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文言文的词性~20点

文言文的词性~20点

什么是词性(文言文..)? 文言文的词性多种? 请举出所有词性... 以、于:在古文当介词且意思不当「因为」之解时,往往都是倒装的句型。其主要结构为动词+以+名词或名词+以+动词。还原结构为(主词)+以/于+名词+动词。(有时候没有主词或是主词省略)※也有时候往往古文会省略「于」这个介词,其主要解构为:动词+(于)+名词。此种情形也能够倒装,方式如同上述所示,如:  之:当「助词,无义」的用法时,主要结构为名词+之+动词或动词+之+名词。※古人在取他的名时,都会在他的名里加个「之」字,这个「之」也是没有意思的,如: 1、《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里面的烛之武。 ※有时候「之」也同「于」,而在此时就当作「向」或是「从」的意思。主要结构为动词+之+名词,如在《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就很常看到: 1、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仲永之通悟,受于天也。仲永夙慧通达的本领,是从天那里所赋予的。)  又如「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皆是如此。 而:在古文里为连词当「就」、「然后」或是「却」的意思讲时,往往都为英文里的对等连接词,比较常见到的主要结构为动词+而+动词。后面的动词有时候会词性活用成别的词性。 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并不是一生出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怎么能够没有疑惑呢?)《韩愈˙师说》※「而」有时候也同「以」,意思各有不同,但都可看成增加语气的无义助词进而省略。结构大致为动词+而/以+动词或名词+而/以+动词,在骈化散文中很常看到: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辞》 ※「而」有时候也为连词,当「倘若」的意思时,其主要结构为名词+而+一件事/一件叙述/一个动作,如: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倘若没有信用,就不知道这个人能够做什么事了。)《论语˙为政》  于:在当介词而意思为「向」时,往往都是倒装句,且其主要结构为动词+于+名词,还原结构为于+名词+动词,如: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于孔子问政。齐景公向孔子问治国之道。)《论语˙颜渊》  乃:如果主要结构为(主语)+乃+动词+(名词)时,这是典型的句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此处的「乃」一定是修饰下面的动词,故为副词,较常使用跟看到的意思为「才」与「竟然」,如: 1、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如今他们的智慧竟然比不上他们所瞧不起的人。)《韩愈˙师说》 见:当作「表露」的意思时通「现」,其主要结构为:主语+见,如: 1、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不饱,力量不足够,才能与美好表露不出来。)《韩愈˙杂说四──马说》 去:较特别的意思是当「距离」的意思解释,其结构为名词+去+名词,如: 1、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这五个人死的时候距离在他们的墓地为他们下葬的今天。)《张溥˙五人碑墓记》 2、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啊!)《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参考: bbs/2975767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用作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名词「蹄」在此做动词「用蹄踢」。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王」在此做使动动词「使……为王」。 名词用作副词,常与「然」(……的样子)连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聊斋志异》),名词「犬」在动词「坐」前作副词「像犬一样」。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翼」在动词「临」前作副词「像翼(翅膀)一样」。 文言的特殊词序也是显著特点之一。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孰」、「何」、「悉」等置于动词之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丘明《左传》)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缚者曷(通「何」)为者也?』」(《晏子春秋》) 在否定句中,用代词作宾语时,一般都放在动词前面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之也(《论语》) 与「以」连用的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 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出现的原因有作者的主观原因,如一时想不起此字;也有客观原因,如避讳等。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喜悦。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熙」,通「嬉」,开玩笑。 2009-06-13 15:02:41 补充: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

参考:

zh. *** /w/index?title=%E6%96%87%E8%A8%80%E6%96%87&variant=zh-#.E8.AA.9E.E6.B3.95.E7.89.B9.E9.BB.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