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读过中学的人,都被教过这样的历史知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们学的“中国历史”,也就按照夏、商、周、秦、汉以至清这样的顺序编写。似乎历史上有个一脉相承的“中国”存在。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的历史神话。为了制造这个神话,历史学家费尽了心思。为了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就说是劳动人民要求统一。为什么呢?因为春秋时大小一百多个国家,可国家虽小也是五脏俱全,要养军队、官吏,小国要向大国纳贡,要受大国欺负,等等。最后负担都要压到劳动人民的肩上。大国人民的负担要比小国人民轻。所以人民的经验是:“做小国的人民不如做大国的人民,做小国的人民不如做全中国统一的人民。”[1]这只有中国的历史学家才能异想天开的出来。怎么就忘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了?为什么人民不想:每个国家都和平***处互不干涉内政,不就天下太平了?墨子不就主张非攻吗?为什么非得要统一呢?难道当时的各个国家的人民都在想,谁来赶紧把我们的国家灭了吧!况且战国时期的老百姓难道都是傻瓜,以为自己盼望几下,就能够“统一”,而不需要战争和流血?我实在想象不出长平一战被杀45万、平阳一役被杀10万的赵国人民,凄惨的不够,还会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渴望秦国一统中原!就算是这样,是不是等到秦始皇君临六国后,人民又在想,统一和分裂,对老百姓来说,都是乌鸦一般黑啊!那些碰上了《诗》、《书》都要付之一炬的人,再也不敢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了,他们喜欢统一吗?他们喜欢谈谈《诗》、《书》就被弃市?如果说统一能够救民于水火的话,秦始皇的中国可是变本加厉,哪里是解民倒悬啊!以致于上下二千年,除了毛泽东,以前的历代统治者都不敢歌颂秦始皇,“秦政”可是个绝对的贬义词。就连长城这样的国防工程,甚至到了明朝,为了避嫌,把修长城称为修“边墙”,就是为了跟秦始皇修长城划清界线。当然,历史学家说过,七个国家里,秦国的政治要比较好一些,因此人民把希望寄托在秦国,荀子就曾经代表这个希望,断定秦国将实现统一全中国的伟大任务。[2]既然如此,一定要解放魏国、一定要解放楚国、一定要解放韩国……就是秦国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了!不过,好像人民并不欢迎秦国军队来解放自己。被征服者也不会怎么心悦诚服。张良和雇的刺客一起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难道不是为亡去的韩国报仇?已经七十岁了的范增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而且相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3]?文化人为统一的神话推波助澜,这才真正是所谓的笔杆子杀人。好像统一本身成了目的,只要登过哟呼,老百姓就会同仇敌忾,猪啊羊啊忙不迭地送过来。实际上,对于人民来说,无论是统一还是反抗侵略,都意味着死亡、破财、遭灾。正义的想象无法消弭事情本身的残酷性。难道陈胜吴广不就是在谪戌渔阳的途中造反了?陈胜吴广在去渔阳的路上煽动造反时,就说,你们遇雨而不能按时赶到渔阳,根据规定就会被处死;即使没有被处死,到那个地方戌守,十有六七也是死。壮士不死便罢,死就要死的轰轰烈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不愿任劳任怨地去保卫边疆,相反,还要造反,照主流观念来看,哪里有爱国主义的影子?!秦始皇为了开疆拓土发动的南征北战,并不怎么得人心。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5]显然,黑龙江、新疆等,都不在秦朝的统治范围。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那个“中国”,它极盛时的疆域还不到今天中国的三分之一。[6]其余的三分之二都不是当时“中国”的领土。它们或是部落,或是独立的国家。如果可以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么,今天我们要寻找今天中国的历史延续性,黑龙江、新疆的历史岂不是只能等到并入某个“正统”的王朝时再写?况且,我们有些人动不动就喜欢说“自古以来”,如果这样写中国的历史,岂不是只能说黑龙江“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对历史的阉割。其实,秦始皇不过是征服了六国而已。今天应该以客观、中立的立场来写过去的历史,写今天的中国这片土地上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没有必要把秦、汉……当成“正统”来写。比如,我们不能说元朝是“中国”的亡国史,而只能说元朝是南宋的亡国史。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包括有蒙古族人,而中国史也就只能是今天的中国人民的历史,都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生息息,我们能够说谁才是“中国”的嫡传正宗呢?否则,很多事情就无法解释通。如果我们非得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那么秦始皇派兵征伐百越而置三郡,我们能够说那里“自古以来”就是“秦国”的领土,因此秦始皇有充分的理由发兵征讨?历史必须实事求是。