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各方的努力,满语研究已正式成为黑龙江大学的重点学科 ;民间的满语学习班也在一些城市和网络中开始出现。
台湾目前有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兼任教授庄吉发开设的满语课程,他并有出版多本满语书籍。
2005年3月三家子满语学校成立
2005年10月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满-通古斯语言研究会(学生社团)注册成立,同年10月23日第一期义务教育满语初级班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课。同年11月黑龙江大学满语所赵阿平教授应邀来校作关于满语言现状的学术讲座。2006年4月9日,第二期义务教育满语初级班开课。
2006年5月15日,东北农业大学满语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注册成立。5月27日,开设义务教育满语初级班第一期。
2008年6月,哈尔滨市阿城区的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将满语专业列入招生范围,成为全国唯一在高职院校开设满语中专专业的学院,首期计划招生30人。
2009年4月,有媒体报道哈尔滨市香坊区莫力街村小学校在开办满语课两年后,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
2009年9月白山市江源区满族学堂成立
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满语班授课
2012年5月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在全县小学开展满语教学
2012年5月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7年级学生第一次满语授课
2012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内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办满语课程。同年年末人大附中满文社成立后,抚顺一中、北大附中等中学也兴起相关社团、选修课。 2010年 农历10月13日是满族重要节日颁金节。日前,部分八旗后裔在北京通过联谊活动进行这一“族庆”。但记者随后走访发现,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满语的学校,会满语的市民寥寥无几。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满文已经走向衰微。用满文记载的清史资料,也正逐渐沉入历史的长河。满族的语言在清朝后期逐渐衰落,到上世纪末只有黑龙江部分老人还能够说满语,目前随着满族青年民族意识觉醒,学习和使用满语的人数在逐渐增多。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即为满语,但由于锡伯族民族语言保留较好,造成满语一时被认为是锡伯语。
政协委员赵志强呼吁抢救满文。赵志强表示,满语是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大量的满文文献需要翻译,满语人才的缺乏,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
部分满族人以满语为母语
三家子村是黑龙江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三家子村是我国唯一保留满语的村落,部分老人以满语为母语。
黑龙江西部和北部黑河,嘉荫等地,仍有人会说满语。
北京满文书院停办
百度地图上显示,北京满文书院位于东堂子胡同北京24中校内。然而记者查访得知,这所北京唯一的满文教学机构已于数年前停办。
“2003年底,我决定停办书院。”原满文书院院长金宝森先生提起往事,仍很是感慨。金先生是满族正黄旗后裔,为抢救满文,1985年,在他的主持下,满文书院在北京24中正式开学,不收学费。原定招收一个班,可当时有200人报名,后经考试录取了90人,分作两班。
三家子满语学校
“伊兰孛”是满语ilan boo,译成汉语为“三家子”,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一个满族聚居的村落。“三家子”村是黑龙江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三家子村位于黑龙江省富裕县西南,距齐齐哈尔市40余公里,齐嫩铁路在其东侧经过,西面就是著名的嫩江江套。全村1071口人,65%以上是满族。
2005年年底,网络上报导了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所辖的三家子,正在筹建全国第一所满语学校证实3月1日三家子满语小学已经开学。刚开始三家子满语学校教学环境艰苦,师资力量薄弱。通过网络,大家了解了三家子,在广大族胞的大力支持下。三家子满语学校正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白山市满族学堂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满族学堂依托白山市第三中学成立于2009年9月,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满语教学基地,成立两年多来,在满语师资培训、中小学生满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现有满语教研员四名,其中满语文教师三名,满语音乐教师一名。教研室主任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以及东北师范大学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为满语讲师,自2010年以来,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办三期满语学习班。
在师资培训方面,自2009年以来,白山市江源区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每年寒暑假都开办满语师资培训,在师资培训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满语教学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成年人的满语教学体系。
满文历史很短暂
金宝森先生告诉记者,满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满族历史源远流长,而满文出现却比较迟。直到1599年,努尔哈赤下令以蒙文改制满文,才出现了所谓“老满文”。
1632年,皇太极令满族文字学家改进老满文,在字母右边增加圈点,以区别原来不能区分的音节字母,又吸收汉语语言成分,创制了拼写借词用的音节。这种文字称新满文。
乾隆皇帝为了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谕令儒臣拟出满文篆字。此后不少珍贵文献资料均由满篆抄写。
据金先生介绍,清代宫廷有很多绝密文件都是满文撰写,因此研究满文对研究清史的意义可见一斑。
赵志强表示,从满文出现到衰微,只有几百年。这种短暂的发展历程与文化的融合密不可分。
满文主要用于研究
在金先生家中,随处可见满文书法和满文研究专著。金先生说,满文已经走向衰微,满语基本仅限在研究领域使用。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是国内唯一满学研究机构。记者走访了解到,几位年轻的博士正在为推进满学研究做着辛苦的努力。
助理研究员小戴是研究所唯一的满族博士。他主攻满语研究。小戴曾深入齐齐哈尔的村庄,记录当地老人使用的满语。“那是最古老的满语,只有几个人会说,他们走了,也就把那些珍贵的满语带走了。”
小戴和研究所另一位满文博士一起,正在进行满文文献的翻译整理。这是一项卷帙浩繁的大工程,需要研究者耐得住寂寞。
据金宝森先生介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明清档案900多万件,其中明代档案仅3600余件,其余均是满文或满汉合璧的清朝档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满文书库也有藏书16000多册。此外全国各地很多图书馆也都藏有满文书籍。满文档案是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但满文人才已寥若晨星。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赵志强表示,满族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研究满族历史和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满语是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 抢救满文先推动满族文化经常有人向金宝森先生求字,老人喜欢写上汉语与满文两种文字。在金先生家中,一幅满语的“寿”字,常常引起来宾的好奇。即使在小戴这些专业研究者眼中,会满文书法,也是一件令人艳羡的事。
金先生介绍,有一些满语爱好者开设了满语角,专门切磋满文。“这说明满文学习在社会上还是有需求的。”金先生认为,学习满文离不开满族文化的推进,如果社会上多举办一些满族文化方面的展览,引起参观者的兴趣,也会对满文产生兴趣。金先生和赵志强所长都参加了颁金节的聚会,他们认为这个节日对推动满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无论如何,原始的满文已经远离大众生活。最初的满族文化大都也停留在了遥远的历史中,抢救满文,就是为了留住一把打开历史的钥匙。赵志强表示,需要翻译的满文文献有很多,我们需要更多力量去投入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