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转载以下资料:
在前不久的一次语文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给多音字组词。其中有一个字“差”给了两个字音:cha(一声) cha(四声),34个学生的班级,竟然有32学生在第二个空里填写“差生”,占全班人数的94.1%。
是谁制造了“差生”?是谁让孩子们对这样的词语记忆得如此深刻?从各类小词典再到《辞海》,我想要找到对这个词语的解释,但是没有。很显然,这是在学校里派生出词语。
我请同学们对“差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尽情讲出自己的看法。下面是马媛媛同学在讨论中的发言:
“优生和差生的距离,可以说是越来越远。老师总是努力地想使差生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可是,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是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刚踏入校园的时候,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望着一本本他们看不懂的书,听着别人给他们讲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知道学习好就可以写出这样的故事,于是,他们十分渴望自己也能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
他们会因为背过了乘法口诀而高兴一天,他们因为会默写了生母表而满心喜悦。就这样,他们感觉学习处处是乐趣,渐渐地,积极向上的心理就会使他们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优生。
当一些天资稍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时,如果这时候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来到他们身边,耐心讲解,对他多多鼓励,帮他提高自信心,他就会因此而更加刻苦,从而奋起直追,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呀!
但是,一些老师的做法却与之相反,结果也会相反。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公开争抢着验证自己班的某某同学是最笨的,某某同学是弱智,某某是朽木不可雕也,某某不可救药了。虽然,他们可能也给这些学生补过课,但补课的同时不会忘记冷言冷语几句,缺少爱的补课费时费力,不会有好的效果。我就经常想,老师怎么那么笨,不知道 ‘攻心术’呢?只有学生喜欢你,他才愿意学你所教的科目呀!
长期的压抑之下,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成了一无是处的了。长此以往,原来对校园的好奇变成了厌恶学校,最终,成了所谓的差生。哪一个孩子不愿意听到表扬,在表扬声中成长的学生往往会乐观向上。虽然适当的给予批评,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更需要鼓励!请老师多表扬我们一次吧,即使您批评我们也让我们感受到您饱含着深情吧!让那些您一手造成的差生从阴影中走出,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吧!”
这完全是孩子的原话,我没有进行一个字的修改:在孩子的眼里,是老师制造了差生呀!他们从老师的眼神中,说话的语气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中,各级各类的评比中,都强烈感受到了老师无声的评判:孰优孰差?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对所教班中的7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谁教你知道了“差生”这个词语?为什么这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你认为自己是差生吗?
3、 你愿意被人当作差生看待吗?
4、 你喜欢称学习不好或者纪律方面自我约束比较困难的同学为差生吗?
5、 你认为老师应该怎样看待同学?
学生的回答同样令我震撼不已。87.2%的学生提到“差生”一词是从老师口中和眼神中知道的,因为老师经常这样说“你怎么这么差呀!”,“这么简单的题目你还出错!”剩下的那12.8%是在父母的口中知道自己是个差生的,因为爸爸妈妈经常用恶毒的语言粗暴地对待孩子,后悔生出了这么笨的孩子。79%的学生因为感觉这个词语格外刺耳而留下了深刻印象,17.4%的孩子则是因为被老师或者家长称为“差生”、“笨蛋”等而记忆在心的。94.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差生,87%的学生不愿意称学习或纪律不好的同学为差生。在“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同学”这个问题中,100%的学生提到了“尊重”。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某一个班级的问题。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学生,被学校和家长划入“差生” 之列的有5000万之多。如此多的“差生”是如何产生的?他们真得就那么差吗?
其实所谓的差生,不过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尽管,他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有的品德行为不良,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让学校家长都颇感头痛;有的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有的学习成绩很糟糕,拉了班级总分的后腿,让家长也很没面子……但是,这一切是孩子的错吗?
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孩子无知无识地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切社会性都是成人世界给他的,在这里我只想请成人们记住这一段被教育书刊反复引用的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羞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的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