明,明亮;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3)形容词,次,下一个;如“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知(1)动词,知道,了解;如“与知之者谋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六则》)(2)动词,主持,管理;如“使此知秦国之政也”.(3)动词,领悟;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则》)举(1)动词,行动;做;如“则君一举而亡国矣”.(2)动词,推荐,选用;如“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3)动词,举起,抬头;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谋(1)动词,谋划,商量;如“君与知之者谋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名词,计谋;如“足智多谋”. [词类活用] 动词用如使动词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中的动词“亡”是用如使用词,即“使……灭亡” ;该分句可译为 “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之前省略主语“君”,即“(君)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该分句可译为“(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2)“而与不知者败之”之前省略主语“君”,即“(君)而与不知者败之”;该分句可译为“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 2.省略宾语 (1)“扁鹊请除”之中,动词“除”之后省略宾语“之”,指秦武王生的病,即“扁鹊请除(之)”;该分句可译为“扁鹊看了,请求把它除掉”.(2)“君以告扁鹊”之中,介词“以”之后省略宾语“之”,指秦武王左右亲信说的话,即“君以(之)告扁鹊”;该分句可译为“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 3.省略介词(1)“武王示之病”之中,“示之”之后省略介词“以”,即“武王示之(以)病”;该分句可译为“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给扁鹊看”.(2)“使此知秦国之政也”之中,“使”之后省略介词“以”,即“使(以)此知秦国之政也”;该分句可译为“(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n 翻译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给扁鹊看.扁鹊看了,请求把它除掉.秦武王左右亲信说:“君王生的东西,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除掉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听不见,眼睛丧失视力.”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n 欣赏评点 西汉人刘向整理而成的《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谋士说客的政治活动和游说言辞的书.谋士说客不辞劳苦,奔走游说,推销自己的治国方略,为了说服对方,经常运用巧妙的比喻,生动的寓言.《诗经》中的“筑室道谋”一词是说与过路人商量造房子的事,而《战国策》中记载的“扁鹊投石”的故事讲的是秦武王请名医扁鹊来治病,手术尚未开始,就因秦武王身边小人谗言而中断.本文以治病喻治国,告诫国君要用贤不疑.不能为小人所左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请教,切不可听任外行指手画脚.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更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n 自能测试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一项是( ) A. 武王示之病. (代词,他,代武王)B. 君之病. (助词,的) C. 。

4. 求《扁鹊见蔡桓公》的文言文及解析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译文: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不说话.扁鹊退了出去.蔡桓公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又不说话.扁鹊退了出去.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就掉头跑了.蔡桓公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现在病在骨髓,是掌管生死的神之管辖,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字词释义: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2.立:站立.3.有间(4声):一会儿.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5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好(hào)——喜欢.扁鹊像好(hào)喜好,习惯,医生的习惯,就是医治没有病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读法:医之好 治不病 以为功.医:医生;之:的;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8.居十日:待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9.益:更加.10.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xuán):通“旋”,回转.走——跑.11.故:特意.12.汤(tàng)熨(wèi)现语文教科书读(yùn)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13.针石:古代针灸用的用砭的石针,这里指针灸.14.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16.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17.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18.索:寻找.19.遂(suì):于是、就.20.及:达到.21.是以:以是,因此.22.应:答应,理睬.23.恐:恐怕,担心.24.将:要.25.功:本领,功劳.26.肌肤:肌肉和皮肤.27.使:指使,派人28.居:过了.[6-12]29.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文章寓意:1.有病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2.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调整,修正自己.4.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5.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1-5]6.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5. 扁鹊投石2010上海阅读答案

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4分)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15.(4分)治病 治国。

6. 有关于文言文练习09120502下列各句中的“知”字,与“使此知秦

选BA懂得,知道.出处如下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这是《战国策》中的故事.讲的是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B中知为管理,主持的意思.有一个比较生动好记的例子就是“知州”(相当于县长之类的官职,古代小说或是电视剧里常能看到的)判断依据 知……政的很明显就是这个意项C读四声,智,智慧的意思D了解,引申为赏识,交好.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按上下文的语义衔接来说是“你怎么认识燕王(怎么被燕王赏识)的?”所以应该是这个意项C项我不太确定,但分析知的所有意项后觉得还是这个比较接近.又及:买一本古汉语词典不错.有每个字的所有意项解释和举例,例子一般还都是比较经典的篇目,很多都是课本上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