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注音符号:“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计达40个.
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後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目前在台湾还在教学中使用.
汉语拼音方案
我国现在采取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ch,sh,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