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海南话属于什么语系

海南话属于什么语系

海南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海南岛原先没有人居住,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后来,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焉。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

海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全省有500多万人使用,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是海南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屯昌、澄迈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不同的地方,海南话的语音和声调有所不同,但相互之间一般均可通用对话。

海南话有一套全国独有的吸气音(或称之为“内向爆破音”)[b<]、[d<]、[g<](在国际音标里,[<]是吸气音的标志)。在普通话和全国各种地方方言的发音系统里,全部音素都是呼气音(在特殊情况下的感叹字“啧“是例外)。由于元音(韵母)都是呼气音,声母用吸气音说话难度很大。因为这意味着在发一个音节的过程中,要先短暂吸气发出声母,然后才呼气发韵母,这么一吸一呼十分麻烦,不是从小训练,很难掌握。另外,非洲少数地区、我国个别地方的方言也有吸气音。但都是“不完整”(不成系统)的;全世界就只有海南话有一整套“完整”的吸气发音系统,十分珍贵。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的语言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有110万人使用,是海南少数民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7个自治县和三亚、通什两市。

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海南约有5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西郊的长流、荣山、新海等地。

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方言系统,海南约4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区以及昌江、东方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军话属汉藏语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据史书记载这是古代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语言。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三亚的部分地区。

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于广州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市的崖城和水南地区,使用人数不多。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人数约5万余人,是海南苗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的琼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区。

回辉话的系属目前学术界尚未定论。是海南回族的语言。约有6000余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回辉、回新两村。

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跟黎语比较接近,使用人数约10万人,主要分布在东方、昌江两县的昌化江下游两岸。

客家话客家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水上居民使用。

此外,解放后特别是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以来,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外地居民中,也有使用白语、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上海话、北方话等语言的人群体。

海南话的发音特点

海南话全部是平舌音,说话时,舌头等发音器官变化幅度小,说起来比普通话和英语都省力。笔者年轻时曾经有机会做过试验,用普通话、海南话和英语各上一节内容相同的课。结果发现,授课的疲劳程度是这样的:普通话最累,其次是英语,最轻松的是海南话。细心考察这三种话就可以明白个中原因,海南话除了没有翘舌音外,还没有送气音。普通话和英语中的大量送气音显然会消耗说话人的部分力气。海南话只用平舌音和不送气音,不用翘舌音和送气音,这样使说话人既省力又省气。因此说惯了海南话的人会觉得说普通话的人说话时口型夸张,像想生气的样子;也觉得说英语的人口型不大方而发音内敛,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海南话的入声

入声通常带有辅音韵尾,发音短促,普通话没有入声(见《现代汉语词典》“入声”条),但海南话有入声。像“十”“出”“绿”等在海南话里就是入声字,入声字可以使发音更加丰富多彩。海南话入声字“十”念 “dap”,由于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因此重复的发音很多,造成许多字都读成相同的音;真是太恐怖了),说普通话的人学海南话“十”的发音时常常念成“da”(哒)。这就漏掉了“p”这个入声字中的一个韵尾而不自觉,而海南话中“dap”和“da”是两个明显不同的读音(意义)。

海南话的入声字韵尾主要有这几个:“t”“k”“p”。这些韵尾是不需要发出声音来的,只是点到为止,就像英语中的不完全爆破音一样。外地人都觉得这种音很难学,除非他们学英语的时候就学会了英语的不完全爆破音。

海南话的收气音(dd)

普通话中有送气音,也有不送气音,正像社会上有送礼的人,也有不送礼的人;海南话中有不送气音,但没有送气音;不仅没有送气音,反而有收气音。这也像我们的同胞,有人不仅不送礼,反而要收礼。所谓收气音,就是海南话里经常出现的发音时不吐气而略微吸气的一种特别的声母的发音(dd)。

让我们来研究这个收气音。首先,我们熟悉的普通话声母“t”是送气音,而普通话或者海南话声母“d”的发音口型跟“t”是一样的,只是不送气。海南话声母“dd”是个收气音,它发音的口型跟“d”是相同的,特别之处是“d”发音时稍稍吸进一点气。例如,“dda”(踏)、“ddi”(弟)、“ddo”(丈)。这三个例字的海南话声母都发收气音,如果把它们念成不送气音而且保留韵母不变的话,我们便得到另外的读音和意义:“da”(杂)“di”(是)、“do”(助)。

可见,收气音和不送气音是有区别的,正像不送气音和送气音有区别一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普通话里,“t”是送气音,发音时吐气很明显;“d”是不送气音,发音时吐气微弱;而在海南话里,“dd”发的是收气音,发音时几乎不吐气,甚至会吸入一点气。这种收气音发音非常奇特,在中国大陆不容易听到。所以从小说惯普通话的人,不花三个月的时间是学不了这个发音的。许多大陆同胞在海南使用海南话哪怕超过十年时间,仍然无法正确发好“dd”这个声母,常常用“d”来替代。于是有时会闹出笑话或者引起误会,例如,把“有电”(u ddin)说成“有信”(u din),把“得”(ddit)说成“失”(dit) ,把“德育”(ddikzok)说成“色欲”(dikzok) 等。

海南话的表达

海南话的表达常常令外地人感到莫名其妙,现在随便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当然,如果你的文化水平较高的话,理解起来也并不是很困难,甚至觉得很有趣。

海南话不说吃饭,而说“食糜”。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糜”读作mei(和“梅”同音),指糜子(也称穄子):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形状跟黍子相似,但子实不黏;

2. 这种植物的子实。

显而易见,海南人“食糜”就是吃糜子的子实(估计煮熟的),不可能是吃糜子的叶子;就像我们说吃葡萄,那肯定是吃葡萄的果实,而决不是吃连根拔起的葡萄藤。可是,现在的海南人说“食糜”也不再是真的吃糜子了,而是吃大米饭(包括鱼、肉、蔬菜等)。他们说“食糜”,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真的吃糜子。

摘抄自;/view/412605.htm

-----------原创回答团专属标识------------------

原创回答团团员:阿廖沙为您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