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桐城,这是自古以来被世人公认的一种提法。具体可从文化、文学、历史等角度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1)桐城诞生过一系列文学艺术流派。明清两代,桐城文风一统全国。有“天下文章看桐城”之说!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戴名世、方东树、姚莹、吴汝纶等。桐城画派、桐城戏派、桐城文派、桐城诗派、桐城词派、桐城学派、中国桐城赋派、桐城骈文派等等。其中:桐城文派,曾统治清代文坛;黄梅戏派,曾轰动现代舞台;桐城赋派,正震动当代网络国度。桐城散文派,分支甚多,如常州词派、阳湖派、湘江派等等。其影响,可谓覆盖当时的全国,而且300年以来。因此,其时空的覆盖能量之大,可谓是唐古文运动、宋古文运动之后所独有的。于是,才形成了今天的桐城研究学。辞赋名家潘承祥云:“桐城文派,雄霸文坛居然200年之久。举世腾誉,传世名作2000余种之巨;令人称颂,作家队伍1200余人之众。传承左史精髓,尤近韩欧;深得程朱理学,探源经训。户户翰墨馨香,家家灯火书斋。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个个能唱戏,闻人惊天外。世界仅见,历代名人大家著述颇丰;独占熬头,桐城文派代表遗存甚多。[引用自桐城赋]”。戏剧之乡: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市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著名曲目脍炙人口,名扬海内外。
(2)当代“辞赋国学文化”在桐城异军突起。以辞赋大师--潘承祥为首,这场起源于桐城深厚文化根基、起源于网络世界的国学辞赋运动---新中华辞赋运动、中华骈文运动---是当代的新文化运动,是当代辞赋文化的兴起、是古典辞赋的伟大复兴。这场运动,就首发桐城。而且吸引了大批辞赋作家参与,如:浙东刀客周晓明、雁北以北郝丽云、闽南才女陈秀东、辽左名家陈瑞萍、关东狂客日不落等等。中国桐城赋派,可谓是皖江文化的主流文化,作家云集,名家辈出---桐城辞赋作家群规模宏大:
孙继纲赋集颜麒麟赋集袁瑞良赋集雪川辞赋集潘承祥赋辑周晓明赋辑
保镖辞赋集天山客赋集詹杭伦赋集张昌余赋集魏明伦赋集何开四赋集
桃花主人赋章方松赋集贾玉宝赋集病龙辞赋集布茂岭赋集郝丽云赋集
沈不沉赋集钱明锵赋集陈恩田赋集陈章汉赋集高志其赋集王艳钧赋集
右文辞赋集王志清赋集张心豪赋集蒋海松赋集闲机生赋集马门列夫赋
王铁辞赋集陈仁德赋集饕餮记赋集王秉德赋集卢虹赋序集杨威辞赋集
贺兴桐赋集王士毅赋集王克湘赋集向征辞赋集贺晓贤赋集王献力赋集
月隐寒霜赋杜萱辞赋集风少爷赋集许孔璋赋集张黎华赋集周志豪赋集
夜月幽莲赋陈秀冬赋集胡雪松赋集徐康辞赋集雪雁鸣赋集熊笃辞赋集
浮生闲数赋陶然于然赋倪文涛赋集陈勇辞赋辑月下虫赋集陈瑞萍赋集
喻子涵赋集广成子赋集山东莱子赋赵荣光赋集高军辞赋集并日斋主赋
易闻晓赋集流沙河赋集曹英人赋集圣玉辞赋集朱向远赋集乾坤居士赋
醉卧松山赋宋小武赋集抱月斋主赋明石秋色赋白永刚赋集花月主人赋
刘长焕赋集王泽生赋辑
(3)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 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辞赋大师潘承祥云:“溯桐邑有史料记载以降,鸿儒硕辅,旷达千百位;人文盛状,绵历千百年。细而言之:范增足智多谋,项羽尊称亚父;周瑜风儒尔雅,东吴喻为儒将。三国吕蒙,称雄吕亭驿;孝子鲁肃,葬母鲁谼山。吕亭左县,南北朝宋武帝之建制也,存续200余年;吕亭驿站,大明朝朱元璋之置设焉,延续300多载。唐朝曹梦征,以诗名;宋代李公麟,以画显。明朝阮大铖,其戏曲创作世称才调双绝;忠臣左光斗,其铮铮铁骨堪称东林中坚。一生磊落,左遗直为官刚正不阿;两朝名相,何如宠从政清正廉洁。钱澄之,学富五车,寻雅韵而起云龙社;方以智,才高八斗,避靖难而隐青原寺。父子两宰相,一门三翰林,名扬天下;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美谈千载。张英雅量,名传六尺之巷;其爱赡母,世誉孝子之最。[引用自桐城赋]”。
(4)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全市总人口75万,市区常住人口12万。国土面积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能够创造出极大丰厚的物质财富,适合孕育优秀的历史文化。再加之各种复杂的历史战乱、社会动荡、大批历史移民涌入,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中原文化,并与桐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桐城文化。“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家园”典型山区的桐城,成为文化大省安徽的重要文化版图。桐城文人,宽阔的襟怀开放的视野,是江淮长廊文化为江河湖海文化造就的结果。桐城派作家群桐城人文精神有善于敢于创造革新的传统,毛主席接见苏联大使时说 :“桐城出了六尺巷,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桐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本质内涵。辞赋大师潘承祥云:“龙鸾驾射,发乎天象。紫云霞映,瑞罩斯邑。以故,焜焜然,山川毓秀而人杰;恢恢兮,物华天宝而钟灵。陶陶然,闻人因之而辈出;郁郁兮,翰墨缘此而飘香。贤才鼎显,诗书礼传。人文超拔,英杰雄起。文风昌盛而蔚然,民风淳厚而质朴。冉冉紫光弥宇宙,唐唐文气仪乾坤。[引用自桐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