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楹联的含义

楹联的含义

楹联指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扩展资料

联律通则:最基本的规则——平仄相谐

早在2007年,中国楹联学会就发布了《联律通则》,这已成为楹联界公认的一个创作准则。对联最主要的几个要求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具体来讲,“字句对等不用说了,上联5个字下联6个字,总不叫对联吧?”龙文武说。

词性对品、结构对应,是说起码相对应位置上的词结构形式必须一致,比如,“大山”不能对“日月”,前者偏正结构,后者是联合结构。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节律。

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也就是两个字才是一音节;对立就是从单句上要“平仄交替”,如“大漠沙如雪(仄仄平平仄)”,从上下两联双句来看,就要“平平”对“仄仄”,如“山花”对“海树”。

按《联律通则》第八条规定,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

按“今声”也即现在的汉语拼音来论,那就是“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

百度百科-对联

人民网-让楹联文化走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