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末维新始末 默认字体 9pt 10pt 11pt 12pt 13pt 14pt 15pt 16pt 17pt 18pt 20pt 25pt 30pt 35pt 40pt 45pt 50pt 60pt 70pt 80pt 90pt 100pt
历史背景
1844年(弘化元年),荷兰国王致函幕府,举述世界局势的发展,劝告日本“开国”,幕府置之不理。1853(嘉永六年),培里(MathewC Perry)率“黑船”四艘进入三浦半岛的浦贺港,(横滨之南),,携带致“日皇国书”,要求开国通商,幕府在大炮威吓下屈服,受理国书,但言明至明年春天来长崎再议。老中阿部正弘这次打破了先例,向朝廷及诸侯徵询“开国”的意见。但开国与攘夷两论对立,幕府踌躇不决。其间俄使(Euphimius Putiaine)也率领军舰四艘开入长崎,要求划定俄日国界,开港通商,幕府极为狼狈。
1854年(安政元年)3月,培里依约再率军舰进入江户湾,要求答覆。幕府被迫在横滨签订“日美亲善和约”(神奈川条约),约定开放下田,箱馆二港,供几淡水,粮食,保护漂流船员,准许美人上岸游览,美国可派领事驻下田。此一条约附有最惠国条款,为日本不平等条约之嚆矢……
----以上节录自《日本史》
日本的江户时代采锁国政策,甚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发展出纯日本风格。但是在日本安乐和平的日子中,世界情势大变,欧美的民主及资本主义已形成风潮,并积极向海外拓张。日本偏偏是死硬排外,结果勒,当然是被列强KO,并且趁机勒索,从此一段悲惨生活……
黑船之后,日本的大门被迫打开,加上后来维新,整个时局大变,但幕府与的维新政府适逢递嬗,也没好好的处理这些问题,一片新旧交替,东西杂沓之中,以致於整个民生、经济、政治有好一阵子是乱七八糟的。
比古捡到剑心时说的,武士沦为浪人或盗匪,是很平常的现象。政治一片诡谲、争权、暗杀不断,民生也因经济转型而拉长贫富差距,官方的照顾与约束力反不如幕政之时,人民的知识及世界观倒是渐渐开放了……
浪客剑心的背景就在这一片混乱中构成……
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天皇、将军、大名(诸侯)、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当时,是由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只不过是傀儡罢了,甚至有人在幕府统治的数百年内不知天皇的存在!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德川家族拥有全国1/4的土地,此外的全部土地,分封给260多个大名,大名的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拥有许多武士作为家臣。天皇是精神上的最高权威!但是他的领地是幕府给的,领地的支配权也掌握在木官吏的手中!占全国80%的人命是农民,是封建地主压迫的对象。农民的生活极其困苦,从18世纪后半期,大规模的斗争叠起,1837年爆发有名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平民起义,起义者发表檄文,谴责幕府暴政,可惜的是在一天之内就被镇压!但是,因为他发生在日本经济中心和幕府统治重镇大阪,影响很大,所谓“一片叶可知天下秋”,此次起义显示了幕府统治的严重危机!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率领的舰队抵达日本,驶入江户的蒲贺海面,开空炮示威,声震如雷,要幕府缔约通商。日本朝野惊慌失措,幕府为炮火的威力所胁迫,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条件!次年,幕府同美国签定了《日美亲和条约》,1858年又缔结《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同时俄、荷、英、法也迫使日本缔结同样的条约。日本的民族的独立受到威胁!从而促使了“武装倒幕” 在日本同西方列强签定一系列条约后,打开了日本的港口,同时日本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引起了生活必须品的物价飙升。日本人民生活变得相当困难!
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引狼入室的德川幕府!以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长州番武士高衫晋作于1862年远航中国,目睹满清遭受列强压迫,沦为半殖民地的现状,激发其危机意识。回国后,即领导藩内的武士开展倒幕运动,组织以平民和农民为主体的“奇兵队”,剑心曾是其中一员。当时日本发生过多次排外行动。1862年,高衫参加了火烧英国使馆的行动。1863年长州番在下关多次炮击外国船只。1864年,英、法、荷、美四国舰队进攻长州下关,长军战败,其后不久,幕府又发动了第一次征长战争。长州的守旧势力趁机夺取藩政,向幕府投降谢罪。12月15日,高杉在马关功山寺以八十人起义,短短三个月即横扫整个长州,夺回了政权。1866年,幕府发动第二次征长战争,出动二十几个藩十五万大军,沿大岛口、艺州口、石州口、九州口四路进兵,故又称“四境战争”。高杉担任长州海军总督兼九州口参谋,以一当十,获得全胜,并于次年1月,逼降征长主力小仓藩。4月,高杉肺结核病发作去世。
1864年,坂本龙马在长崎龟山创立了商社“社中”,又名“龟山社中”,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海援队”。“海援队”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组织,它是尊王志士们的总联络站和情报站。利用“海援队”,龙马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尊王倒幕运动中去,并反复奔走,终于促成了长州和萨摩的同盟、土佐和长州的同盟,把四强藩中的三个有机地联合起来。
经过几次战争,倒幕派受到事实的教训,认识到势力悬殊,盲目排外无济于事。他们知道不开国并发展经济、强大国力,亦无以抵御列强。于是用与外国通商的机会,推动日本的进步,于是转而全力倒幕! 人民是倒幕的决定性力量。在1860-1867年间,日本爆发了93次农民起义。1866年5月,爆发了大规模的市民暴动,从兵库开始,席卷大阪,江户等广大地区!大阪被捕的市民高呼:“这次暴动的元凶就是将军!”幕府在日本人中孤立了!
