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的意思如下:
古籍解释
编辑?播报
说文解字
水。出上党羊头山,东南入河。从水心声。七鸩切?[12]?
说文解字注
(沁)沁水。出上党榖远羊头山。东南入河。
上党郡榖远,二志同。今山西沁州沁源县县城南故榖远城,汉县也。前志榖远下曰:“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东南至荧阳入河。过郡三。行九百七十里。”三郡:上党、河内、河南也。《水经》曰:“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南过榖远县东。
至荧阳县北。东入于河。”按,《水经》及注皆云至荧阳入河,师古据唐时在怀?武陟入河,疑转写错误,非也,古水道与唐时不同耳。
《山海经》、《水经》举涅谒戾山,班、许举榖远羊头山者,羊头卽谒戾也。戴先生曰:“山在今武乡县西百二十里,西北接祁县平遥县,西南接沁源县,一名麓台山,迤逦而西为绵山。
其北为介休县,西为灵石县,皆谒戾山也。”今沁水出沁州沁源县西北百里之绵山东谷,西南流经平阳府岳阳县东,又折而东南经泽州府沁水县东,又南经阳城县东而入河南怀庆府畍,历济源县东北,又南经府城北,又东南经武陟县东、修武县西,而入于河。与唐时入河处同。
从水,心声。
七鸩切。七部。《经典释文》引郭朴《三苍解诂》曰:“音狗吣之吣。吣今譌作沁。”?[11]?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鸩切,音鈊。水名。《说文》:水出上党羊头山。《水经》:沁水出上党沮县谒戾山,南过谷远县,东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注:卽洎水。《郡县释名》:沁河源出沁源县,有二,一自县西北绵山东谷南流,一自县东北马圈沟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黄河。
又州名。《广韵》:本汉谷远县,後魏置沁源县,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广舆记》:沁源县属沁州,沁水县属泽州。
又《集韵》:所锦切,音?。又斯荏切,音襂。又所禁切,音渗。义同。
又以物探水也。韩愈诗: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注:北人以物探水为沁。
又思林切,音心。水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