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洪积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洪积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由于洪水大小不同,洪积作用规模也有差别,洪积扇顶部物质一般粗大,是潜水补给带,越向边缘越细,是潜水溢出带,溢出地表形成泉水或沼泽,甚至使地表呈现盐渍化。形成洪积扇的暂时性河流到山前多呈散流而消失,因此洪积扇是这类河流的末端沉积。所以洪积扇又有三角洲之称。洪积扇的叠置和变形是确定活动构造的重要证据之一。我国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西北和华北山区的山前地带,暂时性和季节性河流常形成典型的洪积扇。[1]

中文名

洪积扇

外文名

outwash fan

快速

导航

形态

分布地区

地貌

洪积扇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洪积扇由山口向山前倾斜,扇顶部坡度5°—10°,远离山口则为2°—6°,扇顶与边缘高差可达数百米。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同时山地基岩机械风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在扇体的边缘需有泉水出露,成为干旱区的绿洲。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

天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这个完美“扇贝”

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

形态

洪积扇尖顶,也就是河流流出山麓的谷口,和山外宽广的扇形外缘,组成成分是不一样的。当山区湍急的河流流出谷口,水流搬运能力下降,巨石率先停留下来。随着水流越来越远,越来越缓,搬运能力越来越弱,水中的沙石也逐渐沉降下来,先是石块,然后是粗砂,最后是黏土。所以洪积扇尖顶大多是粗颗粒的砂石,而到了外缘则演变成了细腻的沙粒黏土。

锅有缝隙和窟窿会漏水,土地也一样。洪积扇顶端的砾石、粗砂颗粒大,孔隙很多,就像筛子一样,会让水分渗漏到很深的地方,所以土地比较干燥。而到了扇形的外缘,土地由粉沙和黏土组成,渗水性很差,就像在田地之下铺了隔水防渗膜一样,能让水分充盈在土地表面,使扇缘土地湿润,甚至抬高地下水位,形成喷涌的泉水。天山脚下的绿洲,就是在这样湿润的土壤上生长出来。

分布地区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天山宽广的山脉下,各个山谷谷口的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山麓洪积平原。整个平原的扇缘因为地下水富集,会有连片的湿润地区,这在干旱地区最为宝贵,就成了村落与耕地集中的地方。新疆的乌鲁木齐、石河子等现代化城市,以及大片的瓜果棉花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坐落在天山北麓的山前洪积扇绿洲上。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武威这些在戈壁荒漠间的历史名城,瓜果飘香、沟渠纵横,则是拜祁连山的洪积扇所赐。

除了莽莽大西北,我国华北地区的太行山、燕山等地的洪积扇也有自己的特色。这里的洪积扇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态上的扇形已经不太明显了,但是自然的力量却依然影响着它们。在同一个洪积扇上,由于不同位置水分和土壤条件不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呈地带性演变。

洪积扇之上的山地,峻峭难攀,原生林木较多,不易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是林地利用方式。洪积扇的扇顶相含大量砾石粗砂,透水性好,地形坡度大,潜水埋深大,因而土壤贫瘠干燥,开发程度小,主要是原生的耐旱灌木、草本生长。扇中相细颗粒逐渐增多,并有黏土夹层出现,透水性变差,地下水位埋深较小,为潜水溢出带,因而此处有居民点和农用地。扇缘相颗粒更细,地势变平,由于河流对潜水的排泄和蒸发,潜水埋深又略微增大,为潜水下沉带,此处是居民点和农用地的主要所在地。

参考资料

[1] 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编辑.地质辞典 (一) 普通地质 构造地质分册 上册.地质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