英国见幕府大势已去,又以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为前车之鉴,担心丧失已经取得的利益!于是支持倒幕运动,确定援助从上到下的改革!
幕府力求保持自己的地位,从1864年起,两次武力征讨倒幕派的据点——长州藩。1867年10月,倒幕力量联合起来,以年幼的天皇睦仁的名义发布讨伐幕府的诏书。1868年1月,在京都郊外的伏见、鸟羽一战,幕府军以3:1的优势与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的倒幕派交战,结果幕府军被击败。德川庆喜将军逃回江户。同年5月,倒幕派占领江户,德川庆喜投降。9月,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又改江户为东京,次年迁都东京!
[第2楼]
--------------------------------------------------------------------------------
默认字体 9pt 10pt 11pt 12pt 13pt 14pt 15pt 16pt 17pt 18pt 20pt 25pt 30pt 35pt 40pt 45pt 50pt 60pt 70pt 80pt 90pt 100pt
德川幕府 1192~1867年日本的将军政府。1185年源赖朝取得全国军事霸权,7年后称将军,在镰仓开创幕府,掌握军事、行政和司法实权。镰仓幕府垮台后,足利尊氏于1336在京都室町建立幕府,史称足利幕府。后来由于军阀割据,这个幕府日益衰微。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它是日本从来不曾有过的极为强大的中央政府,不但操纵天皇,控制大名,而且掌管外交事务。1867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把军政大权奉还天皇,日本的幕府时代结束。
明治维新前,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是一个闭关、落后的封建国家。当时,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掌握国家大权,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德川幕府多次颁布“锁国令”,实行锁国政策,几乎完全隔绝了日本和外部世界的交往。它极大地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日本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倒幕派 倒幕派产生于日本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危机的背景下,其主要来自于接触西方先进思想较早的西南诸藩的中下级武士。这些武士中的不少人已与新兴资本主义发生联系,最关心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幕府的腐朽专制统治、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及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后遭受悲惨命运的前车之鉴,使他们担忧国家的命运,思考日本的出路。最初,他们曾经希望幕府拥戴天皇,进行改革,实现民族振兴。但到1858年幕府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这些志士便萌生了倒幕思想,形成了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如首倡武装倒幕的吉田松荫就曾愤怒地怒斥幕府:“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他认为,“只有那些不再为封建主效力的浪人、爱国的豪农富商和粗食陋衣的农民等出身卑贱者,即被称为草莽的人们,才能献身于救国斗争”。1858年,吉田松荫被幕府杀害,这更坚定了人们的倒幕决心,倒幕派号召人们用武力集中力量打倒腐朽的卖国政府,进行社会改革。(注:维新派是众多倒幕派势利中的一支)
倒幕派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一些对幕府统治不满、赞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他们先后掌握了长州、萨摩等西南强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首先,吉田松荫的学生高杉晋作在长州藩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这是由爱国武士、豪农富商、农民、渔民、猎人、僧侣等组成的新兴队伍。长州藩成了倒幕运动的基地。在1864—1866年间,幕府曾两次征讨这一地区,结果第二次征讨以失败告终。幕府征讨长州的失败,大大鼓舞了其他反幕府的藩主,他们纷纷联合起来,组成联盟,势力日见壮大。1867年,倒幕派从明治天皇手中得到密旨,准备讨伐幕府,并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即明治政府。幕府表面上同意奉还大政,暗中却积极策划反扑。1868年1月27日,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伏见、鸟羽之战”),德川庆喜(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最后一位将军)败走江户。天皇军乘胜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此,统治日本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终于被彻底推翻。不久,江户改名为东京,成为日本首都。
