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的拼音是kǎi。
楷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楷指黄连木,读jiē。楷又读kǎi,指法式,泛指典型、模范。又指一种字体,取这种字体工整、可以作为楷模之义。如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体别》:“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楷书的楷当楷模讲,楷书的原义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或有法度的字,本来并非某种字体的专称。作为一种字体的楷书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为主要的字体。从南北朝到唐代,楷书有正书、真书、隶书等名称。在唐代,楷书已经用来指称现代所说的楷书了。宋以后,楷书就成为一种字体的专称。
楷书书写特点
1、笔画严整规范。楷书是一笔一面书写的,从短小的点到撇捺等长笔画,从字的大框到内部的细小结构,都要认真对待,写好每笔,不能随手划马虎了事。
2、线条平直自然。楷书的笔画大体上都是直线条,其运笔都是严谨的直线性运动,切忌过分夸张起笔和收笔的动作或刻意体现笔画的圆弧和弯曲度,致使笔画累赘、不自然。
3、结构匀称方正。楷书的字形十分端正,讲究对称、均衡等,切忌东倒西歪、比例失调、重心不稳。另外,在每个字内部,平行的笔画之间,也必须间距匀称。只有这样,字才显得匀称、美观、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