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气不摄血的方剂 2 治疗气不摄血的穴位 3 治疗气不摄血的中成药 4 气不摄血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气不摄血 1 拼音
qì bú shè xuè
2 英文参考QI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i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气不摄血为病机[1]。是指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液功能减退,以致血不循经,逸出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变化[2]?。
参见气虚不摄、气陷血崩、脾不统血:
气虚不摄泛指脏气虚统摄失职,可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等症。治宜固涩,并补其脏气[3]。
气陷血崩属血崩证型之一[4]。多因素体虚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以致脾虚气陷,血随下脱,冲任失固,发为血崩[4]。症见出血色淡,质稀,困倦乏力,怠惰嗜卧,动则气短血下更多[4]。治宜补气升阳为主,方用举元煎,或补中益气汤等,重用人参、黄芪,再加乌贼骨、棕榈炭、煅牡蛎等,以固涩止血[4]。若见汗出肢冷,昏不知人,脉微欲绝者,为气陷血脱之危候,急煎独参汤,或加附子,以回阳救逆,但均需频服[4]。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而致血不循经的病机[5]。《血证论》:“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主要表现为诸失血证,如皮下出血、便血、溺血,同时伴有面色淡白少华,神疲,气少,脉虚弱,指纹淡,舌质淡等[5]。治宜补脾摄血。用归脾汤加减[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