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金匮,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shì jīn guì
意思是石室金匮,亦作“石室金鐀”。
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司马贞索隐:“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词典附录
修订本
参考资料:
石室金匮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石室金匮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收藏重要档案图籍的库房和装具,亦称金匮石室。金匮指用金属(一般是黄铜)包封或捆索的柜子。石室即用石头(或砖石)建造房屋。〔汉书.高帝纪〕唐朝颜师古注曰:「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意。」以金匮石室严密而慎重保管重要典籍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尚书.金滕〕记载:史官曾把周公为成王早日痊愈而祷告先王的祝辞典册纳于「金滕之匮」。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王朝已有「明堂石室金匮」,以保存古文、诗书、玉版图籍等。〔汉书、高帝纪〕载:汉高祖刘邦「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东汉时还建有以石室命名的典籍库房。至明清时期,石室金匮有了高度发展。明弘治5年(1492),在紫禁城文渊阁建造砖石结构的重楼,将各朝实录、玉牒等重要文书装入铜柜,藏之楼上;把诏册、制诰及前朝之遗文旧事、备修史之内府衙门所藏文书储之楼下。明嘉靖13年(1534年)建造的皇史宬是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库,是中国古代石室金匮式库房的典型建筑,至今仍完好保存,并于1956年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