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个特色.透过歇后语就能折射出许多有关汉民族的文化常识,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的学习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对歇后语及其类似俗语的学习也会相应提高。进而加深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了解。
1.进行“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面向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T作一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体现汉语词汇特有文化价值的“汉语国俗词语词典”还没有完成,产生这样局面的一个蕈要原因是,我们对外周学习者汉语学习词典的真正需求尚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在宏观上缺乏系统的考虑,微观上我们对这类学习词典的注释方法、编排体例乃至检索方式等都缺乏研究。
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部分.体现在词汇层面就是国俗语中。所谓围俗语因素.就是反映本民族文化特有的概念而在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也就是说,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汇。“现行HSK词汇等级大纲的编制以词的使用频度为原则.用使用频度来衡量词语的常用程度,以进行词筛选和确定的等级.加以语用标准、语义标准和语法标准的结合。”另外,揭示歇后语多用比喻辞格的方式,为这样的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这些也是在词典编纂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如能有这么一部综合的国俗语词典的话.将会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俗语的学习过程中减少很多困难。故进行这方面的词典编纂是相当必要的。而且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了。
2.从文化角度导入
一定意义一卜说,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占所依托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纵横古今,源远流长。可以说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的喜爱,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力之一。“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至少可分为三类:语俗文化,语感文化,语境文化。作为民旅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化知识,如中国特有的称呼、姓氏、亲属之问的称谓等,即是这咀所说的语俗文化。”当然歇后语是属于语俗文化中的,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块文化举足轻藿的地位。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一般是以下几个环节:课堂语言输入,语言表达操练。语言规则吸收内化,语言技能,社会自然语占接触,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语言输入”这个环节,就需要有意的加入一些歇后语的认识.进而在语言表达操练中使学习者对这一语言想象进行掌握。歇后语主要有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方法构成.没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是对它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挑战性的。故对歇后语的学习.不应该放在汉语学习的前阶段,而应该是中后期。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文化在教学特别是中高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逐渐有了***识。“所谓文化导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将有关的文化因素直接引入相关的教材。大家都认识到,没有提供足够文化因素信息的教材,讲文化导入教学仍然是十分困难的;第二层意思是将有关的文化因素直接引入以语言技能运用为核心的语言训练体系。”
文化导入是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循环深入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语言运用得体性的必由之路。
3.在交际中学以致用
“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活动既包括语言交际活动.也包括非语言交际活动。语言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使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针对具体怎样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赵金铭前辈提出的六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们具体是:
l、要注重训练学生对语言多样性的把握.也就是要训练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2、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和得体性表达.也就是大量的技能训练尤其是听读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语感并形成语言得体表达的能力:
3、要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性地理解和表达。也就是要以语篇为教学和操练的组织单位。训练学生自上而下地整体理解和表达意思:
4、要注重训练学生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就是训练学生把握限制性的、模拟真实的学习机会。促进学习中的学用平衡:
5、要注重训练学生对文化因素的兴趣和敏感.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训练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6、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把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作为专项内容贯穿到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际。
以上六个原则是针对于课堂上学习的.除此之外.第二语言学习者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留心日常生活中周围群众所使用的语言,利用起周围的语言资源来。因为歇后语更多的是出现在口语中,口语是学习习语的一个大宝库。言为心声,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际。这一说法本身就包含了和语占相关的心理、文化、社会方面的因素。所以,只有在交际中加强对歇后语的不断运用,才能使学习者对汉语这一语言习惯好好地掌握。
4.对比性学习相对的来说,对比性学习就不怎么适合于全部的歇后语教学。毕竟英、汉语(这里以汉英两种语言为例)分属不同的语占。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对应部分,比如用英语中的谚语或者意思恰到好处的习惯短语来理解汉语中意义与其相对的歇后语。这部分虽说较少。但还是存在的。比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ringing one’s own bell;猫哭耗子——假慈悲,to shed crocodile tears;鲁班门前耍大斧——不知高低。to teach one’s grandpa suck eggs;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on pins and needles;狗拿耗子——多管闲事.mind your own business;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keep silent as before
故在这几条教学措施中,对比性学习是适用范围相对较小的,但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