新撰组 辨名,是“新撰”还是“新选”?“新党”当然是意译;然而“新撰组”、“新选组”同时在日文中出现,究竟哪个才是正名呢?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据日本学者最近的考证,“新撰组”才是正确的名称。至于“新选组”的由来,是近藤勇在家信中这样写道的(你可以称呼他“白字局长近藤”)。
来历,从“壬生浪”到“壬生狼”。德川幕府为了对付勤王志士,招募大批浪人,在京都组织了浪士队。虽然浪士队成立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解散了,但有部分浪人成为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会津藩主)的部下,以维持京都治安为明目,成立了新撰组。新撰组最早的基地是在京都附近的壬生村,因此被称作“壬生の浪士”,但不久他们的残酷狙杀倒幕志士就使人人胆战色变,于是“壬生浪”也逐渐变成了“壬生狼”的。新撰组的第二个据点,是京都本愿寺。
血腥,岛原料亭之变!新撰组组织初期,由三位局长***掌内务,即芹泽鸭(?~1863)、近藤勇(1843~1868)和新见锦,其中以芹泽权力最大。1863年(文久三年)9月14日夜,芹泽在京都岛原地方的料亭中,与情人阿梅幽会,大醉***寝。夜半,风雨大作,近藤勇、土方岁三、山南敬助、冲田总司、原田左之助***五人突然袭至。芹泽虽身为神道无念流的高手,但醉中仓促应敌,终于倒在了血泊之中。此后不久,新见锦被怀疑与袭杀芹泽有关连,被迫切腹,近藤勇遂独掌新撰组大权。
残酷,高台寺党与内部整肃。芹泽之死,据传是因为他过于心狠手辣,冷酷无情,连新撰组内都人人自危。但是如果这样解释的话,新见又为何被逼切腹呢?近藤夺权的理由,或许朋友们可以在“幕末十大剑术流派”一章中找到新的端倪。其实近藤上台以后,新撰组内部的整肃更为残酷。譬如说据传为津藩藩主藤堂和泉守私生子的藤堂平助(1844~1867),他因为厌恶幕府狙杀队的身份而脱组,成为洛东高台寺的卫士。和他一起逃走的还有不少人,统称“高台寺党”—不过据说这些人不久就被近藤派无情地镇压了。顺便提一句,在KOEI的《维新之岚》中,藤堂平助的剑道高达90—不要惊讶,这是新撰组中最低的记录。近藤勇是98,永仓新八是92,土方岁三是95,冲田总司是100!新撰组真是个可怕到令人神往的组织! 诚忠,矛盾的思想源泉。新撰组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最早有统一制服的组织。他们的旗帜,是白底,上有红色横纹,下有红色山形折纹,中间一个大大的“诚”字;其服装亦由旗帜的样式转化而来:在衣袖和下襟,均有连绵不断的山形折纹。“诚”,是新撰组思想之旗,但“忠”,才是其思想之源。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一帮幕府的走狗,嗜血如命,杀人如麻。不,他们是狼,而不是狗,他们有自己独特但完整的思想体系。那就是尊王、攘夷、护幕。攘夷不必多说了,连高杉晋作、坂本龙马之类的革命家最初都曾怀抱着攘夷思想,何况近藤之流不读书的人。但尊王和护幕这对矛盾的统一,却实在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也许接近公武合体的思想吧。 血祭、非情的池田屋之斩!使新撰组名声大噪的,是元治元年(1864)发生的池田屋事件。6月5日夜,三十余名攘夷志士集合于京都一间名为池田屋的小旅馆开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1、乘狂风之日在京都纵火;2、趁乱突袭御所,斩杀佐幕的中川官亲王、京都守护职会津藩主松平容保等人;3、劝说天皇离开幕府的控制范围;4、奉天皇的命令发动倒幕战争;5、袭击新撰组屯所,夺回被捕的同志古高俊太郎。然而,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及内容,经过严刑拷打,已经从古高俊太郎口中泄露了出去。当晚,新撰组全体集合于八坂神社,由局长近藤勇亲自带队,奇袭池田屋。开会的志士们当场有七人被斩,剩余二十多人大部被擒。新撰组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浪客剑心追忆篇中有对于此次事件的详细描写) 人殉,最终的败亡。新撰组虽然厉害,但逐渐不少倒幕派人斩(刽子手)也出现了,而且作为幕府下属半警察性质的团体,其命运不能不随着幕府的败亡而败亡。新撰组几乎参加了戊辰战争中的每一仗,先是伏见、鸟羽会战,失败后据守大坂城;由于将军德川庆喜的阵前逃亡,大坂已不可守,于是再退至江户,与彰义队遥相呼应。彰义队被大村一日荡平,新撰组又在甲府、下总等地数度战败,损失惨重,逃至会津。然而,奥羽越列诸藩在新政府军的讨伐下也倾刻崩溃,土方岁三率领新撰组余部(近藤勇已先在甲州之战中被捕)北依大鸟圭介(与榎本武扬等在北海道闹独立)。五稷郭之战,土方被乱枪打死,新撰组遂亡,真正成为了德川幕府的殉藏品。
回想,正反两面的悲壮。有人认为,新撰组的悲剧,产生在于混淆了德川氏与德川幕府这两个概念,八王子千人队把对德川氏的忠心推广而成为对德川幕府的忠心,于是成为新时代的反动者。然而,在日本,对整个维新运动的看法也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曾有部电视剧中的情节,一个萨摩出身的老太太和一个会津出身的老太太,互骂对方祖先为叛贼,而称自己的祖先为官军—新撰组代表了正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