汉朝的晁错就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7]如果我们说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其实明朝的疆域“北限于长城,西仅越河西,蒙古旧部及西域诸国皆不能有也”。[8]而康熙皇帝又被称为统一了中国的君主,可是,清朝版图“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清史稿·地理志》)清朝向俄罗斯等国割让的土地基本上就不在明朝的“中国”之内。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明白,什么叫“统一”。按照《新华词典》的解释,“部分联成整体”就是统一,并且举了一个例子:“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而分裂是指“一个整体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9]可以说,这个解释会造成误解。比如,俄罗斯占领西伯利亚、占领库页岛,我们认为应该称之为统一了俄罗斯吗?同样道理,秦始皇派兵南征北战,夺河套,占岭南,又称为什么呢?如果蒙古国非要要搬出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我们睡觉能够放心吗?如果从领土大小的角度来看统一问题的话,“中国”实在是除了元朝可以叫统一的国家外,其他朝代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呢!晋朝虽然灭了魏蜀吴三国,但是要知道,汉朝的疆域可是到了西域啊,那么两晋实在是没有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唐朝相对与清朝来说,也不能叫统一,吐蕃和它是两个平等甚至对立的国家呢!而两宋、明朝相对与唐朝来说,还有许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等着它们去“统一”呢,可他们却把这个任务完成的很糟糕。帐是越算越糊涂。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那就是我们企图制造一个一以贯之的“正统中国”的结果,从而不得不为古人担忧,为古人辩解。当我们今天由衷地歌颂中国的地大物博时,我们恐怕不会想到,这里隐含着我们对烧杀抢掳暴力奸的赞美。中国的国土和俄罗斯的疆域一样,是用剑犁出来的。今天中国的领土其实也是过去某个王朝从另外某个王朝或者部族那里强抢恶要来的,抢的时间长了,过去的被抢的人民的子孙后代都灭绝了,或者是都驯服同化了,上一代人的仇恨,这这一代已经变成了和睦相处。也许你多少代祖宗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惨死在蒙恬军队的金戈铁马之下。但是,从族谱上、从记忆里,我们已经难以搜寻出这样的痕迹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没有必要将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灭了南宋,说成是顺应中国统一的大趋势。否则,蒙古还顺应了俄罗斯统一的趋势呢!而且远不止于俄罗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呢!成吉思汗极其子孙征服过中亚细亚的花剌子模王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难道这符合历史事实吗?如果日本实现了1927年《田中奏折》征服中国的野心,那写历史的也就要说是顺应了中国统一的趋势,而东条英机之流的人物岂不就成了“促进民族融合”的英雄?!因此,如果将蒙古军队灭了西夏、金、大理、南宋等国称为“统一”中国,结果就是对侵略和征服的鼓吹和赞成。可是,现在我们已经难以分辨出自己是侵略者的后代,还是被蹂躏者的子孙。当元政权被朱元璋赶出北京时,许多蒙古族人就留在了中原,他们之所以能够留下来,就是建立在过去的成功的侵略基础之上的。而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就是对过去侵略所留下的既成事实的认可。在今天,我们都是“中国人”了。我们研究历史只能是为今天提供借鉴,而不是为了勾起前嫌旧仇。回过头看,宋元之间的纠葛,只不过是比清朝遭受列强的侵略的时间更远些而已,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地强调“近代史”呢?难道我们今天需要重新鉴别现在中国的经济文化等现状,哪些是侵略的结果,因此而发动一场纯洁运动?这就和南非一样。当年的殖民者的后裔和土著黑人、亚裔人等,都成了南非人。曼德拉在1990年就说过:“我们呼吁白人同胞加入我们的行列,来***同创造一个新南非。”这就是历史和现实。就像我们反对,但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总不能认为所生的孩子就必须掐死一样。注释:[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262页[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262页[3]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4]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5]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6]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第97页[7]《汉书》卷四十九[8]顾颉刚史念海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